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中最美的相见吧 关注:12贴子:1,201
  • 18回复贴,共1
(家桃)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04-06 16:21回复
    http://tieba.baidu.com/p/5474415873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0-04-07 22:50
    回复
      (前几日听府上的各位婶婶们提起,说是那世味茶庄里头有位说书的先生,他说的故事可有意思了。可是当我问起她们到底是什么故事的时候,她们却三缄其口,说什么我年纪小。)
      (哼,忽然觉得哲柏济墨他那些哥哥弟弟也忒不争气了点儿,一个个的连个媳妇儿也不娶,害的本格格我作为他们这一辈唯一的女眷,平日里连个打马吊的人都没有。)
      (一袭男装摇着折扇便往她们口中的茶庄去,只是或许是我来的太早,今儿说书的先生还未曾来。对于饮茶这事儿,我又不擅长,只能叫那小二推荐他们这儿最好的来。)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04-09 22:05
      收起回复
        【客居在叶府的王夫人是嫡母的一位表姐,二人一向交情匪浅,嫡母非但将用于王夫人起居的小院一早收拾妥当,还腾出大把辰光来陪伴王夫人在京畿游玩。京城风光万象岂止于八景,原以为要做上大半个月小腿酸乏的陪客,孰料王夫人竟对茶庄里听书品茗的悠闲意态情有独钟,打定主意哪里也不肯去了】
        【坐镇世味茶庄的说书人别名“陈自在”,听闻出身江南桃李世家,在茶馆说了三五年书,因他引的话本妙趣新奇,讲述又栩栩如生,也有不少常来的主顾肯买账。几日间侍奉嫡母与王夫人品茶,因聆来的故事起承转合,倒也似得意外之喜。这日与冯姐姐去叮嘱长辈们要喝的大乌叶茶,还未折回阁中,倒是见个面生的年轻小公子举步而入。忖他倒似初来,遂客气上前,将来意和声说了】
        公子可也是来听陈自在的书?不知您素日喜欢什么故事,陈先生的《平山冷燕》讲的是很精彩的,家里几个长辈预备一道打赏些茶钱,仍点这一出书听


        IP属地:天津4楼2020-04-11 15:31
        收起回复
          (四下打量着这茶庄,布置的也算的上清新脱俗,想来这东家也是个雅致之人,若是叫潭今来布置,怕是处处要摆满了金银玉器,散发出银子的味道。正沉浸在自个儿的思绪中,只见一妙人儿上前询问一二,瞧着她年岁与我相仿,倒也亲近了几分。)
          平山冷燕?(这书名我还是头一回听,以往在别的茶楼,不是听冷面王爷爱上我,就是听那些老掉牙的故事,以至于我一点儿兴趣也没有,她说的这名字我还是头一回听。)
          我倒是没听过这一出,不知姑娘可否为在下先说上一二情节?(毕竟这先生还没来,在这儿干坐着也是着急,不如先听听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让她家长辈这般心悦。)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0-04-11 23:40
          回复
            【说话的这位“小在下”有一柄很雅致的墨竹折扇,囿于礼数未曾打量他的模样,却也因此大略地有了清俊的好印象。待听他言谈,心下只觉几分道不明的不妥之处,权当是在生人面前局促,姑且按捺下去了。能在茶舍里多日盘桓的“闲人”并不多,几日见嫡母与王夫人为《平山冷燕》豪掷千金,大家也乐意捧场跟随,可若因此搅扰了旁人的兴致,未免有些反客为主的霸道,是以先来将前情表明。看他言语间亦颇带兴趣,大约也是不愿独树一帜的,心下倒有七八分稳妥,盈盈露出笑意】
            公子一望便知是博学之辈,只是市井中的故事颇多,很少也有人能全知全闻的吧?况且这又与那一类不能遗漏的经史子集不同,每逢有未曾读过的故事,才越是好事一桩了
            【才欲略略分说陈自在讲的书,未及启齿,方想起这原是个才子才女的良缘佳话,究竟是豆蔻小女,如何好真的信口闲谈。略略一默,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一时也记不太分明了。大概是说有个名叫山黛的才女,十岁能成诗,因而得御赐“玉尺楼”一座。昨日陈自在正说到有个窦国一不信山小姐的才名,遂要和她在玉尺楼上考校诗文


