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这个比我大一千多岁的男人。
忘了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他的,依稀记得,在语文课本上看到那首《相见欢》时,感觉有朦胧感,模模糊糊的似曾相识。
记得早在之前,好像就有老师讲过他的事情,可是我却那么轻而易举的就让他从我的身边溜走。当看到哪首《相见欢》时,我有莫名其妙的把他抓紧了。我开始疯狂的寻找他的资料,他的诗歌。在看到哪首《虞美人》时,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是熟识的。忘了是什么时候记得这句诗的,也忘了是谁教给我的,直到那时我才发现我失去了多少个认识他的机会。
暑假的时候和姐姐一起看《问君能有几多愁》,很喜欢那个吴奇隆版的李煜,那个带着忧郁色彩的男人。
从始至终,我一直认为李煜是爱娥皇的。他对女英的爱远远不及对娥皇的爱。或许我的想法有些幼稚,但我始终相信那海枯石烂至死不渝的爱情。
史书,史册,那不能够代表什么。那只是一堆密密麻麻的麻木的不能再麻木的文字。
白纸黑字,那只能代表作者的意见,作者的所见所闻,那并不能够代表人民大众的意见,当时社会的真正情况!
“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有些人看了那些麻木的文字,也盲目的麻木起来。
“亡国之君”又怎样?改朝换代是历史的必经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国家要灭亡。李煜则恰恰成了这个国家的君主,那么这些亡了国家的君主就要受到历史的唾骂吗?若要论功行赏的话,李煜应该是有功的,被灭掉的国家的君主都是有功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使社会更加进步。就像在一场考试中,第一往往只有一个人,第二第三会不解努力,第一发现危机,也会更加努力。这样每个学生都在努力,每个学生都在进步。
喜欢一个人,不为其他的,只为在身体的某个部位忽闪而过的那一丝感觉。这种感觉很微妙,很神秘......
我喜欢李煜,会执着的喜欢下去。我喜欢的不是经过史书史册上面的文墨渲染过后的李煜,而是我心中那个独特的李煜。
忘了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他的,依稀记得,在语文课本上看到那首《相见欢》时,感觉有朦胧感,模模糊糊的似曾相识。
记得早在之前,好像就有老师讲过他的事情,可是我却那么轻而易举的就让他从我的身边溜走。当看到哪首《相见欢》时,我有莫名其妙的把他抓紧了。我开始疯狂的寻找他的资料,他的诗歌。在看到哪首《虞美人》时,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是熟识的。忘了是什么时候记得这句诗的,也忘了是谁教给我的,直到那时我才发现我失去了多少个认识他的机会。
暑假的时候和姐姐一起看《问君能有几多愁》,很喜欢那个吴奇隆版的李煜,那个带着忧郁色彩的男人。
从始至终,我一直认为李煜是爱娥皇的。他对女英的爱远远不及对娥皇的爱。或许我的想法有些幼稚,但我始终相信那海枯石烂至死不渝的爱情。
史书,史册,那不能够代表什么。那只是一堆密密麻麻的麻木的不能再麻木的文字。
白纸黑字,那只能代表作者的意见,作者的所见所闻,那并不能够代表人民大众的意见,当时社会的真正情况!
“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有些人看了那些麻木的文字,也盲目的麻木起来。
“亡国之君”又怎样?改朝换代是历史的必经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国家要灭亡。李煜则恰恰成了这个国家的君主,那么这些亡了国家的君主就要受到历史的唾骂吗?若要论功行赏的话,李煜应该是有功的,被灭掉的国家的君主都是有功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使社会更加进步。就像在一场考试中,第一往往只有一个人,第二第三会不解努力,第一发现危机,也会更加努力。这样每个学生都在努力,每个学生都在进步。
喜欢一个人,不为其他的,只为在身体的某个部位忽闪而过的那一丝感觉。这种感觉很微妙,很神秘......
我喜欢李煜,会执着的喜欢下去。我喜欢的不是经过史书史册上面的文墨渲染过后的李煜,而是我心中那个独特的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