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头看看,自己毕业以来一直以母校为骄傲。再看这几年学校招录的情况,内心酸楚不知如何说起。
到底是如何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看了很多的帖子,贴吧,知乎什么的,知乎的那个高赞回答最开始我还曾不以为然。当时作为铁大的学生还有一点点骄傲,到后来理性分析了他的回答,发现他分析的很客观也很具体。当然也有可能他的回答间接造成了学校录取名次一直下降的情况。
实话说,基建行业的趋势确实在向下,我在工程局曾经整理过一些领导的档案。有些人干1年提部长,3年总工,4或5年是项目经理,这些人在35~40岁左右,他们刚毕业时恰好是高铁大建设或者基建大建设的时代,人才匮乏,所以能够很快地被提拔重用。在当时工程局的收入也是要比铁路局要好的,所以工程局也是当时很多人的选择。
可现在,行业渐渐趋向于饱和。另外铁路局的待遇也不断提高甚至比工程局收入还稍微好一些,这里我说的是平均而言的情况。但是工程局要付出的是什么,是有家不能回的痛苦,是全天24小时在工地待命的辛苦。而铁路局的休假时间是明显要比工程局多的,一般情况下,工作环境也比工程局要好。
在我刚毕业的时候,我们的想法是工程局更容易被提拔,比铁路局更好发展。现在看来,是有些天真了。行业现状摆在这里,无论是工资待遇还是工作环境在一般情况下都比不了路局了。另外个人被提拔的概率也比不上在大建设的时候了,唯一可以值得说的地方就是我们就职的是央企国企,但实际工作环境大部分时间还是得在工地呆着。
到底是如何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看了很多的帖子,贴吧,知乎什么的,知乎的那个高赞回答最开始我还曾不以为然。当时作为铁大的学生还有一点点骄傲,到后来理性分析了他的回答,发现他分析的很客观也很具体。当然也有可能他的回答间接造成了学校录取名次一直下降的情况。
实话说,基建行业的趋势确实在向下,我在工程局曾经整理过一些领导的档案。有些人干1年提部长,3年总工,4或5年是项目经理,这些人在35~40岁左右,他们刚毕业时恰好是高铁大建设或者基建大建设的时代,人才匮乏,所以能够很快地被提拔重用。在当时工程局的收入也是要比铁路局要好的,所以工程局也是当时很多人的选择。
可现在,行业渐渐趋向于饱和。另外铁路局的待遇也不断提高甚至比工程局收入还稍微好一些,这里我说的是平均而言的情况。但是工程局要付出的是什么,是有家不能回的痛苦,是全天24小时在工地待命的辛苦。而铁路局的休假时间是明显要比工程局多的,一般情况下,工作环境也比工程局要好。
在我刚毕业的时候,我们的想法是工程局更容易被提拔,比铁路局更好发展。现在看来,是有些天真了。行业现状摆在这里,无论是工资待遇还是工作环境在一般情况下都比不了路局了。另外个人被提拔的概率也比不上在大建设的时候了,唯一可以值得说的地方就是我们就职的是央企国企,但实际工作环境大部分时间还是得在工地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