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评论
壹● 篇名
红楼梦人物评论
贰● 作者
曾筱喻。私立圣功女中。一年诚班(组长)
谢宛桦。私立圣功女中。一年恭班
孙祥纯。私立圣功女中。一年恭班
参● 前言
「时代意识是作者从事创造的标向,同时,也是读者之美感」所在,不只如此,他更是我们决定研究《红楼梦》的理由,但《红楼梦》不像内容简单的作品,只以主人翁或几个重要人物的故事作纲领,就可叙述全书的大要。若只拿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几位人物作分析的枢纽,不仅失掉这部书的伟大,而且分析的,也不过万分之一。所以分成两部,一部为纵,一部为横。第一:以人物论是纵的研究,从四百四十八位人物里面,选出可以代表时代性的几位,叙述其生活、性格、及其在本书的地位与关系。第二:横的研究是叙述这四百四十八位人物所组织的世界,他们的家庭制度、社会组织、法律行施、经济情况、宗教信仰、婚姻现象,以及他们所受的教育。但内容实在过於广泛,在这里我们仅以人物论,作纵的研究。这样,不敢说可以知道它的整个,但比较可以知道一些要点。
肆● 正文
一、 红楼梦重要人物分析
01. 贾宝玉
各个作家都有一位或几位重要人物,作为自己的代言人。如赛万帝思的《唐‧吉柯德》,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歌德的《浮士德》,扥尔思太在《战争与和平》里的安耳但柔可夫与昂都仑勿几康思基。《红楼梦》里曹雪芹的代言人,当然是贾宝玉。宝玉是一位天生的哲学家,生来就有他的人生观,不像其他作品里主人翁的人生观是学而後知的。然宝玉从生到出家,十九年间没有读什麼书,但他知道很清楚应当怎样生活。看来似乎不近人情,那有不读书,且没经过世故,就有人生观的道理。但知道的作者的用意,也就不足为怪。《红楼梦》的开端,作者就说历经一番梦幻之後,藉「石头」的投胎入世,用第三者的态度,叙述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再者,中国以往的社会基础为家庭,大家庭实际就是范围较小的社会,一生下来就得与人接触,他要没有自己的个性,就显不出宝玉之为宝玉。换言之,表现不出他的人生观与现实社会的冲突。因为要表现这种冲突,所以作者在第三回介绍宝玉的时候,就用一首「西江月」词,表示说「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宝玉的人生观是什麼呢?不了解他的人都以为他是糊涂,没目的,无事忙;其实不然。他的人生观就是「爱」。得到了爱就是幸福;否则,就是苦痛。至於人生的贫贱富贵,尊卑际遇,他毫不在意。但对付女子,却小心谨慎,一句话也不敢错说。他恨不得天下所有的女子,都收到大观园里,尽自己一分对女性的天职。他被父亲苦打後,各个人都对他怜惜悲感,尤其宝钗瞧他的时候,说错了话,以致姣羞怯怯,他心中愈发感动,将疼痛早已去在九霄云外,且心里想道:「我不过挨了几个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之态,令人可亲可近!假如我一时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戚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也无足叹惜了!」这是宝玉人生观的自白。贾宝玉之所以不朽,因为一方面他象徵了中国数千年来绅士社会的爱情;另一方面,他象徵著人类的「情种」,我们相信古今中外,没有一个理想人物,在比宝玉更多情的。关於宝玉的情,读花人有一段很妙的议论道:「宝玉之情,为天地古今男女所不能尽之情,而适为宝玉为林黛玉心中、目中、意中、念中、谈笑中、哭泣中、出思梦魂中、生生死死中、悱恻缠绵固结莫解之情,次为天地古今男女之至情。惟圣人能为尽性,惟宝玉能尽情,负情者多矣,惟宝玉其谁与归?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我故曰:宝玉圣之情者也」。(注一)
宝玉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故起名「宝玉」。这「玉」是整部《红楼梦》的关键。照中国旧时的风俗,凡男女儿童,偶然有同样玩具,都有成为夫妇的可能。黛玉忌妒宝钗,就为宝钗有东西可配,而自己没有,偏偏宝玉又不信那些和尚道士的「金玉奇缘」。冲突与悲剧,就由这里产生了。宝玉的几次砸玉,那一次不是为向黛玉表白心思?红楼梦的整个故事,由他们三位作纲领,织成了一部人类心理的百科全书。宝玉之情,虽专於女性,而由专於黛玉。黛玉虽知宝玉专情於己,然因宝钗的金锁与湘云的麟麒关系,总是疑信参半,终不放心。一天,宝玉不得不向她明言,请她放心。之後,二位都心知神会,再无疑虑。可是故事也就此转变了。黛玉妒的金锁,果不出他所妒,终於成为玉钗成婚的媒介。贾母也因宝钗的性格温柔和平,黛玉性乖体弱,恐非长寿,结果,定了宝钗;这是宝玉不知道的事。宝玉因许多事情已经悲凄哀苦,弄得情色若痴,後来又失玉。就在这种神智皆迷的当儿,贾姆设法令他与宝钗成亲。他们结婚之时,也正是黛玉辞世之时。
