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是南锣鼓巷站,换乘8号线的乘客,请从列车前进方向……”
于是,我走下了车。
看了眼计时器,本次通勤45分钟38秒,仍未结束。
啧。
我发现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如果不是我刻意算了下时间,还真没留意每日上下班的挤地铁是件多无聊的事情,这让我再次刷新了对自己的认知。
要知道,三年前乃至更久的从前,我是一个完全缺乏耐心的人。
我所说的“耐心”,包括浪费无谓的时间、听蠢人讲废话、看一些冗长的论调,以及做任何自己主观上觉得无趣的事情。
每到上述时候,我会不留情面地该干嘛干嘛,丝毫不讲情面。
现在想想,我还真是没给自己留一丢丢情面,愣是每天轴在地铁上真香了三五年。
我开始思考,这一切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16,17,18年,都有可能。
那时候,我每日都在做一些很无趣的工作,譬如检验、查重、更正,提报,等等。
这些事项,尽是些繁缛,复杂,无聊而又毫无规律可循的东西,跟所谓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搭不上边儿,天知道我那时候是按着多想杀人的念头在倒腾这些。
因为我本质上是一个连骑车子去隔壁街买个菜都嫌烦的人。
后来,为什么莫名其妙就变了呢?
我想了想,可能和我工作变动却一直没有搬家,上下班通勤的路程越来越远有关。
在一个环境住习惯了,猫也在这个地方呆熟了,我实在宁肯撇去几小时去上下班也不想搬离了。
我选择了定居于此,然后开始每天享受无趣所带来的社会毒打。
每天都看一样的街道,走不变的路线。
有的时候,就连遇到的人都是一样的。
最可怕的,是每天耗在这上面的时间,超久。
这个举措可能不算十分明智,却有十足的效果。
它在无形之间悄然转变了我的思维,直接拔高了我发怒的阈值,导致我脾气收敛了许多,最起码,我没再一言不合就跟人吵上天了。
在此,应为被我掀过桌子的历任老板们默哀几秒。
从那以后,我开始尝试多听,少说。无论那人是呆还是蠢,我都不太急着去否定了。
之所以写成“不太急”,私以为还是比较精准的。
如今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如果我还是忍不住出声打断,只能证明在我的视角看,他脖子上顶的怕不是脑子,应该是脑花。
其智商也撑死只能到达受过胎教的级别,还是中途辍学那种。
那,这种情况下丫还非要去絮叨,我还不得不竖着耳朵听。
你尴尬,我也尴尬,何苦呢。
一言以蔽之,我终于有了耐心这个东西,并深深觉得其带给我的影响十分巨大。
谁都知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说法,我想,人的改变也是如此,只要一处发生了挪动,其他各处都会作出一串劈啪作响的连锁反应。
有了耐心之后,我多出来了许多思考的时间。
当然,如果不计较成效,思考和胡思乱想这两个东西,在某些时候没有什么必然区别。
前者,可以让人清醒或者振奋,作出一系列正确举措。
后者,也可以诱导人走向无脑亢奋或者无脑激动,以致打出来一套又一套迷幻操作。
于是因为后者,我错过了很多东西,说是“痛失”都不为过。
但我之所以深感懊悔,是因为我坚信自己如果当时不多想,一切问题和困惑本可以圆满解决。
一次又一次,然后,我开始犹疑了。
我开始质疑,处理事情的每个方案,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本心”“忖度”“退让”三者太过难取舍。
所谓本心,指的是随着自身喜好去做事。
随心所欲不逾矩,世间万法不拘我,原本就是我人生的信条,但我偏偏又尝到了许多“忖度”带来的甜头。
思考再三再行事,的确会使人清醒许多,而且,在处事失当的时候,这个选择也可以让人清晰地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而“退让”,则更清晰了。
选择它之后,主观上的心情无疑是憋闷的,但又绝对是最稳妥的,因为它可以规避的风险太多太多了。
可以说,但凡我前些年字典里有这两个字存在,绝不至于是如今七零八落的境况。
