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灌水】各位有没有发现,最近直接作用于楼市的政策,少了很多。
所有的政策导向,开始慢慢指向两个维度:城市和人。
而且,方向越来越清晰,从一些政策传导出的城市焦虑,我开始越来越坚定一个想法:
以前在楼市里选择买入城市的逻辑,全部都会被推翻洗牌。无论是城市发展,还是楼市长线,人口这个维度会占到越来越高的比重。
01
从一些点状现象里,我试图跟大家来解答这个想法的来源:
5月6日,副省级城市宁波发布公告,主体内容直指放宽人才落户,放宽居住落户,甬舟一体化推进,舟山户籍等同于宁波户籍
5月6日,沈阳全面取消人才落户限制,包括技工学校、职业院校及以上在校生和毕业生(往届)在内的7类在沈人员都可以落户
4月30日,另一副省级城市济南出台了《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全面取消在城区、镇区落户迁入条件限制
4月16日,廊坊市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放宽“环京”北三县落户条件限制,3年以上社保、大专以上学历即可办理落户
如果把时间线再往前拉,你会发现杭州、青岛、重庆、天津、苏州、南京等强二线城市都先后放宽过落户政策。
其实不光是点状,一些大的政策面也在透露一些信号——
前段时间发改委公布了《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明确提出了督促推进城市落户的全面宽松:
1、督促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推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
2、鼓励有条件的Ⅰ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取消郊区新区落户限制。
信号意义其实已经很清晰:一线城市的远郊新区或辐射城市,二三四五线城市,未来都会迎来全面宽松的落户政策。
我隐隐有种直觉:以前城市抢人这种点状现象,以后全部都会公开到台面。
也就是说:城市的实力、竞争力和潜力,未来都会透过人口增量这个要素,展露无疑。
但这对于楼市来说,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02
对于楼市来说,城市抢人的这条线,可能要划分两条线:分别是1.0时代和2.0时代。
从微观细节上来看,以前城市为了抢人所制定的人才保障房、买房限制宽松、发放买房补贴,都属于1.0时代。
而到了2.0时代,其实是更看重软实力,是城市和人才之间的相互抉择。
楼市投资里面有一句话,叫:短期看政策,中期看金融,长期看人口。
这是告诉我们其实楼市的根本源泉就在人口身上,城市与城市之间未来的差距,必然会体现在城市的人身上。
要明白,抢人这件事情其实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遇到了瓶颈,是城市的一个整体焦虑。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像集约化发展,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尤其是年轻人和受过教育的人比例太少了。
未来仅有的一些人口要被不同的城市群,不同的城市去瓜分,每个城市都很焦虑,而每个城市都认为自己和其他城市想拉开差距,存在一个很重要的点——
就是人的数量、密集度、年龄结构,受教育水平。
03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从上一个1.0阶段开始,就出现了很多抢人的政策。
但过去的政策太过于僵硬,而这种硬政策有一个弊端,就是这个城市能做的补贴或限制放松,其他城市也能做,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城市同质化。
而发展到2.0时代,人才作为稀缺资源就会做自由抉择,这个时候会倾向于选择什么样的城市,我总结了两点:
1、可以让人更富裕的城市
这个也是我们过去几十年来所看到的,那些让人能赚到钱的,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富有的,有更高端产业的那些城市,会吸引了大量的人,这一点在未来还是不会变。
2、能够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
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于城市的软实力,包括城市的治理能力、包容程度、生活的多元化,城市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配套资源也越来越被重视。
生活在城市里面的人,能不能找到和自己趣味相投的群体,这些能够让生活越来越美好的东西,越来越被年轻人所重视。
可以让人更富裕,让生活更美好,这就是未来有潜力的城市基准,也是未来有机会的楼市基准。
04从落户政策的点、面及未来的趋势来说:东南沿海城市以及每个省的优势城市,人才聚集的能力会不断得到加强。
对于三四线城市而言,也只有那些能抱住优势城市群大腿的可以突围。
2.0时代的这种财富与生活兼容的优势城市,未来的新晋难度会越来越大,而已经有了先发优势的城市,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未来楼市的分化会越来越明显,这种分化来源于人,来源于人对城市的选择。
最后给大家几点建议吧:
1、如果下半年要买房,除了要关注这些短期政策的放松外,还要去关注那些长期能够吸引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因素。
毕竟楼市的买入是一个长期行为,短期其实只是给了我们买或者卖的一个时机,更重要的是长期持有。
2、深圳开始进入盘整期,一线的机会很大概率是楼市已经调整3年的上海,如果没有房票和资金,建议买入2-3年前涨过而且同样调整过的二线城市,三四线要紧盯一线或大城市群的周边辐射城市。
短周期内大涨或补涨过的城市,慎入。
3、城市之间的分化会逐渐加深,选择城市,要越来越重视人口增量这个要素
最后多说一句,选对城市这件事,在一定维度里,比选对房子选对工作,还要重要。
