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吧 关注:38,122贴子:1,102,951
  • 0回复贴,共1

看《萌芽》《青年文学》《布老虎青春文学》9、10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萌芽》《青年文学》《布老虎青春文学》9、10期
作者/徐妍
9、10月份三家青春文学期刊的重头戏短篇小说整体松散、阅读过程时有疲惫之感。其他栏目偶有亮点。尤其,长篇选载呈现出转型后令人欣喜之处。
《萌芽》第9期“小说家族”栏目追寻感动路线。李萍的《拐弯的夏天》(短篇)像她其他的小说一样,细腻而感伤。少女主人公一面憧憬爱情的神奇魔力、一面怀疑爱情的本质力量。小说设计两条线索,一主一辅,最终交汇。
主线是一位十七岁少女达奚通过对一位成熟男人从暗恋到否决;辅线是一位爱冒险的少年阿鸣从逃学生转变为飞行员。它们从不同的方向让人物完成了成长的仪式。小说的名字就是少年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对小说而言,此举有明确的暗示:成长中的人们都会如书中人一样,拐了一个弯,继续前行。小说讲述的或许是作者自我发现的故事,但适用性超越了个人,整个成长中的少年都可当作一个整体。遗憾的是:故事中的人物不仅互相之间缺少内在联系,而且人物的命运也过于听从叙述者的设计。此外,情节模式离不开三角恋的俗套,让人很倒胃口。
与《拐弯的夏天》的构思相类似,吕昕星的《人面桃花时》(短篇)也选取了一场朦胧的恋情作为少女成长的见证。QQ聊天、短信、金帝巧克力等时尚符号,显示了80一代人的情感表达方式。但是,字字写爱,却不过是理想化的苍白描摹。更糟糕的是,小说人为地横插一个家教的重头戏,既与前面的情节形成很大的缝隙,又流露出成长的操之过急。还有,少女再怎么样迷惘,也不至于将一个女人的庸常经验奉为自己彻悟人生的哲学。
更不用说大段冗长、沉闷的独白彻底破坏了小说的艺术节奏。与这两篇以情感取胜不同,滕洋的《谋杀》(短篇)则以神秘见长。通篇都是恐怖的梦境,由此分析人心理的隐蔽的可能性,可谓有意义的探索。只是作品对西方现代小说的模仿有些生硬。“虚构之刀”栏目下倪苏苏的《空白》(短篇)似乎颇有惨烈之痛。
一个美丽的音乐女教师被毁灭的故事难免不让人战栗。不过,它没有虚构之刀的耀眼锋芒,反而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婚外情故事。此外,“海阔天空”下于朝阳的《武汉故事》尽管情感真挚,叙述过于琐屑。与上述沉闷的短篇相比,“大牌档”里徐璐的《曲终人散》(散文)倒是带来一股清新之气。
姑且不说构思精巧、文字明亮、犀利,单说情感的质地、灵魂的重量就足以产生一种震撼的力量。第10期《萌芽》重复了前期的短与长。徐蕊的《优花的盛开,在夏天》(短篇)通过花语传达一位少女的单恋情愫,可谓想象力新颖。只是这个故事太唯美了,令人向往但也显得绵软乏力。

