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吧 关注:39,137贴子:509,435
  • 4回复贴,共1

#闻砚上墨香,再读负荆请罪 | 关于《将相和》你又了解多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相信大家在幼年时期的课本上一定对《将相如》这个历史故事有所了解,《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将相和》这个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说到《将相和》这个故事
那就和前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说起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襄王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玉给了,城拿不到,白给;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总要礼貌性的回复一下,但是派谁去呢?经过一番你来我往的交涉,蔺相如成了不二之选,蔺相如和秦昭襄王也进行了一波你来我往的交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最终,城没得,玉没丢。蔺相如应记一功。
“完璧归赵”

可好景不长,秦昭襄王因完璧归赵一事恼羞成怒,借口赵国不与它一起进攻齐国,向赵进攻。这时秦国大军正欲向南攻打楚国,为安定东方的局势,与赵惠王相约在渑池相会修好。史称“渑池之会”。渑池之会后,秦国、赵国间暂时停止了战争。赵军立即出兵齐国,攻下高唐等地。相如以功授官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气,以致于有后来的负荆请罪。
“渑池之会”


将相和
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将相和》是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呢?
01“政治追求”
战国时期,赵国是东方强国,国内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但是,不管是廉颇还是蔺相如,他们在赵国都是权重之臣,却并不是位高之人。因为战国时期,一个人在政治上有成就的主要标志并不在于封将拜相、担任国家的重要军政职务,而是封君命侯、获得贵族爵位。廉颇战功卓着,但是面对赵国边将难封的政治现实,他也用了三十年才得以封君。但是,战功远不如廉颇的乐毅、赵奢、赵括都早早的封君,甚至连外国降将都能轻易地封君拜侯。为赵国出生人死的廉颇,却远不如这些人。这让廉颇的心里颇为难受。
02“出身”
对蔺相如而言,他的政治生涯更为辛酸。因为他曾是赵国宦官缪贤的舍人,是通过缪贤才进入赵国政治中心。即使蔺相如十分得宠于赵王,但是他还是受到赵国贵族的歧视,蔺相如要封君命侯,路途比廉颇更为艰难。一开始,廉颇也挺瞧不起蔺相如,所以处处挑衅,但是聪明的蔺相如却发现,与己处境相同的廉颇将极有可能成为自己政治上最大的盟友,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也油然而生。廉颇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出于共同的利益和政治需要,结为盟友,才能与赵国贵族竞争。
03“政治布局”
“将相和”与赵国的外交路线有关。可说这是一场由赵王主导的改革,是对赵国政治结构的一次全新布局,更进一步言是对联秦和抗秦两种外交路线的融合。
  廉颇是赵国军事的主要力量,曾经攻打过燕、齐、魏,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廉颇对秦国的战争却只有长平一战,而且还消极应战。显然地,廉颇并不想与秦国结怨,他属于联秦派。至于蔺相如,可以从他的众多行为之中看出他对秦的态度是抗秦。着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中,蔺相如戏弄了秦王一番,宁愿以赵国的大量土地和人民作为代价,也要把和氏璧偷渡回赵。另外,蔺相如是宦官缪贤的舍人,缪贤与燕王交好,燕国是最大的抗秦国,那么作为缪贤谋士的蔺相如无疑也是抗秦派。初始,廉颇和蔺相如之间不和,也极有可能是因为双方政治路线的不统一。
廉颇处处挑衅蔺相如,蔺相如处处忍让,还把廉颇与秦王作比较,其实也是别具深意。他告诉了廉颇一个道理:虽然我们的政治路线有异,并不代表我害怕你。但是我们的目的一样——都是要使赵国强大起来,只有我们合作才能达到这一目的。这也是赵王的旨意。当廉颇明白这层含义之后,就有了“负荆请罪”的典故。
04“制衡”的智慧
这就是赵王高明的地方。他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想要让自己统治下的能人既形成合力、又互相制约,那么实现派系间的平衡布局就非常重要。不论是联秦还是抗秦,都必须要相互制衡,不能让任何一方过于强大。联秦,与秦国走得太近,会引起其他各国的反感。抗秦,也会引起秦国的反击。只有综合这两种势力,才可能各方都不得罪。而且在必要的时候,赵国面对其他各国才能有才可用。
例如,在赵孝成王继位之后,秦攻打赵国,蔺相如决定向齐国借兵。由谁出面借兵呢?最佳人选——蔺相如。因为在此五年之前,蔺相如带兵攻齐,赵国抗秦派的蔺相如主动向齐言和,这也成了此次借兵的基础。再比如说,长平之战,秦攻赵,秦赵之间实力悬殊,如果硬攻,赵国胜利的机会并不高。此时最佳的将领就应该是属于联秦派的廉颇。廉颇也的确是这么做的,消极应战。“将相和”的最终目的也得以实现,需要红脸就推出红脸,需要白脸就推出白脸。
时过境迁,蔺相如病危之后,“将相和”的局面也随之被打破,老将廉颇已经不能再为赵国在七国之间寻得立足之地,赵国也逐步走向灭亡。从反面也论证了赵王一手主导的“将相和”的局面,是出于赵国的生存发展赵王不得不做的局。
05非遗的出路
在《将相和》中赵王的制衡之道令人叹服,世间万事万物亦讲求“平衡”与“交融”。赵国作为为数不多可以与秦国抗衡的国家,包容多方不同的声音,以及与每个能力者的“术业有专攻”交融互通是密不可分的,传统文化亦是如此,人们常说,传统产业若希望走出困境便要学会“说故事”并且结合大众市场,这便是一个平衡与交融的过程。要让非遗市场化活跃缺的重来不是登峰造极的手艺,而是故事与包装。
《将相和》砚出色地让非遗技艺讲出了特有的故事,它很好地完成了“说故事”的部分,而非遗传承藏品票的推出则让喜欢朱国良大师,喜欢端砚,喜欢历史故事的朋友多了一个简单的入门之选。希望籍着藏品票以及藏品票平台的推出,让非遗技艺可以更好地走进大众视野。


《将相和》端砚
我也期盼日后和子女解读《将相和》这一个故事的时候,可以拿出这么一张藏品票或者有这么一个非遗技艺者及传承人向外推广的平台,让他得以具象化的了解中国历史与非遗技艺。教会他要时常抱有一颗谦逊且包容的心的同时能够让他感受到中国传统非遗技艺的兼容并包,海纳百川。

《将相和藏品票》

每张藏品票均有,独立编号,名师亲签。收藏价值与艺术价值并存此款藏品票于3月11日00:00在藏品票APP首发上线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一下。重新认识非遗,品读历史故事,从一张藏品票开始。


IP属地:广东1楼2020-03-13 13:58回复
    11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0-03-13 14:00
    回复
      置顶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03-14 07:43
      回复
        dd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03-14 16:17
        回复
          d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0-03-15 22: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