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
因村东有汉代瓦井而得名,成村应不晚于汉代。
1.唐代宝严寺塔,辽代统和十四年(996年)重修,现无存。
2.村东北,宝严寺(瓦井庵),无存。
3.通真观,建于元代,公元1234年,无存。
4.明代,内官监太监刘宾墓,葬于宝严寺旁,现无存。
5.承恩观,创建不详,猜测是通真观演变而来。无存。
6.白衣庵,建于明代天启五年,(1625年),现无存。
7.村南七塔,石钟,经幢,皆无存。
8.村西姑姑塔山,峰顶古塔仅剩残砖碎瓦与盗洞。
9.村北享堂古墓无存。
10.旧时,瓦井村,辖瓦井、刘家坡,姚家坡(音译)三个居民点,合并统称为瓦井村,现姚家坡(音译)已无存。
11.村东,关帝庙,创建年代不详,清代道光年间重修,现无存。
12.本人小时候曾去过瓦井小学,印象中见过寺庙的石残件,故猜测村东北的小学,有可能是寺庙演变而来。具体未考证。
13.王八嘴山(俗称小架子山),现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防御工事。
因村东有汉代瓦井而得名,成村应不晚于汉代。
1.唐代宝严寺塔,辽代统和十四年(996年)重修,现无存。
2.村东北,宝严寺(瓦井庵),无存。
3.通真观,建于元代,公元1234年,无存。
4.明代,内官监太监刘宾墓,葬于宝严寺旁,现无存。
5.承恩观,创建不详,猜测是通真观演变而来。无存。
6.白衣庵,建于明代天启五年,(1625年),现无存。
7.村南七塔,石钟,经幢,皆无存。
8.村西姑姑塔山,峰顶古塔仅剩残砖碎瓦与盗洞。
9.村北享堂古墓无存。
10.旧时,瓦井村,辖瓦井、刘家坡,姚家坡(音译)三个居民点,合并统称为瓦井村,现姚家坡(音译)已无存。
11.村东,关帝庙,创建年代不详,清代道光年间重修,现无存。
12.本人小时候曾去过瓦井小学,印象中见过寺庙的石残件,故猜测村东北的小学,有可能是寺庙演变而来。具体未考证。
13.王八嘴山(俗称小架子山),现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防御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