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西安市南部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朝时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通高64米。和宝鸡的法门寺因塔建寺相反,大雁塔是因寺建塔。新建佛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因此慈恩寺塔又被称为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称为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最初的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玄奘法师亲自主持建塔,历时两年建成。除了保存从天竺取回的贝多罗树叶梵文经,大雁塔内还存有舍利子万余颗。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小雁塔
小雁塔位于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707年并完好保存至今,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唐朝宫人的数量极多,常有数万。这些人是皇帝的奴婢,命运非常凄惨,于是宗教信仰成为宫人们重要精神寄托,将改变命运或者是“来世”的希望,寄托于佛教。因此,当今面对这两座塔的时候,不应当忘记这两座塔曾深深地寄托着古代女性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西安书院门 是从碑林到关中书院门口的一条步行街,书院门的地名起源于在它里面的关中书院。明万历间,学者冯从吾,今长安县人,因与阉党斗争失利,辞官归里,在宝庆寺讲学。后来在街北侧建立关中书院。后被阉党所迫,书院被毁,冯从吾在此坐两百日而死。现为西安师范学校,遗址保存完好。此街因在书院门前而得名。于佑任曾住32号。西口有唐宝庆寺华塔。 如今的书院门,已成为古都西安的书画荟萃之地。在这里,名人字画与业余作者竞相生辉,这里既有现声泼墨的作品,又有传世的精品展出;既有街头地摊,铺排出售,又有高雅之堂陈列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