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15,259贴子:72,594,971
  • 2回复贴,共1

不一样的归国华侨辜鸿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一样的华侨辜鸿铭爱生活ILife 2020-04-01 19:58:45
最早知道辜鸿铭,还是从根海兄那里。只是知道辜鸿铭学博中西,是被称为“清末怪杰”的一代狂儒。

辜鸿铭
辜鸿铭是个混血儿,生于马来槟榔屿的橡胶园,父亲是华人,母亲是葡萄牙人。祖籍福建惠安,据说辜振甫也源出此脉。(辜鸿铭去台阐述孔子学说时还曾寓居辜显荣(辜振甫之父)家,教授辜振甫英文及中国文化,亦曾告诫为日本殖民当局做事的辜显荣“时刻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想来辜振甫的后来为两岸奔走,多少还是因这位族伯父的教诲而缘起的吧。)
辜鸿铭的父亲可以讲闽南话、英语、马来语,母亲可以讲英语和葡萄牙语。也由此发端,辜鸿铭的语言理解力和记忆力惊人,精通马来、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等九种语言,为以后的翻译打好了基础。
关于辜鸿铭的语言能力,在他十岁就已经显露无疑。十岁那年,辜鸿铭跟义父母布朗夫妇到了伦敦,还是长衫马褂留辫子。有天在电车上,他倒持伦敦泰晤士报,惹得几个英国人前仰后合。于是辜鸿铭用纯正的伦敦腔把整段文章念了出来,“你们的文字太简单,我要是不倒看,一点意思没有!”车上人顿时惊呆。
辜鸿铭的家境还是不错的,曾祖父辜礼欢,是英国殖民者委为地方居民行政首脑——甲必丹(Captain),积累了丰厚的财产和声望,父亲辜紫云英国人的橡胶园总管。由于没有子女,橡胶园主人布朗夫妇也喜欢聪慧的辜鸿铭,并收为义子。所以辜鸿铭自幼得到了布朗西方式的教育,阅读了大量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
十岁的时候,布朗夫妇回英国,要带着辜鸿铭。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并告诫他:“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在英国,辜鸿铭通过布朗接触了大量的西方名著,这是布朗给辜鸿铭的外语学习方法。比如学德语的时候背诵歌德长诗《浮士德》;学英语时,则背莎士比亚37部戏剧。布朗并不给辜鸿铭讲授这些名著,只是告诉他“熟练背诵到一定程度,你就会完全理解。”据说直到老年,辜鸿铭仍能一字不漏背诵弥尔顿六千行的《失乐园》。据说他总结叫辜氏记忆法,最初为感动(impression),下来是保留(retention),最后成为回忆(recollection)。他说,外国人用脑记忆(remember by brain),我们中国人用心记忆(remember by heart)。
十四岁的时候,辜鸿铭被送往德国学习了一段时间。
回到英国后,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被的爱丁堡大学录取。他通过了爱丁堡大学拉丁语和希腊两门古语,以及数学等众多科目学习和考试,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得到校长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在爱丁堡大学之后他去了牛津大学进修,接着去了意大利、德国、奥地利游学。
在德国,在德国他在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这时候,辜鸿铭已经获得了文、哲、理、神等十三个博士学位,会操九种语言。在后来的莱比锡,辜鸿铭是著名人物,他的著作已经是莱比锡大学指定的必读书。
1880年,辜鸿铭决定遵从父亲“回到东方来,做个中国人”的意愿,返回槟城。这也得到了布朗的支持。据说布朗告诉他,带他到欧洲求学的目的,是为了给他安上一副具有透视能力的西洋镜,会通中西,日后担起强化中国、教化欧美的重任。
十四年的求学历程,辜鸿铭已经成为了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而此时,辜鸿铭的父母均已过世。
在1881年与马建忠(《马氏文通》作者)后倾谈,这个从里到外被西方文明包裹的年轻人思想发生了转变,开始学习中国文化。
1883年,辜鸿铭走入了中国人的视野。他在英文版《字林西报》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学”的文章。由此,他开始了昂扬的宣扬中学鞭笞西学的文化之旅,使得自己成为清末一大怪杰。而他的字”鸿铭“则是在这一时期《大学》中“汤之盘铭”句借用,取字鸿铭。鸿者,大之意。(辜鸿铭,名 汤生,字 鸿铭,号立诚,又号东西南北人、慵人)
辜鸿铭由西学转而中学,速度之快,令人乍舌。自1881年同马建忠的谈话到1883年的”中国学“,两年多的时间,其在中国文化上的博学,即便是当时自小受中国文化熏陶的一些大家也为之汗颜。由此开端,进而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翻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

从1901至1905年,辜鸿铭发表《中国札记》,其中反复强调东方文明的价值,与同期部分文人希望全盘照搬西学形成鲜明对比。

辜鸿铭书法
1909年,英文著本《中国的牛津运动》(即《清流传》)出版,在欧洲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大学哲学系将其列为必读参考书。1915年《春秋大义》(即《中国人的精神》)出版。又引起巨大轰动。西方甚至有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可见对其推崇程度。

辜鸿铭书法
在清末的东西方文化大碰撞中,辜鸿铭以半路出家的方式参与了进来。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想,并以独特的语言、行为方式,维护和坚守着中国传统文明。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某些行为是偏激、怪异,比如他的纳妾论、小脚论、留辫、热衷帝制等。
但不可否认的是辜鸿铭的某些思想即便是在当下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有关辜鸿铭的奇闻异事,网络上可以说是洋洋洒洒,读者自搜。这里随便看看他的一些言论。
1 “许多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文明。”看他在慈禧死后做歌”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以及袁世凯死后请人唱大戏,可见他对所谓的皇权也不很感冒,因此做的种种行为只是为了特立独行的表达“忠于中国之文明”。
2 他指出:“洋人绝不会因为我们割去发辫,穿上西装,就会对我们稍加尊敬的。我完全可以肯定,当我们中国人变成西化者洋鬼子时,欧美人只能对我们更加蔑视。事实上,只有当欧美人了解到真正的中国人——一种有着与他们截然不同却毫不逊色于他们文明的人民时,他们才会对我们有所尊重。”这一点,可以说既有他的自信,也还真有预见性。看看现在,西方人之所以开始尊重中国,中国强大是一方面,但是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对中国人的了解也是原因之一。
3 真正的夷人,指的就是像美国驻福州领事那样的人……是那些以种族自傲、以财富自高的英国人和美国人,是那些惟残暴武力是视,恃强凌弱的法国、德国和俄国人,那些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文明却以文明自居的欧洲人!”这句话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可以说,辜鸿铭在清末是一个怪异的人,充满矛盾的人,显得极为特别。由西学进入中学而达到极致;在大势要求开明之时却固守旧习;守皇权又不忠于皇权。
林语堂评价他说:“英文文字超越出众,二百年来,未见其右。造词、用字,皆属上乘。总而言之,有辜先生之超越思想,始有其异人之文采。鸿铭亦可谓出类拔萃,人中铮铮之怪杰。”
发表于百家号-生活的心电图


IP属地:广东1楼2020-04-05 08:18回复
    头上的辫子可以割,心中的辫子有的人一辈子都割不掉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4-05 09:02
    回复
      伴随着他。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4-05 09: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