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吧 关注:480贴子:2,528
  • 7回复贴,共1

“三公九卿”中的“三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夏朝时即设三公九卿(《礼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惟其人。言使能也。”)。殷亦三公九卿。到了周朝时期,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以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为三公。那么,问题来了,在汉朝这一历史阶段,“三公九卿”中的“三公”,到底是哪三个官职呢?


IP属地:江西1楼2020-05-03 14:54回复

    首先,对于汉朝之前的秦朝,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协助皇帝处理事务,太尉执掌兵马,而御史大夫则负责监察百官。到了西汉初期,沿袭秦制,依然以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为三公。不过,在西汉时期,太尉并不常设,实际存在的是丞相和御史大夫。对于皇帝来说,显然不放心将兵权交给某一个大臣手中。到了汉武帝晚年,因为丞相权力过大,所以通过大司马大将军这一官职,以此来限制丞相的权力。

    由此,在汉武帝在位时期,三公实际上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马或者大将军,也即用大司马取代了太尉这一官职。比如霍光、卫青等人都曾担任大司马大将军,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汉武帝之后,汉成帝即位后选择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将大司马、大司空的俸禄提升到与丞相相等。由此,在汉成帝在位时,“三公”分别指大司马、大司空、丞相这三个官职。到了汉哀帝在位时,又改丞相为大司徒。那么,这一时期的“三公”,也就变成了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总体而言,在西汉中后期,“三公”虽然鼎足而立,但是,在权力上,还是要数掌握兵权的大司马最大。并且,对于这一时期的大司马,往往还兼任着大将军一职,并且可以参与到朝廷事务的处理中,所以在权力上远超丞相一职。到了东汉时期,汉光武刘秀这位皇帝在位时,依然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不久之后,汉光武刘秀改大司马为太尉,并把大司徒,大司空的“大”字去掉,称司徒,司空。由此,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王允、王朗等人只能称之为司徒,而不是大司徒。此外,东汉时期,实权已转移到尚书台,太尉实为丞相﹐与西汉早期掌武事的太尉名同而实异。

    最后,在东汉时期,太尉、司徒、司空成为“三公”,在这三公之中,依然以掌握兵权的太尉居首位。不过,到了东汉中后期,特别是汉和帝之后,大将军地位提升到三公之上。特别是东汉末年,三公已经是有名无实了。比如董卓自为相国,居三公之上。也即在这一历史阶段,往往是拥有兵马的将军位居三公之上,并且执掌了朝廷的大权。对于汉朝的“三公”,最终被曹操所中止。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背景下,曹操罢去三公复置丞相,也即以丞相这一官职掌握了东汉朝廷的大权,促使汉献帝刘协成为了傀儡


    IP属地:江西2楼2020-05-03 14:56
    收起回复
      佛海天涯:
      西周的制度是“三公·六官·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
      有人说:“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六卿为九焉。周朝九卿:六官+少师、少傅、少保=九卿,而不是什么你说的那些卿?”
      其实,西周的制度不仅仅只是“三公·六官·九卿”,西周的完整制度是“三公·六官·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三公”乃是指“太师(太师公)、太傅(太傅公)、太保(太保公)”,“六官”乃是指“天官·大冢宰·太宰、地官·大司徒·百尹、春官·大宗伯、夏官·大司马、秋官·大司寇、冬官·大司空”,“九卿”乃是指“卿士、王卿、公卿、君卿、亚卿、元卿、上卿、中卿、下卿”,“二十七大夫”他们分为“卿大夫·诸侯、士大夫”,“八十一元士”是天子的附庸地方官僚。
      三公【太师(太师公)、太傅(太傅公)、太保(太保公)】乃是天子之师,故‘三公’又被称为“三师”,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下的直属官僚是“少师、少傅、少保”。
      六官(天官·大冢宰·太宰、地官·大司徒·百尹、春官·大宗伯、夏官·大司马、秋官·大司寇、冬官·大司空)乃是天子的直属官僚,六官(天官·大冢宰·太宰、地官·大司徒·百尹、春官·大宗伯、夏官·大司马、秋官·大司寇、冬官·大司空)之下的直属官僚是“天官·少冢宰·少宰、地官·少司徒·少尹、春官·少宗伯、夏官·少司马、秋官·少司寇、冬官·少司空”。
      九卿(卿士、王卿、公卿、君卿、亚卿、元卿、上卿、中卿、下卿)则是天子之顾问幕僚,有“卿位”而没有“官位、爵位”,但是,有时由“诸侯”来担任,天子“卿位”之权柄大于各国诸侯,天子之“卿位”相当于“方伯”。
      二十七大夫(卿大夫·诸侯、士大夫),乃是‘天子’周边直属的二十七位最高地方长官,“卿大夫”便是各大诸侯国之国君,“士大夫”便是各大诸侯国君身边的直属官僚。
      “八十一元士”乃是‘天子’周边直属的八十一位附庸地方长官,“元士”乃是“天子之士”,《礼记·王制》:“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孔颖达 疏:“天子之士所以称元者,异於诸侯之士也。”
      周代官制,天子有八十一元士。元士即上士,位在大夫之下。《礼记·昏仪》:“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淮南子·泰族训》:“举天下之高,以为三公。一国之高,以为九卿。一县之高,以为二十七大夫。一乡之高,以为八十一元士。”


      IP属地:江西3楼2020-07-19 00:20
      收起回复
        来 有地方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6-13 16:48
        回复
          非也


          IP属地:天津5楼2024-03-25 11: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