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父葉問,原名葉繼問。 承蒙武術界同人垂愛,尊他為詠春拳之一代宗師。
先父祖藉 廣東省 南海縣 佛山鎮(註一)。父輩為南海有名商家,擁有多間商號及手工業作坊, 乃一方豪富。 在古老的佛山,葉氏家族購買了舊地名為桑園(註二) 的一大片土地,構建起葉氏莊園,內建有《葉氏宗祠》。 老佛山人遂把桑園轉稱為《葉家莊》。 先父為葉家莊一族中之第八房人。
先父生於清‧光緒十九年癸巳九月初五日 (西曆一八九三年十月十日)。 於西曆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一日,壽寢家中(註三),享年七十有九。
先父自幼即在嚴父 (葉藹多公) 督促下,接受嚴格的中國儒家傳統教育。 佛山是中國武術的一個重要發源地。 老佛山人,可以說是人人尚武。更兼祖父尊崇武德,遂租出《葉氏宗祠》一角給佛山著名武術家、梁贊先生傳人陳華順師公 (別名「找錢華」(註四)) 設館授徒。 因館在家門之內,耳濡目染,故先父自幼對武術心儀。 七歲起,即投陳華順師公門下,學習詠春拳。 時華公年事已高,吸收先父為徒之後,便不再收徒。 因此先父即為華公之關門弟子。老人與小孩,天生一對。 先父機伶過人,深得華公偏愛。 師兄們 (有雷汝濟、吳仲素 ……等) 練拳間隙之休息,有先父這個「開心果」調劑,自然亦對先父呵護備至。 六年後,華公仙逝。 臨終前,囑其傳人吳仲素要繼續培養先父。 於是, 先父便轉隨吳仲素師兄學習, 一直至十五歲奉父命離開佛山轉入香港 聖士提反中學 讀書為止。 但到港未足半年,又巧遇梁贊先生次子梁碧,再跟限隨碧公進習詠春拳。 追隨碧公左右多年之中,因稟性機伶而又任俠,深得碧公垂愛。 碧公把詠春奧秘盡傳之外,還把其父梁贊師祖公手抄之詠春拳譜及醫術心得秘本三本親手傳了給先父。 此三本珍本現仍在我家中。 碧公直是把先父作為梁贊師祖公之詠春拳之衣缽傳人。 先父在世之日常對我說: 「我之得有今日之成,實得自碧公之恩,子孫不可稍忘也。」
先父祖藉 廣東省 南海縣 佛山鎮(註一)。父輩為南海有名商家,擁有多間商號及手工業作坊, 乃一方豪富。 在古老的佛山,葉氏家族購買了舊地名為桑園(註二) 的一大片土地,構建起葉氏莊園,內建有《葉氏宗祠》。 老佛山人遂把桑園轉稱為《葉家莊》。 先父為葉家莊一族中之第八房人。
先父生於清‧光緒十九年癸巳九月初五日 (西曆一八九三年十月十日)。 於西曆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一日,壽寢家中(註三),享年七十有九。
先父自幼即在嚴父 (葉藹多公) 督促下,接受嚴格的中國儒家傳統教育。 佛山是中國武術的一個重要發源地。 老佛山人,可以說是人人尚武。更兼祖父尊崇武德,遂租出《葉氏宗祠》一角給佛山著名武術家、梁贊先生傳人陳華順師公 (別名「找錢華」(註四)) 設館授徒。 因館在家門之內,耳濡目染,故先父自幼對武術心儀。 七歲起,即投陳華順師公門下,學習詠春拳。 時華公年事已高,吸收先父為徒之後,便不再收徒。 因此先父即為華公之關門弟子。老人與小孩,天生一對。 先父機伶過人,深得華公偏愛。 師兄們 (有雷汝濟、吳仲素 ……等) 練拳間隙之休息,有先父這個「開心果」調劑,自然亦對先父呵護備至。 六年後,華公仙逝。 臨終前,囑其傳人吳仲素要繼續培養先父。 於是, 先父便轉隨吳仲素師兄學習, 一直至十五歲奉父命離開佛山轉入香港 聖士提反中學 讀書為止。 但到港未足半年,又巧遇梁贊先生次子梁碧,再跟限隨碧公進習詠春拳。 追隨碧公左右多年之中,因稟性機伶而又任俠,深得碧公垂愛。 碧公把詠春奧秘盡傳之外,還把其父梁贊師祖公手抄之詠春拳譜及醫術心得秘本三本親手傳了給先父。 此三本珍本現仍在我家中。 碧公直是把先父作為梁贊師祖公之詠春拳之衣缽傳人。 先父在世之日常對我說: 「我之得有今日之成,實得自碧公之恩,子孫不可稍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