冯寅杰的《离夏》(短篇)竭力体味人生的聚散离合,结果还是无法告别青春期的浪漫与表浅。冯寅杰另一作《花开花落终有时》读完前两节时,我并不喜欢仙道彰,也并未看到它的特别之处,就像许多的大学生一样,玩世不恭,对他而言大学不过是一个玩累了休息的地方罢了。至于修什么课无所谓吧。我决定草草看完就passe掉他。
而文章最后引用了几米《向左走,向右走》中的一段话,让我颇有感触,they are both convinced that a sudden passion joined them,such certainly beautiful,but uncertainly is more beautiful still.这段话让我有了读下去的信心,能够引用如此不俗的话,文章应该与众不同。
在读到a4在酒吧打架时,我看到了他人性散发的闪光点。
就在他们群殴完后,仙道彰掏出五百元放在了吧台上,对老板说:“这是赔给你的损失。”突然觉得他的放荡不羁原来有度,而他的玩世不恭,不过是为了掩饰内心的孤独罢了。之前我还在想,这样一个花花公子,怎么会喜欢大冬天一个人站在顶楼上,为什么在他看到雪花时,会笑得像一个孩子。难道它也有同样的感觉,看到随风飘散的雪花,就可以抛开一切想自己所想,我不得而知。
很好奇,仿佛每个人都会有两面,外表和内心竟然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看遍看起来似脱缰的野马,内心却如此的细腻——这就是仙道彰,一个张扬个性的大男孩。
比较而言,呢喃的火花的《住在灯塔里的人》(短篇)选取“灯塔”作为视角,独特得令人期待。“灯塔”不仅窥探城市的面貌,而且透视了人物内心。小说还调动了寂寞、激情、离别、感伤等情感要素,像是一曲淡然、美好的乐曲。尤其小说对离别时分的淡化处理,呈现出一种从容的叙事风度。此外,刘光理的《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残忍》(散文)素朴动人;左边的《男中音》(随笔)意义丰富,它们都值得一读。
《青年文学》第9期“封面主打”推出了当红“80后”作者曾炜的《米奇的甜心屋》(长篇节选)。看得出来,曾炜擅长于讲述活泼、搞笑的青春故事。小说的情节设计充满策划意味。它调动了吸引读者的时尚化元素:疼痛的爱情、口语化的句子、悬疑的噱头、传奇的情节。尤其,古怪精灵的小魔女池小艾提供了另类少女的趣致形象。当然,小说仅停止在快餐式阅读层面。
与曾炜小说放弃复杂的探索相反,“小说馆”中蒋峰的《淡蓝时光》(长篇选载)有深度、有分量,堪称作者在《维以不永伤》之后的另一个更好的代表作。虽然作者隐藏了自己的叙述野心,但仍然保留了以冷叙述的方式对意义进行追问的特异风格。只要读者稍微窥到人物那颗被调侃的语句所包裹得严密的、既坚硬又脆弱的内心真貌,便知道作者正在接受灵魂探索的折磨。不用说,蒋峰没有放弃他一向迷恋的小说的哲学品格。但是,毫无疑问地《淡蓝时光》改变了蒋峰以往用叙述统治小说的做法。
与《维以不永伤》相比较,在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节奏、氛围的设计上,它都更自在、更尊重生活本身的质地。尽管如此,在小说的精神气质上,其变化仍有脉络可寻。小说表面上描写自由职业者李小天与女孩子笑笑的邂逅、相恋、同居、分别的情感经历,带有浪漫的惊奇感,实际上则夹杂着作者对于实际人生的充满矛盾的个人观点。它以迂回婉转的方式对现实生活中“80后”的孤独、寂寞、迷惘、抵抗、渴望等精神情状进行细致的体察,同时,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可谓本年度出色的作品。此外,两个不同叙述视角的交替转换,使得人物的精神世界肌理丰腴。

“小说馆”的另一篇小说是张健的《脚印》(短篇)。它试图探索梦与现实的边界,但过分依赖荒诞等现代手法,“梦”与“现实”两端都没有新发现。此外,“特别推荐”中莫小邪的《别说我不在乎》(短篇)实在读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第10期几乎没有让人振奋之作。“小说馆”三个短篇或拖沓、或稚嫩、或矫情。好在“封面主打”颜歌的《异兽志·大结局》(长篇连载)等文字让人过足了瘾。《异兽志》自去年第8期开始连载至本期结束。它并非凭借魔幻叙述吸引读者,而是以人性的剖解震撼读者。加上扑克牌式的新小说结构、挖掘存在本质的想象力以及作者对作品越陷越深的爱恋,构成了一种难以抵抗的魔力。
《布老虎青春文学》第5期整体上有些平淡。主打栏目“小说盛宴”质量下滑。朴九月的《你给我一朵隐遁的曙光》(短篇)大多沉湎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单薄、飘忽;张雨涵的《白发魔女的爱情》看似新奇,实则落俗。贾雪迪的《因为时光短暂》(短篇)确有感人之处,人物的成长过程描写得细密,不足的是结构有些零散化。这些作品如果从大中学生的读者对象而言,倒还合乎胃口。但如果从文学本身而言,则有待提升。比较而言,“青春季风”中小木的《小木她娘》(散文)倒是具有素朴的美感。叙述有力,人物心理充满张力。
此外,朱婧的《幸福迷藏》(长篇选载)作为突破以往写作路数之作,依然精确地把握小资少女的复杂世界,但格局更加开阔,值得一读。
推荐篇目:
蒋峰:《淡蓝时光》(长篇选载),《青年文学》(下半月刊)06年第9期。
(文章版权归北大论坛所有)


1楼2020-05-08 18:0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