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7a6c43b42fbb2fb342b581a7f4b2043/a354b5ec8a1363272c980e55868fa0ec09fac7ef.jpg?tbpicau=2025-02-28-05_77651a92557653c022ebe017698094ad)
香港东方之星教育集团总校长柯希瑶女士
如何帮助孩子从电脑、手机游戏中走出来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感谢大家对上次家长会的重视,好多家长选择在视频后面留了言,从留言中,我发现有90%的孩子居家学习效果较好,但也5%的孩子让家长极为操心,尤其是对非网课时间,有少部分的孩子仍然抱着手机不放,干嘛呢?打游戏、微信或QQ聊天,有的甚至彻夜不眠,直接导致第二天不起床,更别说按时上网课,对此,家长甚为恼火!今天,我就开始讲讲“如何帮助孩子从电脑、手机游戏中走出来”的话题。
家长朋友,大家都知道,我们生活在科技时代,按现在的信息流通速度来看,若让一个正置好奇年龄的孩子不接触手机,似乎根本不可能,也不现实,尤其,目前正处疫情期,很多家庭在乡下老家,只能用手机上网课,所以,让孩子远离手机和电脑根本不可能,既然不能远离,那么我们该怎样教孩子合理的使用手机和电脑呢?
在这里,我跟大家打个比方:假如你让孩子上午网课结束后替你到附近药店买几只口罩回家,你不仅要告诉孩子两个基本信息:
“1.目的地——xxx药店。2.做什么——买几只口罩。
更要注意告诉孩子两个重要信息:
“1、完成时间——你爸爸下午1:00外出办事,需要多带几只口罩(虽然没规定具体时间,但尊重了孩子,让孩子知道下午1点前必须完成,给孩子留有动脑的空间)。”
2、买多少——你爸爸出差5天,每天至少用一只口罩,最好多备几只(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给孩子留有一定思维的空间)。
如此,指示清楚,意义明确,尊重孩子,把孩子变成处理这件事的主人,孩子就算再犟,只要不傻,他都有可能去动脑筋按时或提前完成这个任务。
反之,你如果只是对着孩子说:“儿子,你上完网课,去药店买几只口罩回来!”, 这种情况下,能按照你的心愿完成任务的恐怕只有那些平时听话的所谓乖孩子,其他稍微有点思想的孩子就不一定会按时按量完成任务,甚至,很有可能,孩子上完课后,磨磨唧唧,快12:30了,才慢条斯理的出发,一路上漫不经心的这里看看,那里逛逛,到了下午1:00,孩子爸爸等着拿上口罩出发,却不见孩子回来,你打电话询问,孩子还振振有词的在电话里争辩“我不是在买口罩吗?怎么又错了?”
此时,你很有可能非常生气,大骂孩子不听话。这样的事情一多,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就会被亲戚朋友共称为大逆不道的叛逆生。
其实,反思我们自身的原因,就不难发现,问题可能出在我们发号施令的家长身上。显然,第一,你不仅没把买口罩的相关信息讲清楚,而且,也没让他参与到这件事情中来,孩子没有获得动脑筋的任何机会,只是漫无目的的被动去执行任务,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感觉,家长布置的任务索然无味,还不讲道理。处于年龄小,与家长实力相差悬殊,扭不过家长,所以,选择沉默,随着年龄的增长,懂得的道理越来越多,孩子就自然表现出与家长的对立,动辄就会发生冲突。
同样的道理,制止孩子过度使用电脑、手机亦然。
我们不妨先想想,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因为学习枯燥,并且孩子没有学习兴趣,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学不会,家长还批评。当孩子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还会有考试,考试考不好,对孩子来说,生活简直就没法过。
接下来,我们一起思考有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孩子为什么要学习(目标在哪里?责任是谁的?)?
是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还是让孩子自己成为有学识的人?学习到底是谁的事情,为什么孩子不愿意主动学习呢?
各位思考一下,你的孩子有没有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如果没有的话,孩子100%不愿意学习。这是区分清楚责任的问题,所以我们家长要想让孩子爱上学习,就必须让孩子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为了父母,而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弄清楚“为谁而学?”,“不学会承担怎样的后果?”,“学好后得到好处的是谁?”、包括孩子可能正在面临影响生活的诸多因素等一系列问题,如同上面让孩子买口罩的案例一样,都应理清楚一并告诉孩子,家长把学习的责任交回孩子的身上,并且还要让孩子明白你的督促是在帮他,否则,孩子肯定不乐意。
第二个问题:孩子学习为什么不快乐(引导孩子制定计划)?
教育家卢梭有一句话:“奴隶制的本质是把目标的设定和实施相分离,并且结果让不同的人去承担。”想一想,孩子为什么学习不快乐?因为学习的目标由家长来设立,学习的计划也由家长来制订,学习的方法又没有。那目标和计划都是由家长设定的,考多少分也是由家长来设定,但是做的时候,不是家长,而是孩子,而且还是家长监督孩子去做,也就是把目标的设定和实施相分离了。孩子学不好、考不好,结果还是由孩子来承担,那简直就是奴隶制嘛,若孩子是你的奴隶,那孩子100%会反抗,怎么可能顺服呢?人是逃避痛苦、追求快乐的动物。痛苦使人逃避,快乐会让人乐此不彼。
如果该子在学习上找不到快乐,就没有办法坚持学习。相反,假若家长引导孩子自己设立学习目标,自己制定计划,当孩子在一段时间内达到自己的目标时,哪怕与别的孩子相比,依然相差甚远,家长仍然要及时给予肯定,让孩子在学习上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帮助孩子找到坚持学下去的理由,也就帮孩子找到了学习的快乐!
比如,上面案例中,你只交代了“爸爸出差5天,每天必须1个口罩,最好多备几个”,如果出手大方的孩子可能会买10几个口罩回来,节省的孩子甚至只买6个,如此,都该得到家长的肯定,若你不太满意,可以建议孩子以后该如何处理同类事情,切记,既然把主动权交给了孩子,只要超过5个都是对的,就不能责备。
第三个问题: 孩子怎样才能学习好(执行计划的过程)?
我觉得这是每一个孩子都比较好奇的问题。
我怎样才能学习好呢?
首先,学习的方法有没有?一次听不懂,有没有重听一遍?还听不懂,有没网查一下不懂的知识点是哪个年级哪个章节该掌握的,与之相关的知识点还有哪些?万一不行,可电话老师,直到弄懂为止,哪怕多耽误一些时间。
其次,家长会不会引导孩子学习?如果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又不是为自己学的,并且学习时没有任何快乐可言,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学好…当这些问题都摆在孩子面前的时候,每天一听到要学习就如坐针毡,痛苦不堪。爸爸妈妈每天还像敌人似的,不停地促,却什么也不告诉孩子,这就像让孩子去打仗,却不给他任何武器一样,假如你是孩子,烦不烦?能不能学好?肯定不能。
要想让一片荒原不长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种上庄稼,在培育庄稼苗的过程中,草自然就慢慢被清除了。
如果我们把以上这三个问题都解决了,孩子绝不会再迷恋游戏。
但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沟通就到这里,具体方法要视孩子的情况而论,下期讨论“孩子为什么认为玩游戏很爽?”、 “怎样与孩子沟通才能让他不玩游戏?”这两个问题,欢迎大家积极留言,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