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冬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①虎,叶公②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③,秋天塞外雁雍雍④。秦岭⑤云横,迢递⑥八千远路;巫山⑦雨洗,嵯峨⑧十二危峰。
①冯妇:出处《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②叶公:出自《庄子》叶公子高好画龙,天龙闻而下窥,叶公惊走。非好龙者,好似龙者也。(某查到的“据考证”,“叶公好龙”这典故应是《庄子》,刘向《新序》中的《叶公好龙》一则文字乃是他从《庄子》中抄来的。《艺文类聚》、《太平御览》都有引用过这段文字并明言语出《庄子》。)
③蛩:音穷。本作蛬,一名蟋蟀,一名促织,今通作蛩。
④莺恰恰: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⑤雁雍雍:出自《诗经•国风•邶风•匏有苦叶》: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⑥秦岭:《韩愈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又一联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⑦巫山:《广舆记》巫山在夔州府巫山县大江之滨,形如巫字,有二峰。
⑧迢递:远也。
⑨嵯峨:山高貌。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①。镜奁对衣笥②,野杵③对村舂。花灼烁,草蒙茸④,九夏对三冬。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⑤。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⑥。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⑦。
①上智:上等智慧的人中庸:平常人。
②奁:音廉,镜也。笥:音肆,衣箱。
③衣笥(sì):承衣服用的竹器。杵:用以捣物的,舂碓。
④灼烁:光皎貌。蒙茸:草乱貌。《苏子后赤壁赋》披蒙茸。
⑤戏马:在在江苏铜山县南。项羽灭秦后,为观戏马而建。《南齐书》宋武帝在彭城,九日游项羽戏马台。蟠龙:《晋书》初,桓温起斋,画龙于上,号蟠龙斋,后桓玄篡晋,刘毅起兵讨玄,至是居之,盖毅小字蟠龙。
⑥蟹螯:《世说》晋毕卓嗜酒,语人曰:左手擘蟹螯,右手执酒杯,乐足一生矣。鹤氅:《晋书》王恭尝披鹤氅行雪中,孟昶见曰:此真神仙中人也。
⑦五老峰:《地舆记》庐山有五老峰,秀插云霄。李青莲诗:五老峰为笔,洋澜作砚池。三姑石:《地舆志》南康有三姑石,响声若金镛。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雪花对云叶①,芍药对芙蓉。陈后主,汉中宗②,绣虎对雕龙③。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踈(同:疏)慵。
①雪花:《坡公咏雪诗》天巧能开顷刻花。云叶:《史记》黄帝与蚩龙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止于帝上,金枝玉叶,有花之像。
②陈后主:《纲鉴》后主叔宝,字元秀。在位七年为隋灭。汉中宗:《纲鉴》讳询,武帝曾孙,在位二十五年,崩,谥宣帝。
③绣虎:《魏志》曹植七步成章,人号绣虎。雕龙:《梁书》刘勰字彦和,撰《文心雕龙》十五篇,论古今文体,沈约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