壹● 篇名
红楼梦人物评论
贰● 作者
曾筱喻。私立圣功女中。一年诚班(组长)
谢宛桦。私立圣功女中。一年恭班
孙祥纯。私立圣功女中。一年恭班
参● 前言
「时代意识是作者从事创造的标向,同时,也是读者之美感」所在,不只如此,他更是我们决定研究《红楼梦》的理由,但《红楼梦》不像内容简单的作品,只以主人翁或几个重要人物的故事作纲领,就可叙述全书的大要。若只拿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几位人物作分析的枢纽,不仅失掉这部书的伟大,而且分析的,也不过万分之一。所以分成两部,一部为纵,一部为横。第一:以人物论是纵的研究,从四百四十八位人物里面,选出可以代表时代性的几位,叙述其生活、性格、及其在本书的地位与关系。第二:横的研究是叙述这四百四十八位人物所组织的世界,他们的家庭制度、社会组织、法律行施、经济情况、宗教信仰、婚姻现象,以及他们所受的教育。但内容实在过於广泛,在这里我们仅以人物论,作纵的研究。这样,不敢说可以知道它的整个,但比较可以知道一些要点。
肆● 正文
一、 红楼梦重要人物分析
01. 贾宝玉
各个作家都有一位或几位重要人物,作为自己的代言人。如赛万帝思的《唐‧吉柯德》,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歌德的《浮士德》,扥尔思太在《战争与和平》里的安耳但柔可夫与昂都仑勿几康思基。《红楼梦》里曹雪芹的代言人,当然是贾宝玉。宝玉是一位天生的哲学家,生来就有他的人生观,不像其他作品里主人翁的人生观是学而後知的。然宝玉从生到出家,十九年间没有读什麼书,但他知道很清楚应当怎样生活。看来似乎不近人情,那有不读书,且没经过世故,就有人生观的道理。但知道的作者的用意,也就不足为怪。《红楼梦》的开端,作者就说历经一番梦幻之後,藉「石头」的投胎入世,用第三者的态度,叙述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再者,中国以往的社会基础为家庭,大家庭实际就是范围较小的社会,一生下来就得与人接触,他要没有自己的个性,就显不出宝玉之为宝玉。换言之,表现不出他的人生观与现实社会的冲突。因为要表现这种冲突,所以作者在第三回介绍宝玉的时候,就用一首「西江月」词,表示说「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宝玉的人生观是什麼呢?不了解他的人都以为他是糊涂,没目的,无事忙;其实不然。他的人生观就是「爱」。得到了爱就是幸福;否则,就是苦痛。至於人生的贫贱富贵,尊卑际遇,他毫不在意。但对付女子,却小心谨慎,一句话也不敢错说。他恨不得天下所有的女子,都收到大观园里,尽自己一分对女性的天职。他被父亲苦打後,各个人都对他怜惜悲感,尤其宝钗瞧他的时候,说错了话,以致姣羞怯怯,他心中愈发感动,将疼痛早已去在九霄云外,且心里想道:「我不过挨了几个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之态,令人可亲可近!假如我一时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戚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也无足叹惜了!」这是宝玉人生观的自白。贾宝玉之所以不朽,因为一方面他象徵了中国数千年来绅士社会的爱情;另一方面,他象徵著人类的「情种」,我们相信古今中外,没有一个理想人物,在比宝玉更多情的。关於宝玉的情,读花人有一段很妙的议论道:「宝玉之情,为天地古今男女所不能尽之情,而适为宝玉为林黛玉心中、目中、意中、念中、谈笑中、哭泣中、出思梦魂中、生生死死中、悱恻缠绵固结莫解之情,次为天地古今男女之至情。惟圣人能为尽性,惟宝玉能尽情,负情者多矣,惟宝玉其谁与归?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我故曰:宝玉圣之情者也」。(注一)
宝玉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故起名「宝玉」。这「玉」是整部《红楼梦》的关键。照中国旧时的风俗,凡男女儿童,偶然有同样玩具,都有成为夫妇的可能。黛玉忌妒宝钗,就为宝钗有东西可配,而自己没有,偏偏宝玉又不信那些和尚道士的「金玉奇缘」。冲突与悲剧,就由这里产生了。宝玉的几次砸玉,那一次不是为向黛玉表白心思?红楼梦的整个故事,由他们三位作纲领,织成了一部人类心理的百科全书。宝玉之情,虽专於女性,而由专於黛玉。黛玉虽知宝玉专情於己,然因宝钗的金锁与湘云的麟麒关系,总是疑信参半,终不放心。一天,宝玉不得不向她明言,请她放心。之後,二位都心知神会,再无疑虑。可是故事也就此转变了。黛玉妒的金锁,果不出他所妒,终於成为玉钗成婚的媒介。贾母也因宝钗的性格温柔和平,黛玉性乖体弱,恐非长寿,结果,定了宝钗;这是宝玉不知道的事。宝玉因许多事情已经悲凄哀苦,弄得情色若痴,後来又失玉。就在这种神智皆迷的当儿,贾姆设法令他与宝钗成亲。他们结婚之时,也正是黛玉辞世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