它们三者,带给我的好处和忧患,都是如此清晰可见。
以至于,我开始怀疑一切可以怀疑的东西。
毕竟连自己的所有想法和抉择都可以随意推翻的时候,身外的所有人和事,还真不存在任何可信的必要。
从那之后,我的脑海里经常出现一个词——
熔解。
“熔解,是指物质由固相转变为液相的相变过程。
晶体,会在一定压强下确定的温度中熔解。”
如果我是一枚焦黑的矿物,那我所生活所路过的地方,商场也好,街巷也好,医院也好,地铁站也好,都会是一个巨大的炉子。
那么,我穿梭于世间,本质上和一枚滚动在熔炉的金属球岂不是无差别。
我所经历的每个或大或小的摩擦,恰如熔炉在时时刻刻加温或者降温。
我目睹或身上发生的每件或温馨或恼人的事,也像极了金属球在其中不停地摩碰。
触碰到坚硬的物质,它会凹陷。
遇到柔软的物质,它们则会融合。
双方造成的效果,要么是我的性格进行酌情转变,要么是金属球发生或大或小的形变。
因为这桩机械类比是如此贴切,导致我至今惶恐不已。
这个命题太大,我一时竟给不出确切的答案,只能不停地反思自己。
其实这个时候,看看别人是怎么生活的,然后合理地取长补短才是最稳妥的,要知道,横向思考是远远不够的,还得纵向去比,才知道身为**的自己堕落成了什么德行。
作为一枚时时刻刻在熔解的金属渣,秉承过度自负和自卑的矛盾体,我对于自身并没有太大的期冀,只要我最终的结局不算跌穿地心,我都可以心安理得地夸奖自己有多了不起。
实际上,我已经隐隐约约想了个适合自己的结论。
我觉得,做自己,挺好的。
所以,我今后大概会在绝大部分凭借本心和直觉去做事的。
除非角力的对方完全无法撼动,那我姑且可以选择避让。
明知道对方可以轻松捏死自己,还要动手的,不是头铁就是脑壳有泡。
大不了找个机会把他按死,到时是刨尸解腹,还是曝尸十日,不还是自己说了算的嘛?
是的,我一向腹黑且记仇。
我最恨的就是那些不知他人苦,还非要劝人大度的小**,我估摸着那些人要么没真正活过,要么从没活明白过。
就连几百年前写《君主论》的老头子都知道敲黑板,划重点告诉我们“不要逃避战争,更不要宕延战机”,怎么放到如今就一个个怂起来了呢,谁活在世界上是欠别人的?
明明是自己的,为什么不争取?
话虽这么说,偶尔站在别人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也是很有智慧的一件事。
我喜欢一句话——“各人下雪,各有各的隐晦与皎洁。”
同是雪花,聪明的人,可以学到更多人的明澈。
我想,我的本质应该是邪恶的。
但不止我,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头野兽。
我们在出离愤怒的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看好它们,别让它们出来肆虐。
因为后果,身为宿主的自己,根本承担不起。
这时候,才可能需要选择“退让”吧。
毕竟有的东西,就应该关在笼子里。
2020 05 15 孟靖蒲
于是,我走下了车。
看了眼计时器,本次通勤45分钟38秒,仍未结束。
啧。
我发现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如果不是我刻意算了下时间,还真没留意每日上下班的挤地铁是件多无聊的事情,这让我再次刷新了对自己的认知。
要知道,三年前乃至更久的从前,我是一个完全缺乏耐心的人。
我所说的“耐心”,包括浪费无谓的时间、听蠢人讲废话、看一些冗长的论调,以及做任何自己主观上觉得无趣的事情。
每到上述时候,我会不留情面地该干嘛干嘛,丝毫不讲情面。
现在想想,我还真是没给自己留一丢丢情面,愣是每天轴在地铁上真香了三五年。
我开始思考,这一切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16,17,18年,都有可能。
那时候,我每日都在做一些很无趣的工作,譬如检验、查重、更正,提报,等等。
这些事项,尽是些繁缛,复杂,无聊而又毫无规律可循的东西,跟所谓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搭不上边儿,天知道我那时候是按着多想杀人的念头在倒腾这些。
因为我本质上是一个连骑车子去隔壁街买个菜都嫌烦的人。
后来,为什么莫名其妙就变了呢?