所有的政策导向,开始慢慢指向两个维度:城市和人。
而且,方向越来越清晰,从一些政策传导出的城市焦虑,我开始越来越坚定一个想法:
以前在楼市里选择买入城市的逻辑,全部都会被推翻洗牌。无论是城市发展,还是楼市长线,人口这个维度会占到越来越高的比重。
01
从一些点状现象里,我试图跟大家来解答这个想法的来源:
5月6日,副省级城市宁波发布公告,主体内容直指放宽人才落户,放宽居住落户,甬舟一体化推进,舟山户籍等同于宁波户籍
5月6日,沈阳全面取消人才落户限制,包括技工学校、职业院校及以上在校生和毕业生(往届)在内的7类在沈人员都可以落户
4月30日,另一副省级城市济南出台了《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全面取消在城区、镇区落户迁入条件限制
4月16日,廊坊市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放宽“环京”北三县落户条件限制,3年以上社保、大专以上学历即可办理落户
如果把时间线再往前拉,你会发现杭州、青岛、重庆、天津、苏州、南京等强二线城市都先后放宽过落户政策。
其实不光是点状,一些大的政策面也在透露一些信号——
前段时间发改委公布了《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明确提出了督促推进城市落户的全面宽松:
1、督促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推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
2、鼓励有条件的Ⅰ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取消郊区新区落户限制。
信号意义其实已经很清晰:一线城市的远郊新区或辐射城市,二三四五线城市,未来都会迎来全面宽松的落户政策。
我隐隐有种直觉:以前城市抢人这种点状现象,以后全部都会公开到台面。
也就是说:城市的实力、竞争力和潜力,未来都会透过人口增量这个要素,展露无疑。
但这对于楼市来说,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02
对于楼市来说,城市抢人的这条线,可能要划分两条线:分别是1.0时代和2.0时代。
从微观细节上来看,以前城市为了抢人所制定的人才保障房、买房限制宽松、发放买房补贴,都属于1.0时代。
而到了2.0时代,其实是更看重软实力,是城市和人才之间的相互抉择。
楼市投资里面有一句话,叫:短期看政策,中期看金融,长期看人口。
这是告诉我们其实楼市的根本源泉就在人口身上,城市与城市之间未来的差距,必然会体现在城市的人身上。
要明白,抢人这件事情其实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遇到了瓶颈,是城市的一个整体焦虑。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像集约化发展,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尤其是年轻人和受过教育的人比例太少了。
未来仅有的一些人口要被不同的城市群,不同的城市去瓜分,每个城市都很焦虑,而每个城市都认为自己和其他城市想拉开差距,存在一个很重要的点——
就是人的数量、密集度、年龄结构,受教育水平。
03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从上一个1.0阶段开始,就出现了很多抢人的政策。
但过去的政策太过于僵硬,而这种硬政策有一个弊端,就是这个城市能做的补贴或限制放松,其他城市也能做,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城市同质化。
而发展到2.0时代,人才作为稀缺资源就会做自由抉择,这个时候会倾向于选择什么样的城市,我总结了两点:
1、可以让人更富裕的城市
这个也是我们过去几十年来所看到的,那些让人能赚到钱的,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富有的,有更高端产业的那些城市,会吸引了大量的人,这一点在未来还是不会变。
2、能够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
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于城市的软实力,包括城市的治理能力、包容程度、生活的多元化,城市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配套资源也越来越被重视。
生活在城市里面的人,能不能找到和自己趣味相投的群体,这些能够让生活越来越美好的东西,越来越被年轻人所重视。
可以让人更富裕,让生活更美好,这就是未来有潜力的城市基准,也是未来有机会的楼市基准。
04从落户政策的点、面及未来的趋势来说:东南沿海城市以及每个省的优势城市,人才聚集的能力会不断得到加强。
对于三四线城市而言,也只有那些能抱住优势城市群大腿的可以突围。
2.0时代的这种财富与生活兼容的优势城市,未来的新晋难度会越来越大,而已经有了先发优势的城市,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未来楼市的分化会越来越明显,这种分化来源于人,来源于人对城市的选择。
最后给大家几点建议吧:
1、如果下半年要买房,除了要关注这些短期政策的放松外,还要去关注那些长期能够吸引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因素。
毕竟楼市的买入是一个长期行为,短期其实只是给了我们买或者卖的一个时机,更重要的是长期持有。
2、深圳开始进入盘整期,一线的机会很大概率是楼市已经调整3年的上海,如果没有房票和资金,建议买入2-3年前涨过而且同样调整过的二线城市,三四线要紧盯一线或大城市群的周边辐射城市。
短周期内大涨或补涨过的城市,慎入。
3、城市之间的分化会逐渐加深,选择城市,要越来越重视人口增量这个要素
最后多说一句,选对城市这件事,在一定维度里,比选对房子选对工作,还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