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篇】
[主侧]
后宫之中,凤主为首,贵妃协理,三夫人次之,为各宫主位;六仪为各宫侧位,若有能者,可剧本申请代主位;九嫔若有能者,可剧本申请代侧位。除贵妃外,各宫之间不允越俎代庖,私自管理其他宫殿的事务。
三夫人平起平坐,六仪以淑仪为尊,芳仪为末;九嫔以昭华为尊,充媛为末。所封由帝后根据妃嫔活跃情况、剧本质量裁定。
[居所]
皇帝寝居大明宫紫宸殿。皇后寝居大明宫清宁宫。妃嫔分别寝居大明宫蓬莱殿,大明宫浴堂殿,大明宫温室殿,大明宫含象殿。
[服制]
唐制规定,女服分四种,朝服、公服、祭服、常服。前三种为后妃命妇女官于朝会、祭祀等正式场合穿着的大、小礼服,后者为日常穿着。
皇后袆衣:首饰花十二树,并两博鬓,其衣以深青织成为之,文为翚翟之形。素质,五色,十二等。素纱中单,黼领,罗縠褾、襈, 褾、襈 皆用朱色也。蔽膝,随裳色,以緅为领,用翟为章,三等。大带,随衣色,朱里,纰其外,上以朱锦,下以绿锦,纽约用青组。以青衣,革带,青袜、舄, 舄加金饰。白玉双佩,玄组双大绶。章彩尺寸与乘舆同。受册、助祭、朝会诸大事则服之。
皇后鞠衣:黄罗为之。其蔽膝、大带及衣革带、舄随衣色。余与袆衣同,唯无雉也。亲蚕则服之。
皇后钿钗礼衣:十二钿,服通用杂色,制与上同,唯无雉及佩绶,去舄,加履。宴见宾客则服之。
内命妇朝服制:施两博鬓,宝钿饰,翟衣青质,罗为之,绣为雉,编次于衣及裳,重为九等而下。青衣,革带,青袜、舄,佩,绶。内命妇受册、从蚕、朝会则服之。
内命妇钿钗礼衣:通用杂色,制与上同,唯无雉及佩绶。
内命妇寻常参见:礼衣通用杂色,制与上同,惟无首饰。
花钗:花钗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妇人头上花钗的多少,也成为了象征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命妇之服,一品花钗九树,二品花钗八树,三品花钗七树,四品花钗六树,五品花钗五树。
款式:高腰襦裙(上层贵妇流行款式)、齐腰襦裙、对襟齐胸襦裙、交领齐胸襦、对襟半臂襦裙、交领半臂襦裙、圆领半臂襦裙、褙子(次于大礼服的常礼服)、披帛(宽短为已婚妇女所用,窄长为未婚女子所用)、大袖衫(朝参、礼见、出嫁等服制款式)、间裙、百鸟群、花笼裙、百叠裙、画裙、胡服、回鹘服。
注:裸胸款式襦裙,非贵族女子不能穿着,且以不裸露肩膀与后背为原则。
纹饰花样:缠枝、宝相、团窠。
面料:绫罗丝锦。
颜色:深红、杏黄、绛紫、月青、青绿等。
鞋:圆头履、高头履、云形履、花形履、靴、屐。
发型:半翻髻、云髻、盘桓髻、惊鹄髻、倭堕髻、双环望仙髻、乌蛮髻、回鹘髻等。
发饰:簪、钗、步摇、胜、铀、花、花梳、冠(非贵族女子不能佩戴)。
妆面:敷铝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诸多方法,淡妆者采其二三,盛妆者悉数运用。铅粉色泽洁白,质地细腻,施于面、颈、胸部,“纤白明媚”。胭脂为提取的红蓝花汁配以猪脂、牛髓制成的膏状颜料。眉式名目有鸳鸯眉、小山眉、倒晕眉等。阔眉是主要眉式。初唐一般都画得较长,盛唐以后开始流行短式。花钿是一种额饰,以金箔片、黑光纸、云母片、鱼腮骨等材料剪制成各种花朵之形,尤以梅花最为多见,贴于眉间。面靥是于面颊酒涡处以胭脂点染,或像花钿一样,用金箔等物粘贴。斜红是于面颊太阳穴处以胭脂染绘两道红色的月牙形纹饰,工整者形如弦月,繁杂者状似伤痕,是中晚唐妇女一种时髦的打扮。
配饰:项饰有项链、项圈、璎珞等,臂饰有臂钏、手镯,腰饰有玉佩、香囊等。
