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4月16日
漏签
0
天
尧舜禹吧
关注:
43
贴子:
83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游戏
15
回复贴,共
1
页
<返回尧舜禹吧
>0< 加载中...
求真相!!!
收藏
回复
124.133.10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据说尧舜禹的禅让是被迫的,即 被禅让者掌了权逼首领禅让!
这个说法出自小说大争之世,虽是小说,但讲到这一段时,貌似使用的是史实
求真相!!!望大家协助调查!!!
1楼
2009-10-08 19:53
回复
211.142.9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你找刑警队看看吧
2楼
2009-10-22 07:11
回复
收起回复
梓人高
路人甲君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貌似使用的是史实
我笑
哪来的?
禁言 |
解禁 |
3楼
2010-06-20 17:51
回复
收起回复
卧轩听雪
1L喂熊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唉,小说怎能信?
IP属地:山东
禁言 |
解禁 |
4楼
2010-07-25 11:17
回复
收起回复
张氏无崖
抢个沙发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我认为尧舜禹的禅让,如果没有明确的证据,不能随便怀疑.当时各个部落力量均衡,而且这个时候人的私心还不太严重.司马迁记载的商朝历史,开始也有人怀疑,但是随着甲骨文的出土,证明司马迁的记载是完全正确的.所以对于史记的记载不要随便怀疑.反而是满清记载的历史文献都要怀疑,因为满清篡改历史文献是有目的的.
禁言 |
解禁 |
5楼
2011-02-11 03:02
回复(1)
收起回复
TrafalgarMiYao
笑而不语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那个时候的故事都是传说吧。。。
禁言 |
解禁 |
7楼
2014-07-30 13:49
回复
收起回复
靑崧
打酱油的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关于那个时候的文献记载都是人们口头流传又有人记载下来的,所以可信度也不高。
IP属地:山东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禁言 |
解禁 |
8楼
2015-01-14 11:41
回复
收起回复
yeluo5
1L喂熊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一百年变迁看上海,一千年沧桑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看西安——五千年文明看运城 有时间到运城看看舜帝陵
禁言 |
解禁 |
10楼
2015-08-09 01:36
回复(1)
收起回复
千古一zha
1L喂熊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我觉得是真的,上古时代的人心私有不太强,那个时候的国家还仅仅算一个联盟,公推制,谁得民心,谁道德高尚,谁得天下。就算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也有不少诸侯国让位的。我觉得尧舜禹确实存在的,不然不会有那么多故事传下来,考证是很难了,那个时代的东西品质太低,留不下来,再说人家也不享受,死了就用块布盖住,棺材都没有,怎么保存!只能靠口口相传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禁言 |
