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斌饰——季孙斯(?~前492)
春秋鲁国大夫,“三桓”之一。谥号桓子。季孙氏一支为鲁桓公子季友后裔。鲁定公五年(前505),父季平子死后,继任为卿。实权一度被家臣阳虎掌控。鲁定公九年平定“阳虎之乱”后,开始掌握国相实权。鲁定公十二年,接受孔子“堕三都”计划,让孔子代理国相,任子路为家臣。同年,接受齐景公所赠乐女、文马,冷落孔子,使孔子出走。鲁哀公三年(前492)临终前,嘱其子季孙肥召回孔子相鲁。事迹见于《史记•孔子世家》《论语》等。
陆毅饰——季孙肥(?~前468)
春秋鲁国大夫,“三桓”之一。季孙斯之子。谥号康子。鲁哀公时任正卿,掌控鲁国政权。鲁哀公三年(前492),听从公之鱼建议,派使召回孔子弟子冉求。鲁哀公十一年,齐国攻打鲁国,以冉求为将,击败齐军。因冉求请求,得使孔子周游列国后重返鲁。曾多次向孔子问政。事迹见于《左传》等。
刘峰超饰——漆思功(前540 ~?)
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春秋末期鲁国人,一说蔡国人。姓漆雕,名开,字子开、子若。曾受刑罚致残。师从孔子,专攻《尚书》。在人性问题上,主张性有善有恶。孔子曾使其出仕,他以“吾斯之未能信”作答,受到孔子赞赏。后收徒讲学,弟子众多,形成很有影响的学派。被韩非称为“漆雕氏之儒”,列为儒家八派之一。东汉明帝时,配祀孔子。唐玄宗追封“滕伯”,宋真宗加封“平舆侯”,明嘉靖帝时改称“先贤漆雕子”。著有著作传世,《汉书•艺文志》著录《漆雕子》,十三篇。《隋志》已不载,久佚。事迹见于《韩非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等。
王斑饰——叔孙武(生卒年不详)
春秋末鲁国“三桓”之一。叔孙氏,名州仇,谥号武。叔孙氏一支为鲁桓公子叔孙成子后裔。鲁定公九年开始与季孙氏、孟孙氏轮流执政。鲁定公十年(前500),家臣侯犯之乱时,联合孟懿子两次进攻不克,后派驷赤用计将侯犯逐往齐国。孔子堕三都时,堕毁郈城,后与季桓子、孟懿子帅师伐邾,并与邾人会盟。曾毁谤孔子,说子贡比孔子贤能。事迹见于《左传》《论语》等。
李文波饰——子路(前542 ~前480)
孔门十哲之一。春秋末鲁国卞(山东泗水)人。名仲由,字子路、季路。出身贫贱。为孔门弟子中年龄较长者。性耿直好勇,以擅长政事著称。曾任鲁国季孙氏家臣,协助孔子“堕三都”。随护孔子周游列国。后任卫国大夫孔悝家臣。他敬重孔子,常直率提出意见,对“子见南子”不悦,曾怀疑孔子的“正名”说。鲁哀公十五年(前480) 卫国内乱,子路为搭救孔悝而死。当被击断缨冠时,还记得“君子虽死而冠不免”,死后受醢刑。孔子对子路的评价很高,说他能治千乘之国。子路的言行在《论语》中出现过38 次,对后世影响较大。孟子曾称赞他闻过则喜,把他与禹、舜相提并论。唐玄宗追封“卫侯”,宋真宗追封“河内公”,宋度宗追封“卫公”,明世宗时改封“先贤仲子”。事迹见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论语》等。
阚金明饰——子贡(前520 ~?)
孔门十哲之一。春秋末期卫国人。端木氏,名赐,字子贡,一作子赣。善于外交,早年从事商业买卖。孔子周游至卫国后,拜孔子为师。后在卫国为官,经商于鲁、曹两国之间,家富千金。常问孔子治国方略。鲁定公十二年(前489),随孔子周游列国,受困于陈蔡,绝粮7 日,以所带财物游说围困者,换食解难。继被孔子派往楚国,游说楚昭王出兵迎救。鲁哀公十一年(前484),齐国谋图攻打鲁国,孔子使其出使齐国劝止,子贡游说于齐、吴、越、晋诸国之间,使鲁存、齐乱、吴破、晋强、越霸。孔子逝世,他守墓6 年。后游历诸侯之间,宣传孔子思想,终老于齐临淄。唐玄宗封“黎侯”,宋真宗追封为“黎阳公”,宋度宗改封“黎公”。事迹见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论语》等。
周迅饰——南子(生卒年不详)
春秋时期卫灵公夫人。宋国贵族女。又称厘夫人,姓子。原与宋国公子朝相好,受卫灵公宠幸。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告发太子蒯聩谋图行刺,蒯聩出逃。同年召见孔子,子路获知后不悦。鲁定公十五年,与卫灵公同车出游,孔子被安排乘车随后,孔子认为受辱离开卫国。鲁哀公三年(前492),灵公病亡,她立蒯聩之子蒯辄( 即卫出公),后蒯聩与蒯辄争位,卫国大乱。事迹见于《史记•卫世家》《史记•孔子世家》等。
张凯丽饰——亓官氏(?~前485)
孔子夫人。春秋末宋国人。鲁昭公九年(前533),孔子娶亓官氏为妻,次年生子孔鲤。宋真宗时追封“郓国夫人”,元宁宗时被追封“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明世宗时追封“至圣先师夫人”,后世儒家尊其为圣母。孔庙中的寝殿,即为供奉亓官氏的专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