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开始在书上进行涂画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有创作的萌芽意识了,在这个时候,家长要注意去保护孩子的天真和想象力,绝对不能揠苗助长。
一位妈妈这样跟我说:
“孩子在家很喜欢乱涂乱画,若没人管她,她自己能坐在那里画上好几个小时。于是,我就想带孩子去上美术课,课堂上,老师在上面示范,别的小孩都跟着一步步地做。只有我们家小孩,拿上笔,要么根本不听指挥,自己乱涂乱画;要么就盯着老师老,自己不动手,急得我恨不能抓着他的手画了两笔。”
我问:“孩子多大?”妈妈回答:“3岁半。”我从心里感到很痛。
在大人看来,孩子画的东西无非就是一些点、线或圆,但对孩子来说,不同的点、线、圆都代表着不同的形象、有着不同的意义。如果问孩子他画的是什么,可能他会告诉你这是妈妈,那是爸爸……
课程设置不科学的美术班,会扼杀了孩子的绘画想象和创造过程。所以绘画班的选择一定要慎重,用美术宝1对1来举例子吧。绘画之于孩子意义重大。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小画家,画画的过程对他们来说就是创造的过程,是锻炼手部肌肉的过程,是手眼协调的过程,是智力发育、表达情感的过程,甚至是与人交往的过程。
美术宝的老师尊重孩子的思维模式,用他们的想象力去发挥应有的创造力。
一岁的孩子画出来的一岁孩子的所思所想,两岁孩子的画带有两岁孩子的视角,表达的是两岁孩子独特的看法和观点……每个“小画家”不是在画他看到的世界,而是在用画呈现他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
因此,绘画应该成为父母了解孩子、认识孩子的一种方式、一个通道,而不应只关注于是否画出一个东西、学到了哪种技法等。
父母要戒除用成人的观点来看待孩子的画画和孩子的作品,否则,父母不仅会错失了解、认识孩子的机会,而且还可能会扼杀孩子的绘画天赋和想象力。
关于孩子绘画的那些事,父母有必要知道如下几点:
1、孩子的画是用来“听”而不是用来“看”的。
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专心致志地涂涂画画时干涉或打算甚至询问,不妨等孩子画完之后或孩子画烦了停下来再问孩子,“这是什么呀”,听听孩子怎么说,对于大一些的孩子(4岁以上的孩子),父母可再问问:“他们在做什么呀”,通过倾听孩子对所画内容的描述,来探究孩子的感受。
2、孩子的画不是教出来的,是孩子的创造和表达,每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能力。
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孩子兴致勃勃地举着自己的画让妈妈分享,得到的却是妈妈的打击,“这都是些什么呀,乱七八糟的。”一次两次之后,孩子不仅对绘画失去兴趣,还可能因此变得不自信。
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两岁的孩子拿上笔就能画,确切地说很果断、行云流水,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被限制住,那时的父母对待孩子绘画的态度是,没有过多期望,而是给他一支笔,让他随意画。
而不管孩子画得如何,我们大都保持鼓励和欣赏的态度,对孩子说:“画得真棒/真有意思/真美呀……”相反,孩子越大,父母的要求越多,“猫怎么长得一点儿也不像呀,头应该是这样画的,脚应该怎么怎么画……”可以想见,孩子对绘画的热情会直线下降。
所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尊重他自己的思维模式尤为重要,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注意的点,这是孩子未来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一位妈妈这样跟我说:
“孩子在家很喜欢乱涂乱画,若没人管她,她自己能坐在那里画上好几个小时。于是,我就想带孩子去上美术课,课堂上,老师在上面示范,别的小孩都跟着一步步地做。只有我们家小孩,拿上笔,要么根本不听指挥,自己乱涂乱画;要么就盯着老师老,自己不动手,急得我恨不能抓着他的手画了两笔。”
我问:“孩子多大?”妈妈回答:“3岁半。”我从心里感到很痛。
在大人看来,孩子画的东西无非就是一些点、线或圆,但对孩子来说,不同的点、线、圆都代表着不同的形象、有着不同的意义。如果问孩子他画的是什么,可能他会告诉你这是妈妈,那是爸爸……
课程设置不科学的美术班,会扼杀了孩子的绘画想象和创造过程。所以绘画班的选择一定要慎重,用美术宝1对1来举例子吧。绘画之于孩子意义重大。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小画家,画画的过程对他们来说就是创造的过程,是锻炼手部肌肉的过程,是手眼协调的过程,是智力发育、表达情感的过程,甚至是与人交往的过程。
美术宝的老师尊重孩子的思维模式,用他们的想象力去发挥应有的创造力。
一岁的孩子画出来的一岁孩子的所思所想,两岁孩子的画带有两岁孩子的视角,表达的是两岁孩子独特的看法和观点……每个“小画家”不是在画他看到的世界,而是在用画呈现他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
因此,绘画应该成为父母了解孩子、认识孩子的一种方式、一个通道,而不应只关注于是否画出一个东西、学到了哪种技法等。
父母要戒除用成人的观点来看待孩子的画画和孩子的作品,否则,父母不仅会错失了解、认识孩子的机会,而且还可能会扼杀孩子的绘画天赋和想象力。
关于孩子绘画的那些事,父母有必要知道如下几点:
1、孩子的画是用来“听”而不是用来“看”的。
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专心致志地涂涂画画时干涉或打算甚至询问,不妨等孩子画完之后或孩子画烦了停下来再问孩子,“这是什么呀”,听听孩子怎么说,对于大一些的孩子(4岁以上的孩子),父母可再问问:“他们在做什么呀”,通过倾听孩子对所画内容的描述,来探究孩子的感受。
2、孩子的画不是教出来的,是孩子的创造和表达,每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能力。
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孩子兴致勃勃地举着自己的画让妈妈分享,得到的却是妈妈的打击,“这都是些什么呀,乱七八糟的。”一次两次之后,孩子不仅对绘画失去兴趣,还可能因此变得不自信。
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两岁的孩子拿上笔就能画,确切地说很果断、行云流水,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被限制住,那时的父母对待孩子绘画的态度是,没有过多期望,而是给他一支笔,让他随意画。
而不管孩子画得如何,我们大都保持鼓励和欣赏的态度,对孩子说:“画得真棒/真有意思/真美呀……”相反,孩子越大,父母的要求越多,“猫怎么长得一点儿也不像呀,头应该是这样画的,脚应该怎么怎么画……”可以想见,孩子对绘画的热情会直线下降。
所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尊重他自己的思维模式尤为重要,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注意的点,这是孩子未来创造力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