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剑3吧 关注:91,808贴子:1,766,128

草海是青海大草原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RT


1楼2005-11-11 21:59回复
    不是吧?~如果海底城算台湾的话~青海应该在云南一带?(PIA我~我的地理很差


    2楼2005-11-11 22:07
    回复
      壁山的位置就是重庆,其余的地理位置差不多


      4楼2005-11-11 22:10
      回复
        蜀山是位置是四川,草海应该是西藏一


        5楼2005-11-11 22:11
        回复
          错错,不是,是云南一


          6楼2005-11-11 22:11
          回复
            不要告诉我神树在广西~~!!


            7楼2005-11-11 22:11
            回复
              德阳市是在四川的北部,
              宾化,安溪,雷州,镇江和蓬莱等都是出现在现在城市的地理位置


              8楼2005-11-11 22:14
              回复
                蛮州应该是云南广西一带!
                那草海么…


                9楼2005-11-11 22:14
                回复
                  那是虚构


                  10楼2005-11-11 22:14
                  回复
                    楼上是说(神树和天门)是虚构的


                    11楼2005-11-11 22:15
                    回复
                      汗的是仙3居然把黄河和长江搞成一条河了||||||||||||||||~


                      12楼2005-11-11 22:16
                      回复
                        终于有人发城镇地理位置的贴了,嗯,喜欢中国地理~~大家~继续讨论~~~~~~


                        13楼2005-11-11 22:17
                        回复
                          草海的历史及地位
                           
                           
                           

                            草海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贵州省的西北部,在乌蒙山麓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西南侧,地处县人民政府驻地草海镇辖区。

                            一、 草海的历史

                            草海的历史是一个变迁的历史,总体上可分为自然衍化和人为影响两个阶段。

                            (一)自然衍化阶段

                            据考证,草海形成于15万年以前。从草海的沉积物由几层粘土砂砾夹泥炭等特性分析,草海几经苍桑,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过程。但是结合大的地质事件分析,草海的自然衍化总体上经历了生成、消亡、复苏三个历程。

                            据对金钟到威宁县城一带地貌及溶洞发育方向来考证,早在更新世初期,草海的雏形是一条古河道,曾经是长江上游洛泽河的一级支流的河段。到中更新世末由于地质构造运动,断层构造活动使草海断块下陷而积水成湖,草海得以生成,是一个由构造作用阻断了河流的构造阻塞湖。之后,由于草海下游地区地下裂隙通道,落水洞等岩溶作用发育以及河流溯源侵蚀作用,草海漏水而成为无水盆地,沧海变桑田。据对草海上层泥炭C14绝对年龄测定,草海在距今三千多年前消亡。近期的史料表明,威宁县"城西、南、北面俱有海田,广袤数十里,在昔可耕。"1395年"诏卫兵屯田其中,"1622年"郡民牧马其中。"说明当时草海仍是干涸的盆地。据《威宁县志》记载,1857年"落雨四十昼夜,山洪瀑发,夹沙抱木,把盆地大部分落水洞堵塞,水淹盆地,大水时涨至城南斗姆阁门外,并以今大桥为界形成南北两海(南海又称东海,系草海主体部分,北海又称西海、下海子) 。""(1860年)水忽大涨,两海逐成一海,名曰草海。"草海得以复苏。

                            (二)人为影响阶段

                            草海复苏后,水域面积达45km2,每年6、7月雨季时节,常因洪水泛滥而淹没湖滨的滇黔公路干道及部分农田,形成水害。为保证交通、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1958年有关部门制定了综合治理草海的计划。计划中明确了开发草海的原则和方式:"以蓄洪为主,排水为辅,综合利用水资源,尽可能照顾到各国民经济部门的利益。"并于当年实施了排水工程,草海水域面积减少到31km2。这是人为活动对草海生态环境的首次干预。

                            1970年为了得到更多的耕地,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开始了大规模的排水工程,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耗费了130多万元资金和两百万个劳动工日,加宽、加深了1958年挖掘的排水渠道,炸毁了草海出水口的大桥节制闸。原计划造田46500亩(3100hm2),但因草海底部泥炭层厚常年积水不干,兼之有成片的裸露岩层,到1972年草海尚存约5km2的水面,仅开垦出农耕地5700余亩。自此开始,草海人为消亡了整整十年。这次大规模排水的结果,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草海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事与愿违,人类盲目索取的行为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1980年中国生态学会委托贵州师范大学黄威廉教授主持开展了《贵州草海排水后的生态环境与今后合理利用》的研究。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草海排水后使局部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空气湿度减小,威宁当地大气中每年损失970万吨水汽,大气降水量减少,年均气温降低,灾害性天气增加,春旱加剧,夏季低温,秋雨增多,大风、冰雹增多,霜冻加重,对农作物生长十分不利;由于湖泊消失,地下水位降低,流量减少,湖滨周围村寨水井干涸,水质矿化度增高;生物种群减少,迁飞鸟类几乎绝迹等等,产生一系列恶性效应。有鉴于此,专家、学者和公众一致呼吁恢复草海水面,重建草海湿地生态环境。

                            1980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恢复草海水域。1981年动工蓄水工程,设计水位高程为2171.7m,1982年水面恢复到25km2 (实测为19.8km2 )。草海重新蓄水后,水生植物、鱼类、鸟类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草海又呈现一派勃勃生机。