注:唐时,玉器、水晶、玛瑙和金银器,非高官、贵族和皇室不能使用。唐以“孝”治国,皇帝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遵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古训,用法律的形式对于子民的行为进行约束,禁止子民打耳洞,所以,耳饰在唐朝并不流行。
[封号]
通常情况下,九嫔伊始有封号,于申请晋级时提供三个备选,不可与他人重复。其后晋升六仪、三夫人乃至贵妃,仍沿用该封号。若有更换需求,需出剧本更换。不可与他人重复。
其余情况出现九嫔之前掉落封号由具体活动细则说明。
[称谓]
忌称呼“臣妾”“本宫”。唐时,“臣妾”为臣之妾的意思,而“本宫”一词出现于宋代,广泛应用与清代。忌称“大人”,唐时“大人”特指父母。“皇上”则为一个非常正式的书面语。
后妃对上(帝后、太后等)自称“妾”,对下可称“我”“吾”。如高位未允,不可擅自以姐妹相称。互称时,可称对方姓+品阶或者封号+品阶,譬如“张芳仪””慧昭容”,关系亲近时,可称呼对方行第+娘,譬如“三娘”或“三娘子”“李娘子”。称呼皇子和公主,亲生的可称呼儿,非亲生的可称呼“几郎”“几娘”名字或者乳名,已封王的皇嗣可称“x王”,低位妃嫔可加殿下,称公主,为“公主”或“贵主”。皇嗣称呼亲生母亲为“阿娘”“娘娘”,非亲生母亲可称姓+品阶或者封号+品阶,譬如“张芳仪””慧昭容”,或可称姓/封号+娘娘,譬如“张娘娘”“慧娘娘”。如称“母亲”,则特指皇后。(《旧唐书·后妃列传》嫔妃所生子女称亲生母亲为“阿姨”,为避免历史冲突所产生的违和感,故而此处还原民间叫法,称呼亲生母亲为“阿娘”“娘娘”。)
《唐六典》记,妇人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可称殿下。皇太后自称“我”“吾”“老身”“老妇”,称呼皇帝一般叫“儿”“几郎”名字或者乳名。后妃称呼皇帝则可称“圣人”“陛下”,亲近者,可称皇帝行第+郎,譬如“三郎”。
基于对流传至今的大量谕旨与史书记载,唐王朝的生活气息是非常平民化的,宫廷皇室的许多称呼,基本与同时代的普通人是一样的。
注:以上所列皆为官称,若能保证旁人不听去做文章,私下或脑内称呼不计在内。
[活跃]
每位妃嫔每周需于登记处提交本周活跃(1戏即活跃,独白不计),如活跃戏与帝后发生接触,需注明大致内容,有机会登上起居注。连续四周无活跃者视为逝世,在征求号主本人同意后,可用于后续架空剧情,无特殊剧情即病逝。每周1戏即可获得翻牌,其后每3戏即多一次翻牌,一次翻牌即得一次孕签,孕期除外(即,1戏1孕签,4戏2孕签,7戏3孕签),每位妃嫔一周最高可获得4次翻牌。
孕签规则:
头签:五字签面,其中含:不中、不中、不中、二签、顺产。
二签:五字签面,其中含:不中、顺产、早产、难产、死胎。
抽签后即可公布签底,以示公允。
若连续三次抽中死胎,视为剧情失宠,则需出剧情恢复翻牌。
[丹青]
品级达正四品九嫔以上可锁定丹青,如有品级更低的妃嫔使用重复丹青,需在下一次晋级时进行更换。
[其他]
后宫之中有许许多多的“职业”,后妃为其中一种,还有内侍、女官、医官等等等等,由于历史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本吧本着简单易懂的原则,参考史实后进行了一定量的修改。剧本涉及到内侍、女官、医官等职能,请移步至相应制度篇下参考,切记不可随意杜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