解禁 |
11楼
2016-09-17 23:35
回复
收起回复
依旧
抢个沙发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相传尧初封于陶,又封于唐,故号陶唐氏,帝名为唐尧。尧15岁受封于唐称唐侯,筑唐城建唐国,20岁即帝位,初都太原,尧治国“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在帝位70年,90岁禅让于舜,118岁时去世。
关于尧的出生地,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根据有关史料资料记载:目前参与争当帝尧故里的共有三省六家:一是“尧生鄄城说”。山东菏泽则根据《春秋元命苞》:(尧母庆都)“年二十,寄伊长孺冢,无夫,出游三阿,奄然阴风,赤龙与庆都合,有娠而生尧。”《宋符瑞志》载:“庆都观於三河,常有龙随之……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於丹陵”和《帝尧碑》载:“有神龙首出於常羊,庆都交之,生伊尧,不与凡等。”研究得出《宋符瑞志》指出的“三河”与《春秋元命苞》指出的“三阿”,乃为一字之讹,实际“三阿”就是指的濮水、沮水和瓠子河的交汇处的羊里水一带,“丹陵”就是指历山,历山即今鄄城县历山村一带,由此得出“尧生鄄城”的结论。二是山西的“帝尧古都在临汾说”和“尧之故里在长子说”,这里的长子是指山西长子县,据说尧的儿子死后葬在这里);三是江苏有尧生“金湖说”、“宝应说”和“高邮说”。金湖县根据据《史记.五帝纪》记载“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考证转言为“尧初生时其母在塔集之南,金湖是尧乡”。宝应县根据《史记·索隐》中写下“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于伊长孺之家,故从母所居为姓也”这段文字,推断出“尧生宝应”;高邮则凭借近年出土的“龙虬文化”一枚陶片上的潦草符号,把高邮就阐释成“帝尧故里”,为此高邮还专门要请香港雕塑家沈默创作巨型“尧”塑像以造势。纵观尧的出生地纷争,归纳起来可以说是“尧生黄河流域”还是“尧生江淮流域”这两大流域之争。
尧王虚葬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如果说尧帝故里争持不下,尚无定论的话,那么尧王墓地尧陵在鄄城,确是不争的事实。尧陵,又称尧王墓,乃帝尧所葬之处。鄄城民间亦有“尧王虚葬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之说。
据《山海经》记载,“尧帝崩于成阳。”胡集古称“成阳”。成阳古城始建于汉代,位于山东菏泽郓城与鄄城的交界处,属鄄地,后被洪水淹没,继而为黄沙掩埋。《吕氏春秋》云:“尧葬谷林,通树之”,其址在距现鄄城县城7公里的富春乡谷林,故名“谷林尧陵”,尧帝崩于成阳,葬于谷林,两者相距近在咫尺,历代史家对此论断也多从其说。西汉刘向《新序》:“尧葬济阴,丘垅皆小。”东汉孟郁《尧庙碑》:“闻帝尧陵在成阳。”东汉郭缘生《述征记》:“成阳东有尧冢,亦曰尧陵,有碑。”《西汉志?地理志》:“成阳有灵台、尧冢。”三国魏《皇览》:“尧冢在济阴成阳。”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谷林即成阳,尧都平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尧葬济阴成阳西北40里,是为谷林。”