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个“至暗时刻”不是我定义的,是《庭训格言》里有一段话,康熙是这么对他的儿子们说的:
训曰:今天下承平,朕犹时刻不倦勤修政事。前三孽作乱时,因朕主见专诚,以致成功。惟大兵永兴被困之际,至信息不通,朕心忧之现于词色。一日,议政王大臣入内议军旅事,奏毕佥出。有都统毕立克图独留,向朕云:臣观陛下近日天顔稍有忧色,上试思之我朝满洲兵将,若五百人合队,谁能抵敌?不日永兴之师捷音必至。陛下独不观太祖、太宗乎?为军旅之事,臣未见眉颦一次。皇上若如此,则懦怯不及祖宗矣。何必以此为忧也?朕甚是之。不日,永兴捷音果至。所以朕从不敢轻量人,谓其无知。凡人各有识见,常与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见即以奏闻,言合乎理,朕即嘉纳。都统毕立克图汉仗好且极其诚实人也。
=============================================================================
也就是说,整个八年平定三藩战争中,唯独永兴之战,康熙曾经表露出忧虑,大臣甚至说他怯懦,不如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所以,这是我定义的平定三藩“至暗时刻”。
然后我又搜了一下战后康熙组织人编写的《平定三逆方略》,研究一下永兴这场战是什么时候打的,究竟怎么回事?
训曰:今天下承平,朕犹时刻不倦勤修政事。前三孽作乱时,因朕主见专诚,以致成功。惟大兵永兴被困之际,至信息不通,朕心忧之现于词色。一日,议政王大臣入内议军旅事,奏毕佥出。有都统毕立克图独留,向朕云:臣观陛下近日天顔稍有忧色,上试思之我朝满洲兵将,若五百人合队,谁能抵敌?不日永兴之师捷音必至。陛下独不观太祖、太宗乎?为军旅之事,臣未见眉颦一次。皇上若如此,则懦怯不及祖宗矣。何必以此为忧也?朕甚是之。不日,永兴捷音果至。所以朕从不敢轻量人,谓其无知。凡人各有识见,常与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见即以奏闻,言合乎理,朕即嘉纳。都统毕立克图汉仗好且极其诚实人也。
=============================================================================
也就是说,整个八年平定三藩战争中,唯独永兴之战,康熙曾经表露出忧虑,大臣甚至说他怯懦,不如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所以,这是我定义的平定三藩“至暗时刻”。
然后我又搜了一下战后康熙组织人编写的《平定三逆方略》,研究一下永兴这场战是什么时候打的,究竟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