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精)解读黄家驹
依然有人记得这个歌者:黄家驹。
称他为歌者并不是最适合,家驹曾在采访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当独立的歌手?
他回答:对唱歌这种东西没感觉,只对乐器才有感觉。
确实如此,在BEYOND未进歌坛前玩的是ART ROCK,那种尽情地用乐器把思绪发散的音乐,听听《脑部侵蚀》《大厦》就知道当年他们玩得如此沉醉自由。
对唱歌没有感觉的黄家驹,却用他的声音唱入了一个个心灵,他是非常出色的创作人,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歌者。
如果你能听懂粤语,而且是在粤语环境长大,你才能完全听出家驹每一句歌唱里的彻底投入。
家驹的吉他技术还有唱歌技巧没有任何人指点,全凭自己摸索出来。
他用这样特别的唱腔如此自我地歌唱着,让人不管在多少声音中聆听都能一下子分辨出来。
任何时候,家驹唱歌都是完全地投入,家强会为在不同地方演奏同样的歌曲闷到发脾气,而家驹比任何一个队友都要重复更多东西,但他却没有一次在表演中显示出烦躁,尽管他跟家强一样有着情绪化的性格,他就是静静地站着,始终如一认真地唱每一句。这份严谨的毅力绝非常人能行,我非常佩服。
没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的家驹唱歌最动人处是:完全投入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中。他能非常精确地通过改变语气和唱腔把每首歌所要流露的情感表达出来,或唱得低沉,狂野,激昂,豪迈,或唱得温柔,落寞,哀痛,寂寥。我唯一不能在他歌曲里感受到的是甜丝丝的味道。或许他从来没有这样的体味,又或许他想让这样的美妙在某个时空里,只和某个人分享。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永远不能知道了。
每次看着家驹的手指在琴弦上飞快拨动,完全地忘我地歌唱,就深深感到他的认真专注。
写音乐的人很需要天分和灵性,更需要勤奋。短短十来年时间,家驹从对音乐一窍不通的少年成为了高产质好的音乐人,他没进过正轨学院,没有人从旁指点,是那份坚韧和天分让他在短暂的有生之年做了不少别人难企及的事,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的光芒会更亮,走上颠峰。
主流音乐对他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的牛刀小试,但一样做得出色,而更多才华没来得及表现就被区区三米距离断送了。
家驹的梦想不是成为一个斗士,而是要带大家走入真实美妙丰富的音乐世界,一个祥和的境界。
不少玩音乐的人自持清高,家驹却不是,他对生命不亢不卑,用平视而不是俯视的眼光看一切,他追求精神上的高度,那怕看起来很渺茫,却从不因此而背离世界,始终充满着积极和真挚。
他会为了拓展音乐的广阔空间而不断转变,蜕变,去探索不同世界的本质。
91年底,BEYOND计划去敦煌丝绸之路采风创作,由于工作太忙,加上后来要常飞日本,所以计划延后,直到家驹去世还没能达成愿望。若然去了,会有什么样的音乐回来?想起就令人好奇,也令人沮丧,因为没机会了。
说起家驹,内地很多人想起的是励志,那些是是非非的争论把他非常出色的音乐才华淹没在一边。
六七十年代欧美流行的各种前卫音乐对家驹的影响最大,偶像David Bowie的前卫音乐更是他一大爱好,所以他最喜欢的是ART ROCK,那种非常注重气氛渲染和刻画的音乐,这是他的方向。
他也很喜欢西方古典音乐,卡门,圆舞曲等都能以自己的方式纯熟演绎。
兴趣和思维的广泛让他挥洒自如地写出各种风格的音乐。
家驹最喜欢木吉它,如同武器一般带着,随时弹出咋现的灵感,未发表的几百首作品,大半是用木吉它一柱一弦弹下来。古典吉他更是家驹的爱好,常穿插在歌曲或平时的SOLO中。有次队友们激情澎湃地完成各自SOLO后,他一笑说:我没有他们那么强劲,我喜欢文静些的。便拿着那把黑色木吉他,弹出一段西方古典味的音乐。
依然有人记得这个歌者:黄家驹。
称他为歌者并不是最适合,家驹曾在采访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当独立的歌手?
