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帛书乙本的顺序先来谈一下“德”,其字形基本保持了甲骨文所标示的几个喻义元素,双立人在甲骨文中多指路口,有了路口就有了选择道路的意思,选了不同的路到达不同的地方就应该开始不同的生活,所以路口对于认知的意味很重要,而德在这个路口上提倡什么呢?首先是眼睛要看,并且不只是看还有目视前方,在甲骨文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就是字形中会以点或线段表示着重的意思,所以德字目上的这个十就是一个标注,因此看和直视有什么区别呢?看如同娱乐,你看见了知道了乐呵过后就完了,直视是什么?是你要看清、要理解,而一个字能让你有什么理解?所以直视是目测是表达了眼见的标准,所以标准的意思就超出了目测距离的意义,可以理解为有一个可见的标准或是说观念,有了观念人做事就会不自主的按照这个想法去修正自身的行为,但德不完全是对一种观念的表达,还有一个心字底,这个心在甲骨文中就是指心脏,所以说中国人没有解刨是不对的,因为战争死亡开膛破肚是很正常的现象,并且作为表象而言心脏喷血应该是很显象的事件,所以专门设个心来表示应该是符合逻辑的,同时由于心脏停止跳动就意味着死亡对于现代人和古人来说都是一个朴素的现象,因此心脏停止与思想停止是具有相关性的一种朴素现象,所以心在古意中表征了思想的存在,当然我们现代人认为脑才是思维的主体,可是脑死亡人还活着且有复苏的可能,如果心脏死亡人是否可以继续思维呢?我感到古人还是比较直接的。所以心是指思维的或是说思想的意思,那么按照现代的看法思想是什么?我认为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记忆,是世界的信息在心中储备,所以用哲学的概念讲就是理念。因此德就是人在选择时观念和理念的结合但这个说法太现代且太抽象了,通俗讲就是选择目标的道理,或是以理性的标准来进行选择,按照后世的孔子所讲授就是设立“仁”来付诸实施,但为什么讲的却是以目标、标准这样很形式的表达来说明呢?因为德性的标准是随时代而变化的,我们不能饿着肚子空谈盛世,如明末晚清,亦不能马上得天下而马上治天下,如大秦蒙元。即便是孔子也是尊君不得转而教民,所以德行或有内在的统一但没有既定的标准,如果强行解释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实践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