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故里争夺始于1989年的第一届孙子国际研讨会
惠民县原县长顾峰坦言,在1988年之前,惠民人对“孙武故里”并不重视。惠民县的重视源于直到军事科学院吴如嵩少将长期研究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我研究孙子兵法一辈子,我的结论是孙子故里在惠民县。”
吴如嵩等人认为:其一,先秦以前无“乐安”地名,而依《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等典籍,可以断定这个“乐安”是指唐代的乐安。其二,唐代于棣州置乐安郡,与田(孙)书“食采乐安相吻合”。而此乐安郡郡治在厌次,厌次即今惠民县。其三,惠民之名从秦代建置以来,其名紧紧与厌次、乐安联系在一起。从莽新始建国元年(9年)到明永乐六年(1408年),前后1400年间,先后有六次以“乐安”命名县、郡,从中可以看出其因袭关系。其四,从清孙星衍依据唐人的说法,作出“吾家在乐安”的判断,证明《元和姓纂》等书所言乐安乃指唐代的乐安。其五,惠民县境内现存的文化遗存、当地民间传说以及在该地发现的《陈氏宗谱》等,证明了该地与孙武的关系。
惠民县原县长顾峰坦言,在1988年之前,惠民人对“孙武故里”并不重视。惠民县的重视源于直到军事科学院吴如嵩少将长期研究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我研究孙子兵法一辈子,我的结论是孙子故里在惠民县。”
吴如嵩等人认为:其一,先秦以前无“乐安”地名,而依《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等典籍,可以断定这个“乐安”是指唐代的乐安。其二,唐代于棣州置乐安郡,与田(孙)书“食采乐安相吻合”。而此乐安郡郡治在厌次,厌次即今惠民县。其三,惠民之名从秦代建置以来,其名紧紧与厌次、乐安联系在一起。从莽新始建国元年(9年)到明永乐六年(1408年),前后1400年间,先后有六次以“乐安”命名县、郡,从中可以看出其因袭关系。其四,从清孙星衍依据唐人的说法,作出“吾家在乐安”的判断,证明《元和姓纂》等书所言乐安乃指唐代的乐安。其五,惠民县境内现存的文化遗存、当地民间传说以及在该地发现的《陈氏宗谱》等,证明了该地与孙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