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蜗牛吧 关注:7贴子:4,328


1楼2020-03-31 09:13回复
    这个镇楼比桃木剑牛吧。


    2楼2020-03-31 09:13
    回复
      2025-05-26 12:50:59
      广告
      后汉书看完了。
      感觉汉书,后汉书,都要看第二遍,侧重看经济,军事。后话暂且不表。
      三国志,情节应该比较熟,最好一遍过。
      特此留贴。


      3楼2020-03-31 09:16
      收起回复
        水了几楼,这就算开始了。这回不按章节来了,看到哪里,想到哪里,就聊几句,避免给自己挖坑。
        看到三国志,联想起之前的田常窃国,王莽新朝,魏继汉,晋继魏。完美的进化,在体系内一步一步的混上去,王莽算是做到了巅峰,这种例子不会再有了。后面的,军事实力那是必要充分的条件。另外,王道和霸道也模糊了,有王道没实力也没戏。王莽时代,群雄争霸,大家还念叨刘氏汉朝的正统地位。东汉末年,刘氏权威荡然无存,改朝换代走程序而已。实力决定一切,有实力不当皇帝也一样。这点,曹操,司马昭都做得不错。
        想的很多,写出来的少,还没啥文思泉涌。随意的聊,这样比较放松。


        5楼2020-04-01 14:13
        回复
          那个王教授说的好,看历史就是分析人物。
          曹操这个人,有文化,也有能力,几次说起陈平,看得出,曹操对陈平很欣赏。放到现在的话,那就是不管啥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能拿事情搞定就行,道德瑕疵,罪恶感不重要。
          儒家碰到乱世咋办?
          董卓这号人专治儒家,一群人在京城窝里斗,董卓一来,皆成齑粉,各种观念全部碾压。看着惨兮兮。


          6楼2020-04-02 13:39
          收起回复
            K,散着聊,不知道咋往下了。
            三国看到的是所有秩序,道德,信仰的崩坏,城市遭到大规模的毁灭,到处人道危机。三国混战时,人口下降的估计非常厉害。
            日本居然很痴迷三国?
            曹丕立帝早了,统一大业还没完成呢,文化人的局限性呀。


            7楼2020-04-03 13:42
            收起回复
              先说印象吧
              曹氏的基因和教育应该很不错,如果曹的小儿子冲不早死,说不定就是四曹。但体质就不咋样了,命不长。
              小学时订过一种校园报,里面有一段小漫画,大意是操的小名叫阿瞒,小时经常调皮。他的叔叔经常打的他的小报告,结果经常被父亲训。某次操当着叔叔的面装病,叔叔急忙去找操的父亲来。等父亲来后,看到操好好的。操就诬陷叔叔,说叔叔经常说谎。
              大概看了志的开头一点,操父是一个太监的养子。很奇怪,有一句话,专门指出曹父的出身没有记载。应该是收的本家吧?


              IP属地:河南8楼2020-04-03 14:05
              收起回复
                找了本集注,内容是很全,但也太全了。古书不看注是不行的,也不能全信。有些字就很那个了,说魏以前的写法是 委嵬 这个字普通字典都查不到。
                看着看着,看到自己名字的由来


                IP属地:河南9楼2020-04-06 15:04
                收起回复
                  2025-05-26 12:44:59
                  广告
                  还得一篇一篇的分着写才清楚,也有些条理,现在还没到可以散聊的储备,容易跑偏遗忘。
                  魏书一武帝纪第一
                  曹操,曹参后代,他爹曹嵩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从小有应变智谋,被桥玄看中。小时候家境是相当好,受的教育也是最好的。
                  黄巾起义,何进引董卓进京,天下大乱,曹操开始打怪生涯。靠着曹本家子弟和夏侯惇家打天下,那是真正的天下大乱呀,几千人聚义都有人称天子。一个城一个城的磕。曹操跟陶谦有世仇,打陶谦时干过屠城的事。
                  董卓迁都,后被王允吕布弄死,李傕郭汜掌管董卓旧部,这期间洛阳长安发生大规模人道危机,文明被毁,董卓这个生瓜9蛋子把没落的汉朝彻底抛入深渊。


                  10楼2020-04-07 13:04
                  回复
                    曹操迎回献帝,定都许昌后,开始起势。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欣赏陈平类型的人才,很多牛9叉人物,荀彧,程昱,郭嘉等鼎力支持,异常艰苦的平定北方,袁绍等皆成过客。66岁还没一统华夏,时间不够了,可见三国时期的征服难度。汉献帝最后实际是和曹家联姻捆绑了,另一种形式的延续,,,
                    说曹操奸雄的,肯定带主观色彩了。枭雄也不算很到位,曹操实际上是大一统的伟大实践者,能在那么复杂,全面崩坏的局面下平定北方,非常的不容易。联想晋朝之后的2百年混乱分9裂,可以感受到曹操对历史的贡献。
                    看完三国志,对曹操刮目相看,真的太不容易了。


                    11楼2020-04-07 13:05
                    收起回复
                      一个帖子死活发不出,分开就可以发了。啥逻辑。还是一篇一篇慢慢来。


                      12楼2020-04-07 13:05
                      回复
                        亮在《表》中有一句,亲贤臣,远小人……
                        以为说亲就亲,说远就远?
                        以前看这句没啥感觉,现在的看法说得俗点,就是啥人跟啥人。
                        都说董是个搅屎棍子,那桓灵二位就是喜欢拿棍子搅屎的,坐在那个位子上搅屎的,也不止他们。
                        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有些早期英明,下面就是贤的;晚年变了,那下面小人就冒出来了。这个不举例了,省得被封。


                        IP属地:河南13楼2020-04-07 14:23
                        收起回复
                          拐个楼,说个注的事
                          张仲景写伤寒论时没有注,原文过于简练,也就是若干条。后人读起来容易走偏,各说各的。小说《侠客行》中的刻字也是另一种形势。
                          吴鞠通写温病条辨时,自己写书,再自己写注,意思是这样就不用瞎猜了。按现在的写法,直接写详细多省事?


                          IP属地:河南14楼2020-04-07 14:28
                          收起回复
                            文帝纪第二
                            曹丕,文人皇帝,多了些文青特性,少了些雄霸的心,爱打猎被人诟病。脾气也不太好。
                            与其说登基太早,不如说死的太快,很多抱负没有施展。继续巩固北方,慢慢开始建立秩序。改变墓地规制是为了不被掘坟?可见那时盗墓是平常事。曹丕是啥心理?不想被倔?
                            没太多感想,就是觉得曹丕的雄心比曹操弱,他的后代更弱。


                            15楼2020-04-08 13:12
                            收起回复
                              2025-05-26 12:38:59
                              广告
                              先暂停一下。看看小河的通鉴到哪里了,开个贴吧。


                              16楼2020-04-09 13: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