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幼年时吃小丸子,他“事隔70余年矣,仍不能忘怀那一餐的滋味”。写在朋友家给仆人2片药,仆人感激之下拿一整罐鲍鱼给他下面条吃,是他“一生没有过的豪举”,写多年前有朋友约他进山吃笋,他没有去,至今引以为憾。写抗战初期他在朋友家吃的自制的上好腊肉,以后几十年多少地方再吃的,都无法跟那一次比。写母亲做的干贝,“其味之美无可形容”。最绝的是他出国留学几年,想念家乡的食物以爆肚儿为第一。回国之后到了北平车站,估计家里吃过饭了,把行李寄存车站,独自去致美斋,一口气叫了三个爆肚儿,饭毕大摇大摆回家,是平生快意之餐,时隔50余年尤不能忘。
这才叫真正的吃货,能引起读者无尽共鸣。更何况老先生的文字优美,博引旁证,看完之后巨长学问-还绝不光是吃的学问。老先生还特有先见之明,他形容一种美国出产的蚌,当地人不会吃,其实很美味,从形容来看就是现在卖的巨贵的象拔蚌。他写酸梅汤时说不知道为何现在没人把致美斋的酸梅汤装瓶出售,而一任可口可乐大行其道。这书是92年出版的,过了没几年我就看到瓶装酸梅汤了,还就是致美斋的,不知道那老板是不是受了梁老先生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