            IP属地:天津7楼2020-04-12 18:23
            收起回复
              (被她这般一夸,倒是叫我老脸一红。博学之辈,这话要是叫之前我那学堂里的先生听见了,估摸着轻则气个口眼歪斜,重则得一命呜呼去见那如来佛祖去了。)其实我觉得,往往这市井里的故事才是最有趣的。
              (我素来不喜欢那些虚假的大道理,就如同那些先生之间,明明谁都不服气谁,可遵循着所谓的大义,面上还一副和善,忒恶心。)既然没听过,听上一听也是好的。
              (况且能让人打赏接着说的,必然是好的,要不怎么能让府上的几位婶婶整日里念念不忘。)十岁成诗?
              (吓得我眼珠子都快掉了下来,本格格我十岁的时候,斗大的字还识不得一筐,当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0-04-13 19:04
              收起回复
                是,十岁便能成诗。陈先生讲的书里说,唐朝的皇帝听闻她的才名,起初也是不信,遂派了内侍前去考校,山小姐便是对答如流的。而后玉尺楼下竟多了许多五湖四海的文人看客,特来向她求赐诗句
                【如何经世的学问在小女儿处亦不可致用,自然不及陪伴桃抱膝熏炉前的话本妙趣横生,便是无为书院中本应一道携手向学的小友,几载间也厮混成了交流罕奇故事书的同好。听他所言倒是不觉意外,只徐徐笑着打趣】这话若被夫子大儒们听闻,一定深以为不妥,可是在茶馆中,您的知音却不会少的
                【先头虽不曾言明,《平山冷燕》却终究是讲述佳缘的闺阁故事,少了些波澜壮阔、起承转合,按常理说不大为男子所喜,故而才担心他不愿入局。此番只略略讲了玉尺楼上山小姐的故事,见他听得入神,难免在安心之余生出几丛疑窦,再合上所闻所见的清新之风,心头蓦然有了一段不好明言的揣测。存了试探之心,轻声细语地假作感叹】我只当公子该爱听那一等《演义》、《秘史》之类的书呢,若是庙堂或是江湖,倒比这个畅快


                IP属地:天津9楼2020-04-14 17:40
                收起回复
                  (我觉得吧,这种人只应存在话本子当中,若是这人世间真有这般姑娘,那我额娘肯定整日里挂在嘴边,你看哪家的格格怎样怎样。)还好,还好我身边没有这样的才女。
                  (小声嘀咕着,也不知她有没有听见。)我倒觉得那些大儒甚是无趣,自视清高,傲视一切,认为这些都是些不入流的东西。反之你瞧,有些倒成了脍炙人口流传后世的了。
                  (听她一言,强忍着笑意,努力使我这个公子哥儿显得正经一些。)只要心中有江湖,这处处都是江湖。况且,江湖中的人士,不是应该心怀大爱?不拘泥于哪一处。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0-04-16 10:27
                  回复
                    【听出他话中的敬而远之,联想山黛在玉尺楼上的高处不胜寒,虽未有辩白之意,也细声陈述】公子也觉得这样的才女是高山仰止?我身边却有一位颇有才学的女伴,虽不及十岁成诗这般敏悟,一向也有风雅美名。可她从未有恃才之心,我们为课业所难时还会施以援手,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人
                    【黄小姐族上名士淑媛辈出,除却诗礼文墨一脉相承,仿佛也天生懂得一位才女该如何端然自处,既不作态妄自菲薄,亦无傲世无朋之举,无怪能与不学无术的桃成为朋友。稍稍顿声,对他的认同与否略作观察,才一派天真地畅想】故而我觉得,世之才媛虽如洁净的雪莲蕊,坠入人间也未必是清傲离群的
                    【一年前三堂兄南下迎亲,家桐曾扮男装相随,未料才到码头便被管事们恭恭敬敬地捉回来。在正院里祖父命桃替她重新梳洗妆饰,家桐便满心不情愿地勾着我的脖子抱怨其间被人勘出的破绽。有此为鉴,目下的巾帼与须眉并不难于分辨,只是无意拆穿罢了。少有的促狭一笑,仿佛十分认同地、认真地点点头】原来您是这样想。这话也是,《平山冷燕》是个长书,后头的故事如何尚未可知


                    IP属地:天津11楼2020-04-18 14:05
                    收起回复
                      倒不是觉得高山仰止,只是这样的才女最受各位额娘们的喜爱,左右成了她们口中别人家的姑娘,你懂我的意思吧!(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可能我穆卢家祖上就没出过这般才女,以至于到我这儿肚子里的墨水委实少了些。)
                      你口中的那位姑娘倒是个女中豪杰。相较之下,有些男子都不如。就好比往日我在学堂里的一位先生,他总说那些话本儿是拿不上台面的东西。我却觉得反之,这同为学问,怎生就有高低贵贱之分?(说到底还是一颗人心作怪罢了。)
                      我不过胡乱说一通罢了,姑娘切莫放在心上。(那边台上已然准备好,就等着那先生开腔,同她这么一说,我倒期待更甚。)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0-04-19 14:42
                      回复
                        【她话说得风趣,自然引起不少同感,脑海里走马灯一般闪过几张清丽的面孔。嫡母虽然待我宽和,可有些相形见绌往往不由当事人的本意决定,未再多说什么,只抿唇颔首道】我懂得了
                        【天下有多少杂学旁收的学生,就有多少痛心疾首不迭的夫子,闻听她倒似颇为此所恼,也就宽言陈述己见】先生是圣贤书道中的翘楚,才能为人师表,不看好这类话本小说,也是情理之中的。只是他们的谆谆教诲很难转移你我之心,咱们身为晚辈,更不可能改变他们多年的成见。想来懂得求同存异的人,往往能自在些……只是先生们久居桃李林中,很难再这样处事
                        【二人闲话片刻,想着嫡母与客人还在等候,便率先告辞】


                        IP属地:天津13楼2020-04-19 16: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