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尧陵在县西三里,又似即成阳城者。”唐李泰《括地志》云:“雷泽县本汉成阳县也。”“尧陵在濮州雷泽县西三里。”宋濮州知州韩铎云:“尧陵在本州东雷泽县谷林山。”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云:“古曹地尧所居,州东北有尧冢。”明王道《尧陵碑》说:“帝尧陵见于山东郡邑者凡三,的然可据者惟濮之谷林寺为较著。”明《濮州志》:“谷林在濮州东南九十里,上有帝尧陵。”清《通鉴辑览》:“尧即位百载崩于成阳,葬谷林。”《大清一统志》载:“汉章帝刘da(火旦)元和二年,遣官祀尧于成阳。”又载:“自金末河决,尧祀移于东平州芦泉山之阳,然尧陵自在谷林,不在东平。”清山东巡抚岳睿奏疏说:“尧陵实在濮州东南六十里……谷林庄前,历考有据。”以上古籍中,或曰尧葬济阴,或曰尧葬成阳,或曰尧葬谷林,其完整说法是尧葬济阴郡成阳县之谷林,即今之鄄城县西南富春乡之谷林寺,就是《吕氏春秋》“尧葬于谷林”之所。
另据《新民晚报》登载的《尧帝陵遗址在山东菏泽》一篇文章报道说:山东省菏泽市文物管理所的考古专家在菏泽市牡丹区胡集乡辖区内初步探明了古成阳城城墙走向。根据大量考古数据显示,成阳古城除西面城墙未找到(疑为洪水冲垮)外,其余三面城墙均保存完好,最浅处仅离地表0.3米,最深处深及7米,且土质清晰,夯层明显,如此完整的汉代土城墙,在全国相当罕见。另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录,“今成阳城西二里有尧陵。”由此可见,成阳城与尧陵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这次成阳古城位置的确定,直接认证了中华始祖尧帝陵的方位,即现胡集乡尧王寺村。由古迄今,鄄城民间一直广泛流传着的两句民谣说:“尧王虚葬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中华始祖尧帝陵遗址考证从此确定无疑。
尧陵最早建于汉永康元年(167),宋熙宁元年(1068)濮州知州请敕本州致祭,金末黄河屡决,谷林淹没。清乾隆元年(1736)重修尧陵。《大清一统志·唐尧陵》载:“陵高四丈五尺,广二十余丈,上有庙”。清尧陵高4丈5尺,宽20余丈,祀田120亩,濠沟40亩。陵前有享殿三间,中有东西朝房、更衣室各6间,后有圣母殿3间,另有大门、石门、尧井。陵园内石碑林立,古松参天。1935年黄河于临濮决口,陵内建筑被毁,后明清古松被淹死。1979年,被鄄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尧庙始修于东汉永康元年(167年),为济阴太守孟郁所建,有“汉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为证。碑文900字,《山东通志》、《曹州府志》、《濮州志》和《金石录》均有记载。其后四修尧陵:(1)东汉建宁五年(172年)济阴太守审晃修尧祠尧母灵台,立尧母灵台碑;(2)东汉熹平四年(175年)济阴太守刘合修尧庙立“帝尧碑”;(3)明嘉靖初都御史陈凤梧委知州张寰重修建尧庙;(4)清乾隆元年(1736年)山东巡抚岳睿重修尧陵,其由于“自金末河决,尧祀移于东平州芦泉山之阳,然尧陵安闲谷林,不在东平”(《大清一统志》)、“东平一陵,实属沿误,随委员查视,尧陵在濮州城东南六十里古雷泽之西谷林寺前,有享殿三间在焉”(《濮州改祀尧陵议》)。
