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ui设计吧 关注:1,161贴子:500
  • 4回复贴,共1

在UI设计过程中“取消按钮”的设计经验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UI设计过程中“取消按钮”的设计经验分析


1楼2020-05-07 17:32回复
    所以我们从下面三个大点来聊聊「取消按钮」的设计:
    1.按钮中的「召唤行为」(理清按钮设计的概念)
    2.其背后的控制权(关于按钮的权重信息)
    3.「取消按钮」的正确解法(重点)


    2楼2020-05-07 17:33
    回复
      按钮中的「召唤行为」
      通常,我们在产品中会为了达成某种指标,需要在界面上引导用户去完成我们希望其完成的操作。且这类操作是可以达成某种目的的,我们把这类操作称为「召唤行为」,即从元素的角度引导用户完成任务。
      这类「召唤行为」最常出现的,是在按钮设计的过程中。
      用户如何将元素理解为按钮?就是通过对形状和颜色的控制,使该元素看起来像一个按钮。


      3楼2020-05-07 17:33
      回复
        它们的目的一致,都是召唤用户进行点击,至于类型的选择一般根据功能界面的上下文情况进行判断。
        其重要程度也是以此顺序排列:凸起 > 扁平 > 边框 > 文本。
        这类设计的结果就是:无需让用户思考要点哪里,而是直接判断下一步是否进行。帮助用户简化一个思考点。
        注:因为判断是否进行的操作还取决于功能本身以及文案的提示,与我们今天要聊的不是一回事。所以我们跳过这块,直接聊「召唤行为」与「取消按钮」的关系。
        这段内容各位只要记住:按钮的行进与回退,基本遵循「召唤行为」的思路来设计。
        这个概念知道了,我们就可以对后面的内容继续进行拆解了。
        背后的控制权
        接下来我们从多个角度来挖一下「取消按钮」的设计,分析其不同地位。
        a. 安全性后退
        「取消」在多数情况下,意为安全性地后退,并将界面恢复到原有的内容上,不对界面与功能本身造成破坏,防止对系统进行不必要地更改的「安全措施」。
        所以正常来说,「取消按钮」不是「召唤行为」。以至于通常在设计上会被弱化,以表示该按钮在功能的流程中,不是主要的,且是提供给用户作为回退余地的操作。
        b. 强化「取消按钮」
        当我们不希望用户退出某个界面,或停止某个流程时,往往会选择将「取消按钮」强化。


        4楼2020-05-07 17:33
        回复
          c. Web 与 App 的位置差异
          我们现在见到越来越多的 Web 端产品,也开始遵循 App 产品的设计,把「取消按钮」放在左边,「召唤行为」按钮放在右边。
          但在早期,Web 的「取消按钮」基本是放在右边,原因是鼠标的移动路径是根据眼动规则来,我们的视线会首先与文案聚焦到「召唤行为」的按钮上,也就是左边,这时候鼠标轻而易举地随之而来。
          而手指行为的操作,会以右为前进导向,且右手手势因为便捷性,也会以右为确认操作。否则单手持机,且行进路径长的话,用户想进行确认操作会相对比较吃力。


          5楼2020-05-07 17: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