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吧 关注:326,831贴子:1,098,377
  • 0回复贴,共1

春砂仁-药食同源的养胃药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春砂仁在我国已有1300多年的应用历史,原为野生,产于阳春市,以其独特的优良品质使其在医药市场上享有盛誉。据《本草纲目》记载:砂仁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等功效,主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或气逆作咳,痰多喉痒,呼多吸少,解酒毒等。自古以来,多有医药古籍对春砂仁均有记载,其中《药物出产辩》称砂仁“产广东阳春为最,以蟠龙山为第一”,且是历代封建王朝的贡品;《广东中药志》中称“阳春砂仁以阳春蟠龙金花坑品质更优”。
北有高丽参,南有春砂仁,春砂仁是国家认证的药食同源的药材,其含有的砂仁油,乙酸龙脑酯和多种微量元素对胃痛、慢性胃病疗效显著。两分钟即可缓解胃痛等症状,对身体不产生任何毒副作用,具有西药无法比拟的安全性和药效性。
在市场上,砂仁并不鲜见,产自广西、云南的砂仁大多出现在中药柜里,以配药形式存在。元朝陈仁山的《药物出产辩》记载称砂仁“产广东阳春为最,以蟠龙山为第一(金花坑)”。地道正宗的“春砂仁”只生长在广东阳春,以“蟠龙”为佳,数“金花坑”为最优。“金花坑”春砂仁在当地有着一脉相承、绵延数千年一直未曾中断的春砂仁调理肠胃的传统。


砂仁·古今药论择要
砂仁入药的著述历史悠久,首见于1300多年前唐代的《药性论》,此后历代药著均有载录,把其作为行气和中,化湿开胃,止痛安胎, 补肺益肾的要药。现选录择要如下, 以供参研:
唐《药性论》:止冷气腹痛,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治冷滑下痢不禁。
宋《开宝本草》:治虚劳冷痢,宿食不消,赤白泻痢,腹中虚痛,下气。得核桃米益肾滋肺,随砂仁入网膜而达脑海,补髓添精之要药也。”
元《本草衍义补遗》:安胎、止痛,行气故也。
明《本草蒙筌》:治虚劳冷泻并宿食不消,止赤白汇痢及休息痢证。总因通行结滞,服之悉应如神。
明《本草纲目》:“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散寒次胀痞,噎膈呕吐,止女子崩中,除咽喉口齿浮热,化铜铁骨哽。” “肾恶燥,以辛润之。缩砂仁之辛,以润肾燥。又云:缩砂属土,主醒脾调胃,引诸药归宿丹田。香而能窜,和合五脏冲和之气,如天地以土为冲和之气,故补肾药用同地黄丸蒸,取其达下之旨也。”
明《药鉴》:佐黄芩,为安胎之妙剂也。
明《本草经疏》:“气味辛温而芬芳,香气入脾,辛能润肾,故为开脾胃之要药,和中气之正品,若兼肾虚气不归元,非此为向导不济。”
明《景岳全书》:和脾行气,消食逐寒,除霍乱,止恶心,消胀满,安气滞之胎,却腹痛,治脏寒之泻,止小便泄痢。快胸膈开痰,平气逆咳嗽,口齿浮热,止女子崩中,鬼气奔豚。
明《本草汇言》:古方多用以安胎何也?盖气结则痛,气逆则胎动不安,此药辛香而窜,温而不烈,利而不削,和而不争,通畅三焦,温行五腑,暖肺醒脾,养胃养肾,舒达肝胆不顺不平之气,所以善安胎也。
清《本草备要》:补肺益肾,和胃配脾,快气调中,通行缩滞。
清《玉揪药解》:和中之品,莫如砂仁,冲和调达,不伤正气,调醒脾胃之上品也。
清《医林纂要》:润肾,补肝,补命门,和脾胃,开郁结。
清《本草分经》:能润肾燥,引诸药归宿丹田。肾虚气不归元,用为向导,最为稳妥。
民国《本草正义》:缩砂蜜,虽辛温能升,未尝不治中、下二焦之气,尤以专治肝肾为特长。
现代《用药心得十讲》:有行气调中,醒脾开胃,助消化的作用。并能引气归肾,兼有温肾,化湿的作用。
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功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1楼2020-04-27 15:0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