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师资格证笔试案例分析题万能背诵模板
万能素材:
1、学生观:“两独一发展
2、教师观:“三者一开放”
3、教学观:“学习过人”
4、教学原则:“直观巩固启发性,科学方法还量力。循序因材实际教,教学原则一定考。”
5、德育原则:“知导尊重好教育,积极疏导施纪律
非万能素材:
教育学:
1、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2、班级突发状况的处理沉着冷静面对机智果断处理公平民主原则善于总结引导
3、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4、如何对待后进生的教育
5、素质教育的内涵:“提素个性创两全”
心理学:
1、注意的品质
2、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主要地位具体、直观、新鲜的事物易引起儿童的注意注意集中的时间比较短注意的广度小、分配能力比较差
3、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注意广度接近成人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4、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要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
5、知觉的特性
6、中学生知觉发展的特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初中阶段,少年期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
7、观察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内容,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在实际观察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和作文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8、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记忆的容量日渐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形记忆要优于词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理解以及成为主要记忆手段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9、提高记忆的措施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对材料进行精加工,促进深度理解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及时复习,经常复习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10、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小学儿童思维的过度存在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中学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思维的抽象逻辑性高中思维能力提高,包括具体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
11、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12、健康情绪的培养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锻炼身体培养幽默感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
13、初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自我意识增强,自尊的需要迫切情感有文饰、内隐和曲折性情感容易受挫折,忍受能力差
14、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生活入手培养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困难情境,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各种意志品质。
15、能力的培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简历完善的知识结构
16、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17、良好性格的培养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18、气质和性格的关系
19、提高知识理解水平的措施扩充和利用感性经验运用变式和比较知识的系统化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照顾学生理解教材的特点
20、促进知识巩固的措施(记忆措施)
21、操作技能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22、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准确的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清晰稳定的动觉
23、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24、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征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行为表现出从依附逐渐过渡到自觉,从模仿逐渐过渡到习惯的特点品德发展的协调性25、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征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加完善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26、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条件家庭教养方式 社会风气 同伴群体认知失调 态度定势 道德认知 智力水平
27、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有效的说服 良好的榜样 利用群体同伴 价值辨析 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28、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 理解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29、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情境 定势与功能固着 酝酿效应 知识检验 原型启发 情绪与动机
30、教学实际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31、创造性的培训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注重创造性个体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造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32、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培养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激发创造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3、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 原有认知结构 学习心向与定势 智力 学习者的态度 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
34、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35、心理健康的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36、心理辅导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3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小组辅导
38、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学生个体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学校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与家长合作建构社会支持网络
39、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个体积极的自我调适组织有效的干预建构社会支持网络
40.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4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单任务保持较高的动机;比较难的任务保持比较低的动机水平;中等水平最有利于问题解决。
42. 维纳的归因理论:三维度六因素
万能素材:
1、学生观:“两独一发展
2、教师观:“三者一开放”
3、教学观:“学习过人”
4、教学原则:“直观巩固启发性,科学方法还量力。循序因材实际教,教学原则一定考。”
5、德育原则:“知导尊重好教育,积极疏导施纪律
非万能素材:
教育学:
1、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2、班级突发状况的处理沉着冷静面对机智果断处理公平民主原则善于总结引导
3、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4、如何对待后进生的教育
5、素质教育的内涵:“提素个性创两全”
心理学:
1、注意的品质
2、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主要地位具体、直观、新鲜的事物易引起儿童的注意注意集中的时间比较短注意的广度小、分配能力比较差
3、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注意广度接近成人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4、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要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
5、知觉的特性
6、中学生知觉发展的特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初中阶段,少年期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
7、观察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内容,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在实际观察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和作文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8、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记忆的容量日渐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形记忆要优于词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理解以及成为主要记忆手段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9、提高记忆的措施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对材料进行精加工,促进深度理解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及时复习,经常复习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10、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小学儿童思维的过度存在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中学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思维的抽象逻辑性高中思维能力提高,包括具体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
11、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12、健康情绪的培养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锻炼身体培养幽默感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
13、初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自我意识增强,自尊的需要迫切情感有文饰、内隐和曲折性情感容易受挫折,忍受能力差
14、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生活入手培养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困难情境,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各种意志品质。
15、能力的培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简历完善的知识结构
16、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17、良好性格的培养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18、气质和性格的关系
19、提高知识理解水平的措施扩充和利用感性经验运用变式和比较知识的系统化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照顾学生理解教材的特点
20、促进知识巩固的措施(记忆措施)
21、操作技能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22、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准确的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清晰稳定的动觉
23、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24、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征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行为表现出从依附逐渐过渡到自觉,从模仿逐渐过渡到习惯的特点品德发展的协调性25、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征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加完善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26、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条件家庭教养方式 社会风气 同伴群体认知失调 态度定势 道德认知 智力水平
27、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有效的说服 良好的榜样 利用群体同伴 价值辨析 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28、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 理解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29、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情境 定势与功能固着 酝酿效应 知识检验 原型启发 情绪与动机
30、教学实际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31、创造性的培训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注重创造性个体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造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32、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培养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激发创造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3、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 原有认知结构 学习心向与定势 智力 学习者的态度 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
34、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35、心理健康的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36、心理辅导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3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小组辅导
38、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学生个体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学校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与家长合作建构社会支持网络
39、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个体积极的自我调适组织有效的干预建构社会支持网络
40.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4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单任务保持较高的动机;比较难的任务保持比较低的动机水平;中等水平最有利于问题解决。
42. 维纳的归因理论:三维度六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