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里走向世界
关于人体解剖的实证研究,始于15世纪莱昂纳多·达·芬奇绘制的人体解剖图,而现存最早的人体骨架则可以追溯到1543年。随着医学的进步,内科医生迫切希望能够了解人体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到19世纪时,欧洲对遗体的需求远远超过了当时的供给。
在顶级医学院云集的英国,盗墓现象早已司空见惯。而在一些墓地,悲愤的死者家属和洗劫尸体的医学院学生之间甚至还经常爆发冲突。为解决这一问题,英国于1832年通过了《解剖法》,允许医生领取太平间或医院中无人认领的尸体。该法案虽然终结了盗墓行为,但合法人体骨骼的供应仍然无法满足需求。于是,英国医生将目光转向了殖民地。在印度,传统从事丧葬业的贱民阶层被迫从事骨骼加工。19世纪50年代,加尔各答医学院每年加工900副人体骨骼,主要供给海外。1个世纪后,独立的新印度继续主宰世界人骨贸易。
1985年,《芝加哥论坛报》报道说1984年印度出口了大约60000副人体骨骼,足以满足发达国家医学院学生的需求,而一副骨架及教科书的标价仅为2400元人民币。
如果说大多数尸体都是盗窃而来的,那么至少出口人骨还是合法的。“许多年来,我们的业务都在国外,”前印度解剖标本出口商协会会长比玛伦杜·巴塔查吉在1991年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说,“没有人做广告,但没有人不知道。”在巅峰时期,加尔各答的人骨加工厂每年收入估计超过800万人民币。
但是,这一繁荣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西孟加拉邦的墓地几乎被洗劫一空……如此好赚的钱自然也引起了犯罪分子的注意。1985年3月,一名人骨经销商在出口1500副儿童骨骼后被逮捕,整个产业也由此而陷于停顿。由于相对罕见,而且还可以展示人体骨骼发育阶段的不同特征,所以儿童骨骼售价更高。印度报纸称,这些儿童遭到绑架、杀害,而目的只为了掠夺他们的骨骼。这一新闻在全国范围内引起恐慌。在该经销商遭到起诉后的几个月间,治安队员遍布大小城市,四处寻找绑架儿童的集团成员。9月,一名澳大利亚游客被杀害,一名日本游客也遭到暴民毒打,因为有传闻说两人参与了绑架儿童的阴谋。这些袭击或许已经足够遏制印度的人骨产业,但政府还是先一步采取行动:几周前,印度最高法院重新解释了《国家进出口控制法》,宣布禁止出口人体组织。在没有外国供应商竞争的情况下,印度法院的裁决几乎完全关闭了人体骨骼的国际贸易。美国和欧洲医学院纷纷恳求印度政府取消该出口禁令,但均未取得成功。
自那时起,天然人骨高价难求。医学教学对新鲜尸体的贪婪需求消耗了美国几乎所有的捐献尸体。再说,处理骨骼是一个又慢又脏的差事,很少有人愿意参与其中。这样一来,高质量的骨骼标本自然会价格不菲。现在,一副状况良好的完整骨骼可卖到上万人民币。但即便如此,订购者有时候还需要排队等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目前,最大的买家是世界各地的新兴医学院。
一些医学院转而使用塑料骨骼。但是,塑料替代品并不理想。哈佛医学院的塞缪尔·肯尼迪说:“塑料模型是某一个自然标本的复制品,无法包括真实骨骼的各种变异。”根据塑料模型学习的学生永远看不到个体骨骼的差异。此外,这些模型并不精确。“塑模成型过程无法捕捉真实标本的全部细节,”肯尼迪接着说,“而这些细节在研究头骨时尤其重要。”
在美国,由于天然人骨缺乏,主要的经销商如基尔戈国际公司(Kilgore International)只能够出售人骨塑料复制品。克雷格·基尔戈经营着他父亲创办的这家公司,他说:“我父亲曾不惜一切代价想恢复骨骼生意。老爷子当时已经几乎完全瞎了,但每天还是到办公室,给世界各地任何他认为可以帮助他恢复人骨产品供应的人写信。”他父亲死于1995年,直到临终之前也没有看到任何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