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ALC纤维/黄芳碳/ZLF底板
Inner force ALC,张本智和ALC。为什么内置ALC一直没火,我认为肯定存在问题的。好像除了张本智和,没有其他运动员青睐内置ALC。内置蓝芳碳到目前为止,没有骄人的战绩,就看张本智和能不能成就一段佳话,跟随而来的就是内置ALC火一把。
反而是红双喜研发的内置黄芳碳底板即狂飚龙5系列,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在2013年巴黎世乒赛之后,马龙向红双喜提出希望试试复合纤维板,一款淡色芳碳球板便悄然降世。球板诞生伊始,马龙便在全运会斩获男单桂冠,他手中的新兵器也成为了发烧友们眼中的焦点,新一代的狂飚龙5神秘出鞘。狂飚龙5采用了纤维板常见的5+2结构,加载黄色芳碳纤维,淡淡的黄色芳碳比起初代狂飚龙使用的蓝芳碳更具韧性,持球能力更强。狂飚龙5采用了红双喜的“护芯技术”,即纤维内置,搭配阿尤斯大芯做支撑。球板整体不足6mm,手柄在狂飚龙家族中也稍显纤细,收腰感更加灵动。重量不算轻,其实马龙惯用的球板重量就是90g+。狂飚龙5球板面材较薄,易打透,在小力量的反馈下回弹效果显著,无疑增加了控球的难度,好在内置纤维脾气稍微收敛,但控球能力比起龙2、龙3这两代七层纯木产品仍然稍有落差。狂飚龙5在中小力量下的表现中规中矩,纤维感并不强烈,击球过程中带有一丝放大感,手感通透而不失扎实。发力之后,狂飚龙5的纤维优势开始显现,一股源自内在的后劲开始迸发,力道强悍,在中远台的喷射能力丝毫不亚于前两款狂飚龙系列,出球更重、弧线更长、威胁更大。虽然下扎稍显不足,但是速度优势突出,更加符合马龙本人的技术风格。芳碳纤维的使用,对于狂飚龙系列来说完成了一次回归,从最初的外置纤维,到大芯七夹,再到内置纤维。4款球板均用厚阿尤斯大芯作为“核动力”支撑,以坚定的“本心”贯穿始终。同时,狂飚龙5也如天弓系列一般寄托着红双喜对数字的执念。狂飚龙5既不同于初代狂飚龙直来直去的霸道刚性,又巧妙地强化了上两代纯木狂飚龙的借力能力,虽然不是纯木,却仍然保留一些纯木手感,同时速度与力量大幅提升。狂飚龙5的手感风格偏向龙3般的酥脆,这在纤维板中难能可贵。球板穿透力强,与红双喜的硬质套胶结合默契,扎实的内劲搭配外套时也完全有能力应对。(龙五的测评是优个网上摘得,并非原创,个人认为写的非常好,就引用了,侵删)
Inner force ALC,张本智和ALC。为什么内置ALC一直没火,我认为肯定存在问题的。好像除了张本智和,没有其他运动员青睐内置ALC。内置蓝芳碳到目前为止,没有骄人的战绩,就看张本智和能不能成就一段佳话,跟随而来的就是内置ALC火一把。
反而是红双喜研发的内置黄芳碳底板即狂飚龙5系列,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在2013年巴黎世乒赛之后,马龙向红双喜提出希望试试复合纤维板,一款淡色芳碳球板便悄然降世。球板诞生伊始,马龙便在全运会斩获男单桂冠,他手中的新兵器也成为了发烧友们眼中的焦点,新一代的狂飚龙5神秘出鞘。狂飚龙5采用了纤维板常见的5+2结构,加载黄色芳碳纤维,淡淡的黄色芳碳比起初代狂飚龙使用的蓝芳碳更具韧性,持球能力更强。狂飚龙5采用了红双喜的“护芯技术”,即纤维内置,搭配阿尤斯大芯做支撑。球板整体不足6mm,手柄在狂飚龙家族中也稍显纤细,收腰感更加灵动。重量不算轻,其实马龙惯用的球板重量就是90g+。狂飚龙5球板面材较薄,易打透,在小力量的反馈下回弹效果显著,无疑增加了控球的难度,好在内置纤维脾气稍微收敛,但控球能力比起龙2、龙3这两代七层纯木产品仍然稍有落差。狂飚龙5在中小力量下的表现中规中矩,纤维感并不强烈,击球过程中带有一丝放大感,手感通透而不失扎实。发力之后,狂飚龙5的纤维优势开始显现,一股源自内在的后劲开始迸发,力道强悍,在中远台的喷射能力丝毫不亚于前两款狂飚龙系列,出球更重、弧线更长、威胁更大。虽然下扎稍显不足,但是速度优势突出,更加符合马龙本人的技术风格。芳碳纤维的使用,对于狂飚龙系列来说完成了一次回归,从最初的外置纤维,到大芯七夹,再到内置纤维。4款球板均用厚阿尤斯大芯作为“核动力”支撑,以坚定的“本心”贯穿始终。同时,狂飚龙5也如天弓系列一般寄托着红双喜对数字的执念。狂飚龙5既不同于初代狂飚龙直来直去的霸道刚性,又巧妙地强化了上两代纯木狂飚龙的借力能力,虽然不是纯木,却仍然保留一些纯木手感,同时速度与力量大幅提升。狂飚龙5的手感风格偏向龙3般的酥脆,这在纤维板中难能可贵。球板穿透力强,与红双喜的硬质套胶结合默契,扎实的内劲搭配外套时也完全有能力应对。(龙五的测评是优个网上摘得,并非原创,个人认为写的非常好,就引用了,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