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说一下两汉时期的教育,有些同学会觉得奇怪,春秋战国以后,不是秦朝统一天下了么,怎么把秦朝略过去了?其实我们都知道,秦始皇虽然一统天下了,但是秦朝的存在时间非常短,从统一六国到灭亡,不过14年时间,所谓十年种树,百年树人,短短14年,教育也很难有多大的建树,你想下,K12教育加上幼儿园,就15年了,这还不算学前班。所以,秦朝的教育情况我们就略过去吧,唯一值得提一下的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把一群书生给杀了,在以前看,肯定是惨绝人寰,毫无人性,但是从今天来看,其实是奠定了一个文化基础,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如果在民族刚统一的时候,还是百家争鸣,各有各的文化底蕴,那早晚还是走向分裂,我们可以看一下,就始皇之后,虽有改朝换代,但是中华民族,真的就是延续至今的一个整体了,偷偷的提一下个人观点,某位伟人做的某件事,在我看来,其实和始皇是如出一辙的,有多少人能懂他,至于评论,留给历史吧。
好,我的废话总是那么多,言归正传,两汉时期的教育,我们一样分为百姓家庭和王室贵族来说,刚才提到秦朝时间短,教育氛围难以形成,那两汉延续了三百多年,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发展和推进,是有巨大的作用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儒家思想成为了教育的主流,这给我们中华民族的中庸符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儒家思想体系完善,仁义礼智信让平民家庭的孩子从小就接受,一代传一代,形成了良好的家风,一个良性循环,让这种思维模式固化延续,加上朝廷的有意推之,可以通过“举孝廉”来做官,更是加强了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学孔子,可以当官,多么的诱人。所以在两汉时期,儒家教育思想,让所有人都开始有了尊卑观念,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句话搁到现在,就叫血脉压制,看过牧羊犬牧羊没有?看过小猫咪捉大老鼠没有?让人有了根深蒂固的尊卑观念,无关乎实力,只关乎地位。这有什么好处?方便统治,对,就是这样。
说到帝王之家,其实自古以来,帝王之家的教育没有太大的差别,无外乎多读书,戒奢靡,多读书是以史为鉴,戒奢靡是爱民如子,以天下为重。所以帝王之家的教育,精髓就在该做的做,不该做的不做,因为要钱有钱,要权有权,怕的就是纵欲挥霍无度,最后导致国破家亡,这也是吸取了前几朝皇帝的经验。汉文帝刘桓,最早提出了薄葬,他在遗诏里教育后人要看淡生死,“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以哀?”所以时候不要搞的那么风光大葬,没必要。官宦之家自然是跟着皇帝的风格走,皇帝都节省,你在他手下做官,还那么铺张浪费,那不是找死吗?皇帝会想,老子省下来的,都给你的吃了,不要审了,困了,拖出去宰了吧。这官自然做不久,所以由皇帝带头,汉朝时期,节俭之风盛行,当官的教育子弟要低调做人,才可以世代为官。所以汉朝的贵族教育,可以概括为节俭二字。
最后插个题外话,现今社会,很多外国人说中国女性没有人权,搞得很多中国女性也跟着附和,要求女权,已经半边天了,恨不得还想要整个天。其实,在中华民族观念中,女性是很有地位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中国观念男主外,女主内,该女人管得事情,男人插手,那也是要被谴责的。举个例子,皇帝叫君临天下,皇后叫母仪天下,其实这是平等的关系,皇后以身作则,身为典范,管理后宫,皇帝是不好插嘴的。再说说平民百姓家,大多数其实也是一夫一妻,男主外,女主内,其乐融融,也不是打老婆天经地义。所以,女权还是有的,中国人内敛,不挂在嘴上罢了。为什么想到这个话题呢,因为东汉班昭所著的《女诫》,被后人定位是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其实怎么就不想想,班昭自己是个女人啊,哪有自己给自己小鞋子穿的,班昭真的是看明白了宇宙运行的道理,阴阳配合,方有日月星辰,周而复始。两颗太阳挂在天空,后羿都看不下去。
好,明天我们接着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好,我的废话总是那么多,言归正传,两汉时期的教育,我们一样分为百姓家庭和王室贵族来说,刚才提到秦朝时间短,教育氛围难以形成,那两汉延续了三百多年,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发展和推进,是有巨大的作用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儒家思想成为了教育的主流,这给我们中华民族的中庸符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儒家思想体系完善,仁义礼智信让平民家庭的孩子从小就接受,一代传一代,形成了良好的家风,一个良性循环,让这种思维模式固化延续,加上朝廷的有意推之,可以通过“举孝廉”来做官,更是加强了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学孔子,可以当官,多么的诱人。所以在两汉时期,儒家教育思想,让所有人都开始有了尊卑观念,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句话搁到现在,就叫血脉压制,看过牧羊犬牧羊没有?看过小猫咪捉大老鼠没有?让人有了根深蒂固的尊卑观念,无关乎实力,只关乎地位。这有什么好处?方便统治,对,就是这样。
说到帝王之家,其实自古以来,帝王之家的教育没有太大的差别,无外乎多读书,戒奢靡,多读书是以史为鉴,戒奢靡是爱民如子,以天下为重。所以帝王之家的教育,精髓就在该做的做,不该做的不做,因为要钱有钱,要权有权,怕的就是纵欲挥霍无度,最后导致国破家亡,这也是吸取了前几朝皇帝的经验。汉文帝刘桓,最早提出了薄葬,他在遗诏里教育后人要看淡生死,“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以哀?”所以时候不要搞的那么风光大葬,没必要。官宦之家自然是跟着皇帝的风格走,皇帝都节省,你在他手下做官,还那么铺张浪费,那不是找死吗?皇帝会想,老子省下来的,都给你的吃了,不要审了,困了,拖出去宰了吧。这官自然做不久,所以由皇帝带头,汉朝时期,节俭之风盛行,当官的教育子弟要低调做人,才可以世代为官。所以汉朝的贵族教育,可以概括为节俭二字。
最后插个题外话,现今社会,很多外国人说中国女性没有人权,搞得很多中国女性也跟着附和,要求女权,已经半边天了,恨不得还想要整个天。其实,在中华民族观念中,女性是很有地位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中国观念男主外,女主内,该女人管得事情,男人插手,那也是要被谴责的。举个例子,皇帝叫君临天下,皇后叫母仪天下,其实这是平等的关系,皇后以身作则,身为典范,管理后宫,皇帝是不好插嘴的。再说说平民百姓家,大多数其实也是一夫一妻,男主外,女主内,其乐融融,也不是打老婆天经地义。所以,女权还是有的,中国人内敛,不挂在嘴上罢了。为什么想到这个话题呢,因为东汉班昭所著的《女诫》,被后人定位是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其实怎么就不想想,班昭自己是个女人啊,哪有自己给自己小鞋子穿的,班昭真的是看明白了宇宙运行的道理,阴阳配合,方有日月星辰,周而复始。两颗太阳挂在天空,后羿都看不下去。
好,明天我们接着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