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是佛学很重要的一部经文,他系统地考问了什么是精神,以及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性等问题.下面,我就依据自己的理解来说明这个问题.
阿难是佛陀同族的兄弟,他自以为佛陀会因为对他的偏爱而给他吃个小灶.但是,他却遭到摩登伽女的诱惑,几乎坏了多年的修行.是佛陀派遣文殊菩萨及时搭救才免遭一难.在佛陀面前,阿难悔恨交加,有了求法上进的决心.于是佛陀抓住这个大好的时机,开始了对阿难的启发工作.
阿难与佛陀首先讨论的是:什么是精神?由于古时候对精神的认识与现代不同,所以,佛陀与阿难的许多讨论于现实的意义并不大.我们现在关于精神的认识完全来源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认为:精神或意识是大脑对物质的反映,是物质的机能,但是,意识或者说精神对物质却有反作用.我一直很奇怪:既然精神是物质的机能,怎么又会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呢?我们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物质的机能",或者说,"物质的机能"是什么意思.所谓物质的机能,就是说,机能依赖于物质,因物质的存在而存在,因物质的消亡而消亡.精神也应该是这样,它既然是肉体的机能,那么,它就应该因肉体的存在而存在,因肉体的消亡而消亡.
我们也许会说,精神就是这样呀,它就是因肉体的消亡而消亡的呀.这个事实正是让马克思坚持唯物主义的原因.马克思说,当我们追问人的意识是从哪里来的时候,我们发现,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脑的机能.因此,唯物主义者相信"人死如灯灭"的说法.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说,当地球最终落到太阳上,地球彻底毁灭了的时候,思维这朵宇宙中最美丽的精神之花就彻底凋零了.
那么我们看到,在《楞严经》中,佛陀与阿难也讨论了这个问题.在阿难那个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心即精神,或者灵魂在身体的某个地方.于是,阿难每提出一个说法,佛陀都予以了反驳.最后,阿难干脆借用佛陀自己的定义来证明心在身体中.阿难说:"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有分别,色尘无知.识生其中,则为心在."这就是说,"世尊,正如您所说的,物质构造成了眼睛,因此,有了眼睛这种识别的功能.那么,所谓的心,即意识或者精神就是对没有精神的物质的反映."既然心依靠肉体的反映而存在,那么,心就在身体中.由此,我们看到,佛陀在2500年前所作的定义和马克思的定义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对阿难错误的理解佛陀当然是要反驳的.于是,问题走到这里了:既然心不在身体里,也不在任何一个地方,那么什么是心?
阿难言:"如来现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到这里就很明白了,心就是那个能思维,能反映的功能.(在这里我再重复一遍:功能必须依靠物质的存在而存在.)但是,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佛说,阿难,这不是你的心.那么,佛陀又将如何解释呢?佛陀首先举了一个例子.佛问阿难:"如果没有手,还有拳头吗?""当然没有了."但是,拳头就是手的功能.佛又接着问:"有眼睛你能看,没有眼睛你能看吗?""不能看.""错了."佛说:"有眼睛你看到的是光明,没有眼睛你看到的只不过是黑暗罢了.你能够看到黑暗,如何说不能看呢?""看到黑暗怎么是看呢?"阿难疑惑不解地问."阿难,我问你,一个瞎子看到的黑暗和一个有眼睛的人来到黑暗的地方所见到的黑暗有区别么?""没有区别."阿难回答说."所以,没有眼睛这个因素,物质就成为黑暗的了.物质是黑暗的,我们的心就看见了黑暗的物质.因此,有眼睛和没有眼睛对于我们有知见的心来说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到这里,佛陀亮明了自己的观点.佛陀怕阿难不理解,就进一步解释说:"另外,一个处于黑暗中的人看到的是一片黑暗,如果有了灯就能看见种种景物.我们是不是就说是灯看见了?不是,灯只是把景物显现出来的条件,能够按照事物本来面目显现出来的是依靠我们的眼睛.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没有眼睛就只有黑暗,有了眼睛,景物就在光明的映照下显现出来了.但是,眼睛就象镜子映物一样,只是单纯地显现事物本来的样子,(佛学叫现量境,或者叫现识)是无知的.否则,死人也有眼睛,为什么就什么也看不到呢?因此,眼睛只不过是把事物按照本来的样子显现出来了,而能够认识这个事物的不是眼睛,或者说肉体,而是我们的心,即精神.因此,我们看到,精神不是肉体的功能.相反,肉体不过是把客观世界按照肉体的特性显现出来罢了.同时,由于他的高级性,使人有了自我意识,有了一定的能动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