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我写了关于在考研复习阶段时的经验贴,这里我想分享一下在研究生复试准备阶段时的经验。 今年由于疫情问题,使得很多原有的计划都被推迟或打乱,研究生初试成绩出来已经是2月21号,等到复试线出来已经4月25号,而后续的5月8号之前的资格审查,5月11日之前的系统测试,再到5月13日正式复试,这之间仅仅相差18天。所以这提醒我们,复试准备要趁早。下面详细介绍我的复试准备。

复试准备的开始时间
这一点我给出的建议是:早做准备。我们大多是考研的人都是应届毕业生,基本上初试之后剩下的学业任务就只剩下毕业论文,当然不排除修了双学位的同学还有第二学位的毕业论文。我自己是比较积极的,研究生初试的第二天,我还沉浸在研究生考试发挥失常的悲痛之中时,就二话不说的将复试资料订购了下来;研究生初试的第三天,我就开始着手毕业论文的事情了,到论文正式写完差不多是2月17日,之后立马扑向了复试的准备之中,当然当时并没有预想自己的成绩怎么样,是否能过线,就一股脑的准备就行了。
复试书目的选择
工程学院官网上推荐的是刘先锋主编的《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第二版,这一本书,就我亲身体验来说,内容编写比较混乱、前后名词不一致、术语的前后解释不一致等等,有很多问题,可以说使用的体验极差,在看这本书时晕头转向,分不清重点,有将近一半的内容和SQL Server有关,需要上机操作。但是就今年的复试情况来看,今年网上复试是所问的问题,全是出自这本书(鉴于法律关系,我在此不会透露复试具体情形及真题),复试之后那些自作聪明,选择别的参考书的同学,基本上大受打击。所以复试是要完全依赖官网推荐书目的。
我们再来看看别的书,比如王珊教授的《数据库系统概论》,这一本书我在复试准备时也买了。个人感觉是这本书的条理十分清晰,容易理解,特别适合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作为补充资料。而且其中的重点,书中都用粗体标出,不用自己去揣测重点。
复试准备的过程
我复试是在成绩出来之前就已经开始准备了,我选择的是刘先锋主编的《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当时看的时候,第一遍是浏览,在浏览的过程中把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专有名词和术语标出,比如:数据、数据库、DBMS、事务等等。我第一遍大概是花了十多天,一天也就看20页左右的书,这主要是在家学习劲头不足
。在第一遍复习结束之后,我就开始背诵数,当时成绩已经出来了,我的初试成绩384感觉应该能进复试了,劲头也足了,一天下来背40页数,当然只背诵自己觉得重要的知识点。第三遍复习时,一上午能背60也左右,大概5天就能完成一轮。
在第三轮复习结束后,我开始看王珊的《数据库系统概论》,一天40多页,大概花了7~8天看了一遍。之后就背诵书中的粗体部分。直到4月25日复试线出来,我大概已经可以做到上午背100页《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下午背100页《数据库系统概论》。进入五月份,更是两天背一轮,到复试正式开始时,我两本书大概各自背了15+、12+遍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还有点对自己感到惊讶,是什么样的毅力支持我坚持下去。
在确定网上复试之前,我也开始找题做。《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书中的每一道课后习题我都认真去做,不会的就直接百度,答案都用笔写在书上。之后还找了网上有的一些关于数据库系统的考试题,有复试题,也有模拟题,在复试之前我大概做了不下十套试卷。当然主要是关注里面的简答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等,计算题我只是到考前3~4天时,采取认真看了看,因为想着网络复试不可能考计算题,当然最后打脸了,我复试时老师问了我一个计算题(内容不便透露,见谅),还好我有所准备,很快解答出来。
这个主要是由于今年疫情影响,考研战线拖得很长,往年一般是2月10中上旬出初试成绩,3月22、23日复试。差不多一个多月的准备时间。所以在这里不建议你们像我一样真的去背20~30遍的书,背个三到四遍足以。
自我介绍与面试
这个往年官网上复试细则要求进行1~2分钟的英文自我介绍,但是今年有所变化,今年还有英文问答,老师给出英文的专业问题,考生用英文作答,这个主要考查的是英文表达能力,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并不大。
面试时要有自信,不卑不亢的,对于老师提问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快速回答,简洁明了,不要扭扭捏捏的,既耽误时间,也给老师带来不好的印象。
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在自我介绍时,如果写了对某一前沿技术领域感兴趣,老师可能会向你发问,询问你对该领域的了解和认识,在此不建议考生表明对高精尖领域的兴趣,比如:云计算。除非你真的熟悉。这是一把双刃剑,表现得好,会很加印象分,表现不好就凉凉。注意权衡。
导师选择问题
导师是需要抢的,先到先得(当然不排除老师人已满或不想要你)。可以的话,尽量在知道自己能参与复试之后,就立刻邮件联系导师,表衷心。

