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种吧 关注:102,885贴子:2,853,430
  • 17回复贴,共1

上海“环洞舍”:河姆渡草屋的当代活化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真想不到,河姆渡类型的草屋居然在上海保存到了近代!!!这种叫做“环洞舍”的草屋简直就是活化石,跟河姆渡草屋形制一样,与海南黎族白查村草屋更是几乎完全相同。上海土著文化的近亲就在海南岛上!


IP属地:北京1楼2020-05-12 19:53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0-05-12 19:57
    回复

      顧國林:
      村落通名,即村,來自於茅棚。
      蘇滬地區,地名的「舍」傳統上也寫為「厙」(注意不是庫),如青浦「王家厙、傅家厙、陳家厙、翁家厙、李厙涇、李厙、袁厙、康家厙」,地名裡兩者同音,「厙」是「舍」的俗字。「舍」的字義是房屋,但在吳語裡,較老較土的用法是「茅棚」,各地都有些殘留用法:
      ①上海、崇啟海農村一帶,過去最貧苦人家住「環洞舍」,這是一種用蘆葦搭成的半圓形棚棚,比草屋還簡陋,「環洞舍」也是過去沙地人拓荒創業的歷史記憶。
      ②蘇州農村把雞、鴨住的棚叫「舍」,把雞、鴨進棚過夜叫「上舍」。
      ③蕭山把草屋叫「草舍」,水面上用毛竹搭的簡易房屋叫「漁籪舍」。
      推測,「舍」村名在形成時是貧苦人家搭的簡易房子,數家成堆,形成村落,在吳語地名裡和「寮、廠、鋪、蓬」同義,今通語叫「棚」。不過,地名早期含義早已被人忘記,今「舍、厙」只相當於「村」。「舍、厙」在蘇滬地區是历史悠久的老地名,500年前正德《姑蘇志》就記有「常舍、趙舍、馬舍、郁舍、蔡舍、陶舍、尚舍」等36个舍村名。
      (感謝嘉諒及「沙地一家人」東冬、張小雪、江海之舟等網友提供家鄉信息)


      IP属地:北京3楼2020-05-12 19:59
      回复
        这大屋檐跟日式建筑有点像,不知道是不是参考日式建筑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5-12 20:14
        收起回复
          和北方不同,是优等文化,闽人别跳了,把福建和北方找不同会更多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5-12 20:17
          收起回复
            你为什么心理这么变态?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0-05-13 22:46
            收起回复
              跟印尼一个什么岛建筑也很像


              IP属地:德国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0-08-02 22: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