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个很有道理,但是我也很想知道这第二到底当数谁。看过来很多文章,在三国演义中认为吕布是三国武将中武力最强的,这一点我也不否认。但是关于这三国武将中谁的武力可以排到第二,这个问题想来争议较多,一时间也难下定论。小弟不才,试着分析一下,但自知愚钝,固只做参考。我认为这第二名的武力并不比其他超一流武将高到哪去,只有微弱的优势罢了。
许多朋友认为三国武将中可以名列第二的人选分别为:赵云、张飞、马超、关羽、典韦,不知道还有没有落下的?并且看了众多文章,大意都是谁把谁杀掉了,谁又和谁战了多少回合,战败了谁,后来又擒到了谁,诸多的数据统计。不过我想说这些数据只可做参考,怎么可以凭借这些头痛的数据就说明谁的武力呢?恐怕当时的老罗也没想过这么多问题吧?我认为看三国演义要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不是简单的分析里面的数据的,虽然有些数据固然很重要。
首先,当说三将军张飞,这个猛张飞大家认为可排第二的争议最多。张飞可排第二的理由无非就是书中这样几段的描写:1、张飞此时酒犹未醒,不能力战。吕布素知飞勇,亦不敢相逼。2、布挺戟出马来战张飞,飞亦挺枪来迎。两个酣战一百余合,未见胜负。玄德恐有疏失,急鸣金收军入城。吕布分军四面围定。玄德唤张飞责之!
而喝断当阳桥,吓退百万曹兵,以及关羽对张飞的吹捧等等这些描写不足以说明张飞的武力可排第二,不知我说的对吗?那么我就分析这几次与吕布的交手。首先,说第一次虎牢关遇吕布,张飞不知深浅冲上来战吕布,大战五十回合,说不好听吕布几乎击败张飞,说好听点张飞处于下风。第二次吕布碰到张飞,要说到吕布是夜袭徐州,此时张飞已醉,急逃出徐州。书中描写吕布见其酒犹未醒,不能力战,亦不敢相逼。其实先看看前面书中描写刘备收留狼狈之极,四处逃蹿的吕布。再看看后来吕布无义夜袭刘备的徐州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大好机会,吕布不杀死张飞,说明吕布还要留个情面给刘备,也给自己留条后路,不能做的太绝,吕布后来也都是这么做的。只不过作者给正面描写汉室正统刘备手下的武将留个面子,才这样写。如果吕布真认为张飞是自己心头大患,深忌张飞之武力,早趁些机会除之而后快了。(因为自己手下有众多兵将,况且此时的张飞已酒醉)
接下来就是张飞抢了吕布的战马,吕布由徐州赶到小沛找张飞算帐,此时的吕布气势凶凶的杀来。书中有一段与张飞的对话是这样描写的:布曰:你便使张飞夺了我好马一百五十匹,尚自抵赖!”张飞挺枪出马曰:“是我夺了你好马!你今待怎么?”布骂曰:“环眼贼!你累次渺视我!”飞曰:“我夺你马你便恼,你夺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说了!”布挺戟出马来战张飞,飞亦挺枪来迎。张飞说,我夺你马你便恼,你夺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说了,这句话说的很在理,充分说明了问题的所在。吕布听到此话由恼转羞,急战张飞来掩饰自己的理亏,让这位张兄弟少说话,呵呵。接下来再议:两个酣战一百余合,未见胜负。玄德恐有疏失,急鸣金收军入城。吕布分军四面围定。玄德唤张飞责之!此处描写不多,但作者为了给所谓汉家正统的张飞留面子,并未写明谁胜谁负,但刘备在有关羽的情况下,仍急鸣金收军。一个“急”字,以充分说明张飞拼命和吕布战一百回合的状况,不说性命比较危急也明显处于下风。再来说刘备收军后,唤张飞责备,张飞并未反驳,以充分说明了当时吕布战败张飞的状况,败军之将何敢言其勇?所以张飞也不敢再说些什么。另外,刘备鸣金收兵,吕布分军四面围定攻打小沛,张飞并没有再要出战。试想以张翼德的性格,又怎会轻意服输?想看看后面的张飞挑灯夜战马超,同样是一百回合刘备鸣金收兵后,张飞又几次复战马超,就是说明张飞心里没服过马超!为什么张飞这次没要求再次复战吕布?说明这一百回合使已张飞心里更深惧吕布之武力,要不然张飞必复出死战吕布。而反观吕布这个人胆小惜命,(在被曹操抓到时求饶等诸多事例来反映的。)且此战前吕布屡败于曹操、郭汜、李催等人,早没有了当年虎牢关的得意了,过了颠峰状态,又是长途来战张飞,并有轻敌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