关于尧陵规模,《水经注》云:“今成阳(今鄄城地)城西二里有尧陵,陵南一里有尧母庆都陵,于城为西南,称曰灵都,乡曰崇仁,邑号修义,皆立庙。四周列水,潭而不流,水泽通泉,泉不耗竭,至丰鱼笋,不敢采捕。前并列数碑,枯柏数株,檀榆成林。二陵南北,驰道径通,皆以砖砌之,尚修整。尧陵东、城西五十余步中山夫人祠,尧妃也,石壁阶墀仍旧,南西北三面,长栎联荫,扶疏里余。中山夫人祠南,有仲山甫冢,冢西有石庙,羊虎倾低,破碎略尽,于城为西南,在灵台之东北。”由此可知,尧、尧母、尧妃均葬谷林(今鄄城富春乡谷林)。北魏时期,尧陵区还很完整。清嘉庆年间还有相当规模。据《濮州志》尧陵古图所示,尧陵为坐北朝南三进式长方形院落,四周围以砖墙。大门前有“石门”牌坊,东侧有房数间。大门外东侧有一水井,再向东是“圣母殿”。大门内为第一进院落,两侧有东西“更衣亭”。第二进院门为一正两偏,门内左右是东西朝房,中央是圆形花园,其后是一座“享殿”。殿后是第三进院落,古松掩映之下,墓丘巍然屹立,墓前竖一石碑。
今尧陵墓区面积6000余平方米,墓丘封土高6.5米,封土直径30米,周围地势平坦,松柏茂盛,墓区原有松柏古树300余棵,1979年淤灌时全部淹死,现有近年所植柏树60余株。目前鄄城县政府正规划重修尧陵,使其恢复原貌,县尧舜文化研究会还倡导组织古文物专家、书法家,成功修复了有代表性的尧陵古碑十二块。鄄城县旅游业开发也将尧王陵开发纳入“四区三线”的旅游规划框架,四区即孙膑旅游城——孙膑故里景区、舜耕历山——雷泽湖景区、尧陵——庄子钓鱼台——鄄南战役景区、城区温泉公园——陈王读书台;三线即金堤沿线、黄河沿岸、沙河沿线三条自然风景线。特别是投资4.5亿人民币的孙膑旅游城建设后,将发展成为连接山东省和中原地区的旅游大县,构筑山东省西部继泰山、“三孔”、菏泽牡丹之后的又一旅游胜地。
禁言 |
解禁 |
12楼
2018-01-13 09:50
回复
收起回复
依旧
抢个沙发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尧王缘何葬谷林,舜应帝命保圣身。
菏泽鄄城县西南赵仟庄南地,古时称为谷林,这里有一座尧王墓。并且至今还流传着“尧王虚葬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的传说。谷林并不是名山大川,更说不上是风水宝地,但是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贤”之一的尧王,怎么能葬在这个偏僻的小地方呢?要说这事还得从尧王传位让贤说起。
尧王做了部落首领之后,呕心沥血为天下操劳。因此,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尧王到了晚年,想找一个贤明的人继承王位。找谁呢?有人提出让他的儿子丹朱继位,他却认为儿子缺才少德,不配当此大任。找身边的人吧,不是年龄太大就是威信不高。尧王正感到发愁的时候,他手下的四岳、十二牧、四宫、二十二人纷纷进言,举贤荐能。四岳老人说:“黄帝九代孙舜,生于姚墟,他掌管的部落在历山一带。舜有德有才,很受大伙儿拥戴,可以让他继位。”尧听了很高兴,便化装成老百姓到历山去访舜。
这天傍晚,尧王来到雷泽北边。天忽然下起雨来,尧就躲到一棵大树底下,想暂避一时,等雨停了再走。谁知雨下起来没个完,尧王这可犯可愁。正在这时候,从北边过来一个戴斗笠、穿蓑衣、扛鱼网的年轻人,见树下这个老人淋得十分可怜,就说:“老人家,天这么晚了,你怎么一个人呆在这里呀?”说着就把斗笠、蓑衣给了尧王。尧王没有讲明自己的身份,只是含含糊糊地说:“我想找个人,没想天下起雨来老是不停。……”年轻人说:“天黑了,你先和我到前面庵屋歇一夜,明天再去找人吧。”尧王看了看满路泥泞,天将晚,雨又不停,叹口气说:“不行,不行!不能劳累你。”年轻人说:“着没啥。你岁数大了,我年青力壮,帮助你是应该的。”说完,把渔网缠好挂在脖子上,背起尧王就走。
庵屋里没有锅灶,年轻人拿出自己的干粮给尧王吃。两个人说话很对脾气,就天南地北地扯了大半夜。这一拉呱,尧王看出来,这个年轻的打渔人不光诚实善良,而且很有本事。他用的陶罐陶杯,不光样子好,花纹也好,并全是他自己烧的。就是天下大事,治洪水,种庄稼,也都能说出个子午卯酉。他趁啦呱的热火劲上,就打听起舜的事来:“听说你们这有个叫舜的人,带领大家防御洪水,驱赶猛兽。他不光勤劳勇敢,还尊老爱幼,大家都很拥戴他。”年轻人先是一愣,接着漫不经心的说:“其实,他也没有多大能耐。既然大家推他当首领,他为大伙办事就是应该的。”尧王听了有点不高兴,加上一路劳累,不想再说下去,两个人就歇息了。