他回答:对唱歌这种东西没感觉,只对乐器才有感觉。
确实如此,在BEYOND未进歌坛前玩的是ART ROCK,那种尽情地用乐器把思绪发散的音乐,听听《脑部侵蚀》《大厦》就知道当年他们玩得如此沉醉自由。
对唱歌没有感觉的黄家驹,却用他的声音唱入了一个个心灵,他是非常出色的创作人,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歌者。
如果你能听懂粤语,而且是在粤语环境长大,你才能完全听出家驹每一句歌唱里的彻底投入。
家驹的吉他技术还有唱歌技巧没有任何人指点,全凭自己摸索出来。
他用这样特别的唱腔如此自我地歌唱着,让人不管在多少声音中聆听都能一下子分辨出来。
任何时候,家驹唱歌都是完全地投入,家强会为在不同地方演奏同样的歌曲闷到发脾气,而家驹比任何一个队友都要重复更多东西,但他却没有一次在表演中显示出烦躁,尽管他跟家强一样有着情绪化的性格,他就是静静地站着,始终如一认真地唱每一句。这份严谨的毅力绝非常人能行,我非常佩服。
没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的家驹唱歌最动人处是:完全投入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中。他能非常精确地通过改变语气和唱腔把每首歌所要流露的情感表达出来,或唱得低沉,狂野,激昂,豪迈,或唱得温柔,落寞,哀痛,寂寥。我唯一不能在他歌曲里感受到的是甜丝丝的味道。或许他从来没有这样的体味,又或许他想让这样的美妙在某个时空里,只和某个人分享。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永远不能知道了。
每次看着家驹的手指在琴弦上飞快拨动,完全地忘我地歌唱,就深深感到他的认真专注。
写音乐的人很需要天分和灵性,更需要勤奋。短短十来年时间,家驹从对音乐一窍不通的少年成为了高产质好的音乐人,他没进过正轨学院,没有人从旁指点,是那份坚韧和天分让他在短暂的有生之年做了不少别人难企及的事,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的光芒会更亮,走上颠峰。
主流音乐对他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的牛刀小试,但一样做得出色,而更多才华没来得及表现就被区区三米距离断送了。
家驹的梦想不是成为一个斗士,而是要带大家走入真实美妙丰富的音乐世界,一个祥和的境界。
不少玩音乐的人自持清高,家驹却不是,他对生命不亢不卑,用平视而不是俯视的眼光看一切,他追求精神上的高度,那怕看起来很渺茫,却从不因此而背离世界,始终充满着积极和真挚。
他会为了拓展音乐的广阔空间而不断转变,蜕变,去探索不同世界的本质。
91年底,BEYOND计划去敦煌丝绸之路采风创作,由于工作太忙,加上后来要常飞日本,所以计划延后,直到家驹去世还没能达成愿望。若然去了,会有什么样的音乐回来?想起就令人好奇,也令人沮丧,因为没机会了。
说起家驹,内地很多人想起的是励志,那些是是非非的争论把他非常出色的音乐才华淹没在一边。
六七十年代欧美流行的各种前卫音乐对家驹的影响最大,偶像David Bowie的前卫音乐更是他一大爱好,所以他最喜欢的是ART ROCK,那种非常注重气氛渲染和刻画的音乐,这是他的方向。
他也很喜欢西方古典音乐,卡门,圆舞曲等都能以自己的方式纯熟演绎。
兴趣和思维的广泛让他挥洒自如地写出各种风格的音乐。
家驹最喜欢木吉它,如同武器一般带着,随时弹出咋现的灵感,未发表的几百首作品,大半是用木吉它一柱一弦弹下来。古典吉他更是家驹的爱好,常穿插在歌曲或平时的SOLO中。有次队友们激情澎湃地完成各自SOLO后,他一笑说:我没有他们那么强劲,我喜欢文静些的。便拿着那把黑色木吉他,弹出一段西方古典味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