我想了想,可能和我工作变动却一直没有搬家,上下班通勤的路程越来越远有关。
在一个环境住习惯了,猫也在这个地方呆熟了,我实在宁肯撇去几小时去上下班也不想搬离了。
我选择了定居于此,然后开始每天享受无趣所带来的社会毒打。
每天都看一样的街道,走不变的路线。
有的时候,就连遇到的人都是一样的。
最可怕的,是每天耗在这上面的时间,超久。
这个举措可能不算十分明智,却有十足的效果。
它在无形之间悄然转变了我的思维,直接拔高了我发怒的阈值,导致我脾气收敛了许多,最起码,我没再一言不合就跟人吵上天了。
在此,应为被我掀过桌子的历任老板们默哀几秒。
从那以后,我开始尝试多听,少说。无论那人是呆还是蠢,我都不太急着去否定了。
之所以写成“不太急”,私以为还是比较精准的。
如今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如果我还是忍不住出声打断,只能证明在我的视角看,他脖子上顶的怕不是脑子,应该是脑花。
其智商也撑死只能到达受过胎教的级别,还是中途辍学那种。
那,这种情况下丫还非要去絮叨,我还不得不竖着耳朵听。
你尴尬,我也尴尬,何苦呢。
一言以蔽之,我终于有了耐心这个东西,并深深觉得其带给我的影响十分巨大。
谁都知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说法,我想,人的改变也是如此,只要一处发生了挪动,其他各处都会作出一串劈啪作响的连锁反应。
有了耐心之后,我多出来了许多思考的时间。
当然,如果不计较成效,思考和胡思乱想这两个东西,在某些时候没有什么必然区别。
前者,可以让人清醒或者振奋,作出一系列正确举措。
后者,也可以诱导人走向无脑亢奋或者无脑激动,以致打出来一套又一套迷幻操作。
于是因为后者,我错过了很多东西,说是“痛失”都不为过。
但我之所以深感懊悔,是因为我坚信自己如果当时不多想,一切问题和困惑本可以圆满解决。
一次又一次,然后,我开始犹疑了。
我开始质疑,处理事情的每个方案,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本心”“忖度”“退让”三者太过难取舍。
所谓本心,指的是随着自身喜好去做事。
随心所欲不逾矩,世间万法不拘我,原本就是我人生的信条,但我偏偏又尝到了许多“忖度”带来的甜头。
思考再三再行事,的确会使人清醒许多,而且,在处事失当的时候,这个选择也可以让人清晰地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而“退让”,则更清晰了。
选择它之后,主观上的心情无疑是憋闷的,但又绝对是最稳妥的,因为它可以规避的风险太多太多了。
可以说,但凡我前些年字典里有这两个字存在,绝不至于是如今七零八落的境况。
它们三者,带给我的好处和忧患,都是如此清晰可见。
以至于,我开始怀疑一切可以怀疑的东西。
毕竟连自己的所有想法和抉择都可以随意推翻的时候,身外的所有人和事,还真不存在任何可信的必要。
从那之后,我的脑海里经常出现一个词——
熔解。
“熔解,是指物质由固相转变为液相的相变过程。
晶体,会在一定压强下确定的温度中熔解。”
如果我是一枚焦黑的矿物,那我所生活所路过的地方,商场也好,街巷也好,医院也好,地铁站也好,都会是一个巨大的炉子。
那么,我穿梭于世间,本质上和一枚滚动在熔炉的金属球岂不是无差别。
我所经历的每个或大或小的摩擦,恰如熔炉在时时刻刻加温或者降温。
我目睹或身上发生的每件或温馨或恼人的事,也像极了金属球在其中不停地摩碰。
触碰到坚硬的物质,它会凹陷。
遇到柔软的物质,它们则会融合。
双方造成的效果,要么是我的性格进行酌情转变,要么是金属球发生或大或小的形变。
因为这桩机械类比是如此贴切,导致我至今惶恐不已。
这个命题太大,我一时竟给不出确切的答案,只能不停地反思自己。
其实这个时候,看看别人是怎么生活的,然后合理地取长补短才是最稳妥的,要知道,横向思考是远远不够的,还得纵向去比,才知道身为**的自己堕落成了什么德行。
作为一枚时时刻刻在熔解的金属渣,秉承过度自负和自卑的矛盾体,我对于自身并没有太大的期冀,只要我最终的结局不算跌穿地心,我都可以心安理得地夸奖自己有多了不起。
实际上,我已经隐隐约约想了个适合自己的结论。
我觉得,做自己,挺好的。
所以,我今后大概会在绝大部分凭借本心和直觉去做事的。
除非角力的对方完全无法撼动,那我姑且可以选择避让。
明知道对方可以轻松捏死自己,还要动手的,不是头铁就是脑壳有泡。
大不了找个机会把他按死,到时是刨尸解腹,还是曝尸十日,不还是自己说了算的嘛?
是的,我一向腹黑且记仇。
我最恨的就是那些不知他人苦,还非要劝人大度的小**,我估摸着那些人要么没真正活过,要么从没活明白过。
就连几百年前写《君主论》的老头子都知道敲黑板,划重点告诉我们“不要逃避战争,更不要宕延战机”,怎么放到如今就一个个怂起来了呢,谁活在世界上是欠别人的?
明明是自己的,为什么不争取?
话虽这么说,偶尔站在别人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也是很有智慧的一件事。
我喜欢一句话——“各人下雪,各有各的隐晦与皎洁。”
同是雪花,聪明的人,可以学到更多人的明澈。
我想,我的本质应该是邪恶的。
但不止我,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头野兽。
我们在出离愤怒的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看好它们,别让它们出来肆虐。
因为后果,身为宿主的自己,根本承担不起。
这时候,才可能需要选择“退让”吧。
毕竟有的东西,就应该关在笼子里。
2020 05 15 孟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