第二天一早,雨过天晴,尧王对年轻人说:“小伙子,帮人帮到底,你就领我去见那个叫舜的人吧!”年轻人迷惑不解地问到:“老人家,你不认识他,找他干什么?”尧王只好说:“我是尧王,找舜有大事。”年轻人恭恭敬敬地说:“不知尧王到此,多有待慢,还望见谅。实不相瞒,我就是舜。你有什么事尽管说吧!”尧王听了很高兴,心想:他当了部落首领还亲自渔猎耕种,怪不到大家都敬重他,看来让他当继位人是再合适不过了。尧王说:“如今我年岁大了,想把王位传给你。”舜听了忙推谢说:“不行,不行,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王,再说我也没有治理天下的本领。”尧王说:“治理天下的本领谁也不是生来就有的。做不做王,不是有你的想法决定的,是大伙儿看着你好才让你做的。快收拾一下安排好历山的事,跟我到平阳去吧!”舜说:“启禀尧王,我实在不敢从命。天下能人有的是,你就别难为我了。”尧王迟疑了一下说:“这样吧!继位的事以后再说。你先把我送回平阳去。”舜没啥可说,只好答应。
尧王回到平阳就生病了,他要舜留下来照料一些日子,有意让舜和四岳群臣帮他处理天下大事。他还经常向人称道舜的德行和本领。尧王病重了,舜和四岳群臣都守侯在他身边。这天,丹朱气势汹汹地来到他父王的病床前说:“你都病成这个样了,还不快说句明白话把王位传给我,非得要我从死人头上把王冠摘下来?活着不开口,死后你也别想安生。”说完,恨得咬牙切齿地离去。
四岳群臣都叹了口气,没有说话。舜很想斥责这个不孝之子,又怕尧王伤心,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尧王流着眼泪说:“你们都看到了吧,我怎么能够把王位传给这个不肖之子!这种人要当了首领,准是天下的一大祸害。舜呀!别再推辞了,你把王位接过去吧!”四岳群臣用期待的目光望着舜,催他答应。舜安慰尧王说:“王位的事以后再说,你先安心养病要紧。”
尧王说:“我怕是不行了。临死托付你两件事:一是你要继承王位当首领,二是你和四岳群臣要料理好我的丧事。那个**说得出,做得到,当心他扒我的坟墓,毁我的尸骨。”说完就张目而逝。舜难过地给尧王抚摸着眼皮,让他闭上了双眼。
舜和四岳群臣经过商量,让人赶做了八百口棺材。朱丹急等王位,恨不得马上把尧王抬出去埋掉。就责备舜说:“他一个人死了,做那么些棺材干嘛?” 舜说:“尧王是各部蒋联盟首领,天下人都敬重他,都想在他墓前祭奠致哀。因此,要多建造些衣冠冢,好让天下人纪念他。“丹朱无法,只好不耐烦地等着。
出殡那天,舜让几个忠实可靠的入暗暗把尧王遗体安放在倒数第二口棺材内。他又用麻布把丹朱的眼遮住,用丝缄把他的耳朵塞住。丹朱生气地问舜:“你这是捣鼓的哈?”舜就向他解释说:“你是孝子,送先入灵柩入墓,应当目不斜视,耳不他闻,以示诚心哀悼。你应当为天下人做个好样子。”丹朱无话可说,只有任舜摆布。舜的这个做法,虽是一时之计,却不料竟延用了好几千年。至今鲁西南农村发丧,孝子仍然采用孝布遮眼,棉绒塞耳。
丹朱没有孝心,送出两口棺材就躺例不干了。他对舜说:“太麻烦,我受不了。你和四岳安排人把那些棺材埋掉就行了。”说着就走,只等丧事完毕继位为王。
剩下最后两口棺材了,舜对四岳群臣说:“你们派人把最后那口棺材安葬了吧。众位辅佐尧王多年,德高望重,王位的事你们安排就行。我领人把尧王的灵骨安葬之后就回历山去了。”说完,就找了些手下人悄悄抬着尧王遗体离开了平阳。
走丁很远很远,舜怕这些抬棺材的人走罐了风声,就对他们说:“你们都累了,回去吧!剩下的路我再找人抬就行了。”舜把众人打发走,就在当地找到一些人说:“有位老人死了请你们帮我把他抬到墓地去吧。”大伙见他十分悲痛,都很同情,就答应了。
