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宝宝降临到这个世界,带给全家人幸福的喜悦,可是这份喜悦却没能持续太久。出生的第三天,听力筛查没能通过,被告知可能是羊水或胎脂的原因,过一周再筛查,我心头一紧,但也没太在意;第二次听力筛查,结果一样,告知内容一样,要求42天再检查;第三次筛查依然未过,这次开了转诊通知单,告知在孩子3个月大去同仁医院做检查。期间,我们在网上查了很多内容,发现这种现象也很正常,说有些孩子到6个月检查才通过的都有,虽然有些紧张,但也祈祷着一切都正常。受疫情影响,同仁医院的耳研所一直未放号,3个月大的时候并没能去做检查,但期间收到了孩子足根血耳聋基因的检查结果是全部通过,加上有时候在家里给孩子各种声音,自我感觉他能听到一样,想想基因没问题,孩子耳朵应该没什么问题,也就没那么着急了。我几乎每周都在关注同仁医院什么时候放号,终于如愿挂上了4月23日号。当天一大早,我们就赶到了医院,医生问诊后,看了基因检测结果,检查了孩子的耳道,看了听力检查的单位子,预约了当天下午的检查。可能是在外面呆的时间长了,孩子一直哭闹,就好像预告到有不好的结果一样,让我们也很焦躁,但我始终坚信孩子不会有什么问题。终于在2点20左右,告诉我们可以给孩子喂药,等待做检查;喂药的过程是痛苦了,孩子总把药吐出来,差不多喂了一刻钟,才把4.5毫升的药喂了进去。我带着孩子进了检查室,他似乎没有完全睡着,嘴巴要裹着自己的大拇指,才不动弹,医生在他耳朵和额头等部位放置了检测的东西就出去了,我控制着孩子,担心他乱动;检查的过程是漫长,期间我一直祈祷,没事的没事的,一定会正常;孩子检查完以后,头上贴着的东西一揭开,他就睁开眼睛了,然后就开始哭闹,我把他抱起边哄边往外走,也不敢问医生结果。没过多久,结果就送出来了,医生什么也没说,孩子姥姥就问了一句医生,结果怎么样?医生说,听力挺差的,我的脑袋嗡的一下,赶紧问有多严重?需要吃什么药?能治疗吗?医生说,吃药恐怕没用,咨询咨询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吧。我马上急了,赶紧跑到上午医生的门诊室,人不在,旁边的护士告诉我疫情期间只每周四出诊,我马上拿起手机在京医通上挂了一个4月30日号(早的没有),就踏上了回家的路程。这一路上,不敢闲着,一直在用手机查什么人工耳蜗、助听器,对着结果发现我们孩子双耳100DB,助听器几乎没有什么效果,只能选用人工耳蜗了。到了小区,让家人抱着孩子先上楼,我去停车,他们一下车,我的眼泪马上就哗哗往下流,我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好像这不是真的,我控诉老天爷的不公平,这么小的孩子有什么错,为什么他就听不见,想到他以后还有那么长的路,该怎么办!我始终不甘心,是不是检查的不准确,机子出问题了,我决定第二天带他去301再重新检查。漫长的一夜,我时而睡时而醒,感觉手脚发麻,醒着的时候依然控制不住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