                            纵观草海变迁的历史,说明了草海是一个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受人为活动严重破坏后又经人为努力重新恢复塑造的典型环境,草海的新生是人类经历了深刻的教训后换来的,这是在今后草海的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1985年省人民政府决定建立以草海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珍稀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并列为省级重点自然保护区,成立保护区管理处对保护区进行管理。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4楼2005-11-11 22:19
                          回复

                              二、草海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

                              草海是贵州最大的淡水天然湖泊,也是一个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它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并且是黑颈鹤等珍稀鸟类及其他候鸟的重要越冬地。保护区的建立可以使草海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确保草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平衡稳定,以充分发挥其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可以使黑颈鹤为代表的珍稀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还可以合理利用多种生物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快当地脱贫步伐,从而使保护区的建立不但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而且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植物资源

                              浮游植物较丰富,计有8门91属,最多为绿藻门共45属;硅藻门、蓝藻门分别为16属和15属;裸藻门、金藻门和甲藻门各4属;隐藻门和黄藻门分别为2属和1属。浮游植物不仅种属多,且数量和生物量也较大,平均细胞数为868万个/升,年平均生物量为2.64mg/升(鲜重)。水生高等植物计有20科、26属、37种。其中有国家三级珍稀濒危植物海菜花Qttelia acuminata Dandy ,种群数量较多,生长繁茂,在局部地段形成海菜花沉水植物群落,为其它湖泊所少见。此外尚有水葱Scirpus ualiaus Vahl、水草Juncellus serotinus C.B.Clarne、李氏禾Leersia heiandra Swartz、光叶眼子菜Potamogeton lucens L.、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狐尾藻Myriopayllum spicatun L球状轮藻Cnara globularis Tnuill等水生优势种。草海水生高等植物的生物产量较高,年平均达579g/m2(鲜重),每年9月为生产力最高时期可达1309g/m2。丰富的水生植物和较高的水生植物生产力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也是越冬候鸟的天然食料和农家肥源。陆生高等植物在草海集水区也较丰富,且发育形成的植被类型多样。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三级珍稀濒危植物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多种杜鹃花组成的杜鹃花灌丛Rhododendron spp. Shrubs广泛分布,其中马缨杜鹃Rh. delavayi、露珠杜鹃Rh. irroratum、大白杜鹃等具较高观赏价值,是草海地区风景景观的重要景物。

                              (二) 动物资源

                              1、浮游动物:计有7纲、22目、29属、115种。其中原生动物66种,轮虫43种,枝角类25种,桡足类21种。其中原生动物砂虫属、匣壳虫属,轮虫中的鞍甲轮虫属、臂尾轮虫属、腔轮虫属,枝角类中的点滴尖额蚤、长肢秀体蚤、龟状笔纹蚤、圆形盘肠蚤和桡足类中的汤匙华哲水蚤、剑水等为浮游动物优势种属。浮游动物在水体中密度较大,平均每升含13596个,平均生物量为4.77mg/l,个体数量高峰在夏季,生物量高峰在冬季。丰富的浮游动物是鱼类的重要饵料,对发展草海水产养殖具重要意义。

                              2、底栖动物:共有25科、45属、52种,以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及部分昆虫幼虫为主。其优势种有中华圆田螺、铜锈环棱螺、耳萝卜螺、木场渔乡蚌虫、中华颤蚓、苏氏尾鳃蚓、淡水单孔蚓、摇蚊、雕翅摇蚊、水叶 等。草海底栖动物种类虽然不多,但其密度和生物量却较高,平均密度为184个/m2,生物量达42.80g/m2 。 其中腹足类密度最大,水生昆虫次之,其总密度分别为55.1%和32.5%,而生物量则以腹足类所占比重最大,占底栖动物生物总量的98.3%。

                              3、鱼类:草海在七十年代曾人为排水放干,使原有很多鱼类现已不复存在。现有种类较简单,仅有3目、4科、8属、9种,即鲤形目的鲤鱼、鲫鱼、贝氏条、麦穗鱼、泥鳅、黑斑云南鳅、虎鱼目的普栉虎鱼、波氏栉虎鱼和单肩目的青。这些种类多为适应性强的广布种,其中鲫鱼的数量最大,是草海主要经济鱼类,年产量可高达2~2.5万kg。几种小型鱼类的干制品呈黄色,味鲜美,商品名称"草海细鱼,"驰名省内外,年产量可达1~1.5万kg,是草海的重要水产资源。

                              4、两栖爬行类:草海及其附近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较为丰富,其中两栖类14种,分2目、7科、8属;爬行类19种,分3目、5科、13属。爬行动物中有龟鳖目1种、蜥蜴目2种、蛇目16种。其中毒蛇3种,即白头蝰、菜花烙铁头和山烙铁头。两栖爬行动物中的无颞鳞游蛇、颈斑蛇、棕头剑蛇、贵州疣螈、威宁蛙等皆为国内珍稀种类。
                            


                            15楼2005-11-11 22:19
                            回复
                              哈哈,
                              基本上
                              仙剑里的地名都是真实的!


                              18楼2005-11-11 22: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