又走了很远,来到了谷林,舜又对抬棺材的人说:“劳累你们丁,剩下的路不远了,我再找人抬就行了。”就这样,第二班抬棺材的人也走了。舜想:我若把尧王遗体带回历山安葬,动静大,容易走露风声,不如暗暗埋在这里。舜就在附近找了几个人,对他们说:“有个老人死了,运棺材挺费事,求你们帮个忙,在这里挖个坑安葬了吧!”众人一齐动手,很快就挖成一个坑把棺材埋了,可谁也不知道埋的就是尧王。舜向众人道了谢,没让封土,自己插了个暗记就回历山去了。
丹朱见丧事办完,就急忙找尧王的那顶王冠,可怎么也找不到。有人猜测可能是随遗体埋入了地下,丹朱觉得有理,就下令说:“把老头子的墓扒了,找到王冠,就把尸体扔到一边子去。”可一连扒了七百九十九座坟墓,个个都是空坟。丹朱心想:准是舜搞的鬼。马上派人把舜从历山带来。
尧王的议事大厅里气氛紧张,异于往日,四岳群臣也都个个在场。丹朱问舜:“你把王冠藏到哪里去了。”舜毫不示弱地说:“王冠随先王遗体入墓了。”墓在哪里?快说出来。我要王冠。”舜一阵冷笑,说道:“只要大家拥护你,你继承为王就是了,何必要那顶王冠?”有了王冠,名正言顺。”舜怒斥道:“尧王以德治天下,四方拥藏,万民敬仰。却不料出了你这不肖之子,为了王位,竟把父亲的坟墓掘开,还要暴尸泄愤。你这种人如果真的继位为王,天下百姓定会遭殃!”
舜的话象洪钟一样在大厅回响。四岳群臣也都看到了舜一身正气,不畏邪恶。舜接着说,“尧王曾命我继承王位,可我并没有接受。只盼着有能人出来治理天下,为民造福。看眼下,实在不能再等了。万一让你这种人夺得王位,肯定是坏人当道,好人受气。我现在宣布,遵照尧王的遗言,我继位为王。”
丹朱一听,气急败坏,连声嚷道:“你胡说,你骗人,我父亲根本就没说让你继承王位。”舜挺起胸脯说:“四岳群臣可以作证。”四岳、十二牧、九官、二十二人齐声高呼:“确有此事!”众人高兴得甚至流出了眼泪。四岳老人更补充了一句:“尧王是要舜继位的,说了还不止一次。”这句话起了一锤定音的作用。这时候,大厅里象开了锅一样,笑声,叫声、巴掌声、跳脚声响成一片。舜说:“把尧王这个不孝之子轰出去!”丹朱见势不妙,抱头鼠窜,离开了平阳。以后舜念其父于之情,丹朱死后,也被葬于鄄西丹朱冢,与尧王墓相去不远。
舜做了各部落联盟首领,尊照尧王遗命和其弟象各娶了尧王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为妻。他领入治理洪水,提倡渔猎耕种、烧窑制陶和敬老爱幼,选贤任能。真是风调雨顺,天下太平,很受人民的拥护爱戴。后来,他又让人在谷林殡葬尧王的地方筑起了大大的坟丘,就是现在的这座尧王墓。
禁言 |
解禁 |
13楼
2018-01-13 09:53
回复
收起回复
最深的灰
1L喂熊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那个时代的人比较淳朴善良,野史能信?
IP属地:山东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禁言 |
解禁 |
15楼
2018-11-01 07:38
回复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大同强奸案让结婚信任全面崩盘
2410890
2
美国没活了?对华关税又接着上升
1889988
3
女友把爱豆当宝把我当成草
1589224
4
s1mon事件反转对EDG彻底无感
1469313
5
山西订婚案被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1049646
6
第二个名人堂皮肤会是Uzi吗
975225
7
中国暂停接收波音飞机有何影响
853992
8
我爸在手机上写下令他崩溃的长文
662009
9
T1教练组立军令状死保Smash
661650
10
为何现在少儿频道净播歪瓜裂枣
620277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