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草书《四十二章经》(1-18) 高清墨迹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书法字帖2015-06-06
随手转发丨功德无量
书法之美不仅在于其外在形式
更在于其承载的千年文化
《四十二章经》
中国古代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
附译文
怀素(737-799),唐代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零陵(长沙)人。因三家为僧,书史上称为“零陵僧”,“释长沙”。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怀素刚过而立之年,“恨未能远观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于是随同方内知交潭州刺史张渭进京,“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四年后,怀素离京回乡省亲,路经洛阳,巧遇当时大书法家颜真卿,从颜的口中得悉狂草大家张旭的笔法。临行时,颜又作《怀素上人草书歌序》相赠,对他草书极为赞赏。大历十一年,怀素40岁,正值盛年,就着手总结学习和创作狂草的经历,并记录当年名公对他的评价。这便是他的艺术造诣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的传世代表作《自叙帖》。
据载,怀素书写《四十二章经》的背景是这样的:大历十三年,42岁的怀素在佛经中有关雁荡山美妙记述的怂恿下,一心神往雁荡山,于是背上简单的行囊,其中装有“秋毫茧纸”,开始了他的南方之旅。这年秋天,他云游至雁荡山,投宿于雁荡精舍,受到殷勤周到的接待。他尽情观赏了雁荡奇峰怪石巨嶂飞瀑,感到十分惬意。当仰慕怀素大名的精舍住持向他索书留念时,他欣然以擅长的细草书法抄写了这部小乘经典《四十二章经》。
公元六十七年,佛教传入中国。《四十二章经》是白马驮来的第一部佛经,距今已一千九百四十年。
名经、名僧、名迹组成的《怀素狂草四十二章经》,可谓“三绝”。
这册草书佛经长卷,长约3丈,共248行,2663个字。据说北宋时曾为大觉禅师所得。上世纪二十年代,被江苏无锡的周濂、浦永清二人收藏。1928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古今名人墨迹大观》收录了此卷。卷后附有大觉禅师跋文一篇,跋中有云:“师书妙绝古今,落笔纵横,挥毫掣电,怪雨狂风,随手变化,隐见莫测……”大画家徐悲鸿在他画的《怀素写蕉叶图》中甚至说:“藏真四十二章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诚当以书佛目之。”
书法字帖2015-06-06
随手转发丨功德无量
书法之美不仅在于其外在形式
更在于其承载的千年文化
《四十二章经》
中国古代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
附译文
怀素(737-799),唐代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零陵(长沙)人。因三家为僧,书史上称为“零陵僧”,“释长沙”。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怀素刚过而立之年,“恨未能远观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于是随同方内知交潭州刺史张渭进京,“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四年后,怀素离京回乡省亲,路经洛阳,巧遇当时大书法家颜真卿,从颜的口中得悉狂草大家张旭的笔法。临行时,颜又作《怀素上人草书歌序》相赠,对他草书极为赞赏。大历十一年,怀素40岁,正值盛年,就着手总结学习和创作狂草的经历,并记录当年名公对他的评价。这便是他的艺术造诣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的传世代表作《自叙帖》。
据载,怀素书写《四十二章经》的背景是这样的:大历十三年,42岁的怀素在佛经中有关雁荡山美妙记述的怂恿下,一心神往雁荡山,于是背上简单的行囊,其中装有“秋毫茧纸”,开始了他的南方之旅。这年秋天,他云游至雁荡山,投宿于雁荡精舍,受到殷勤周到的接待。他尽情观赏了雁荡奇峰怪石巨嶂飞瀑,感到十分惬意。当仰慕怀素大名的精舍住持向他索书留念时,他欣然以擅长的细草书法抄写了这部小乘经典《四十二章经》。
公元六十七年,佛教传入中国。《四十二章经》是白马驮来的第一部佛经,距今已一千九百四十年。
名经、名僧、名迹组成的《怀素狂草四十二章经》,可谓“三绝”。
这册草书佛经长卷,长约3丈,共248行,2663个字。据说北宋时曾为大觉禅师所得。上世纪二十年代,被江苏无锡的周濂、浦永清二人收藏。1928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古今名人墨迹大观》收录了此卷。卷后附有大觉禅师跋文一篇,跋中有云:“师书妙绝古今,落笔纵横,挥毫掣电,怪雨狂风,随手变化,隐见莫测……”大画家徐悲鸿在他画的《怀素写蕉叶图》中甚至说:“藏真四十二章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诚当以书佛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