以上就是我复试准备的经验,有付出就有回报。我背了20~30遍的书,最后复试成绩91.4(满分100),复试成绩在整个工程学院第一(包括学硕在内)。加油吧,我未来的学弟学妹们,南湖校区的美食街、时尚城在等候你们的光顾。

复试准备的开始时间
这一点我给出的建议是:早做准备。我们大多是考研的人都是应届毕业生,基本上初试之后剩下的学业任务就只剩下毕业论文,当然不排除修了双学位的同学还有第二学位的毕业论文。我自己是比较积极的,研究生初试的第二天,我还沉浸在研究生考试发挥失常的悲痛之中时,就二话不说的将复试资料订购了下来;研究生初试的第三天,我就开始着手毕业论文的事情了,到论文正式写完差不多是2月17日,之后立马扑向了复试的准备之中,当然当时并没有预想自己的成绩怎么样,是否能过线,就一股脑的准备就行了。
复试书目的选择
工程学院官网上推荐的是刘先锋主编的《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第二版,这一本书,就我亲身体验来说,内容编写比较混乱、前后名词不一致、术语的前后解释不一致等等,有很多问题,可以说使用的体验极差,在看这本书时晕头转向,分不清重点,有将近一半的内容和SQL Server有关,需要上机操作。但是就今年的复试情况来看,今年网上复试是所问的问题,全是出自这本书(鉴于法律关系,我在此不会透露复试具体情形及真题),复试之后那些自作聪明,选择别的参考书的同学,基本上大受打击。所以复试是要完全依赖官网推荐书目的。
我们再来看看别的书,比如王珊教授的《数据库系统概论》,这一本书我在复试准备时也买了。个人感觉是这本书的条理十分清晰,容易理解,特别适合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作为补充资料。而且其中的重点,书中都用粗体标出,不用自己去揣测重点。
复试准备的过程
我复试是在成绩出来之前就已经开始准备了,我选择的是刘先锋主编的《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当时看的时候,第一遍是浏览,在浏览的过程中把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专有名词和术语标出,比如:数据、数据库、DBMS、事务等等。我第一遍大概是花了十多天,一天也就看20页左右的书,这主要是在家学习劲头不足

在第三轮复习结束后,我开始看王珊的《数据库系统概论》,一天40多页,大概花了7~8天看了一遍。之后就背诵书中的粗体部分。直到4月25日复试线出来,我大概已经可以做到上午背100页《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下午背100页《数据库系统概论》。进入五月份,更是两天背一轮,到复试正式开始时,我两本书大概各自背了15+、12+遍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还有点对自己感到惊讶,是什么样的毅力支持我坚持下去。
在确定网上复试之前,我也开始找题做。《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书中的每一道课后习题我都认真去做,不会的就直接百度,答案都用笔写在书上。之后还找了网上有的一些关于数据库系统的考试题,有复试题,也有模拟题,在复试之前我大概做了不下十套试卷。当然主要是关注里面的简答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等,计算题我只是到考前3~4天时,采取认真看了看,因为想着网络复试不可能考计算题,当然最后打脸了,我复试时老师问了我一个计算题(内容不便透露,见谅),还好我有所准备,很快解答出来。
这个主要是由于今年疫情影响,考研战线拖得很长,往年一般是2月10中上旬出初试成绩,3月22、23日复试。差不多一个多月的准备时间。所以在这里不建议你们像我一样真的去背20~30遍的书,背个三到四遍足以。
自我介绍与面试
这个往年官网上复试细则要求进行1~2分钟的英文自我介绍,但是今年有所变化,今年还有英文问答,老师给出英文的专业问题,考生用英文作答,这个主要考查的是英文表达能力,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并不大。
面试时要有自信,不卑不亢的,对于老师提问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快速回答,简洁明了,不要扭扭捏捏的,既耽误时间,也给老师带来不好的印象。
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在自我介绍时,如果写了对某一前沿技术领域感兴趣,老师可能会向你发问,询问你对该领域的了解和认识,在此不建议考生表明对高精尖领域的兴趣,比如:云计算。除非你真的熟悉。这是一把双刃剑,表现得好,会很加印象分,表现不好就凉凉。注意权衡。
导师选择问题
导师是需要抢的,先到先得(当然不排除老师人已满或不想要你)。可以的话,尽量在知道自己能参与复试之后,就立刻邮件联系导师,表衷心。

以上就是我复试准备的经验,有付出就有回报。我背了20~30遍的书,最后复试成绩91.4(满分100),复试成绩在整个工程学院第一(包括学硕在内)。加油吧,我未来的学弟学妹们,南湖校区的美食街、时尚城在等候你们的光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