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外吧 关注:48贴子:4,454
  • 10回复贴,共1

【小年剧本·第十六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十六幕:因浙贝母及当日悫妃松吉氏藜芦所牵扯出的事宜,小年认为在宫中应该多学习多进步,于是在全裕定贵妃同意后,不时往永寿宫跟全裕定贵妃学习药理。(锡临小年,林佳如英)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0-05-23 15:06回复
    (宫中行事,多得是犹未可知。而眼下我怕唯一能做的,不过是广采众家之长。我虽生来平庸,但愿日就月将。)
    (故而今日再访永寿,并不为兰香满径,而是好奇那高高摞起的医书里,都藏着怎样的故事。)
    (或许今日之后,我亦在故事里。只是此时,我背着炎炎夏光,等待着故事的开始。)定贵妃可得空儿嘛?
    @贴吧用户_7ERP7eZ🐾


    2楼2020-05-23 16:44
    回复
      【之前早早听得小年说起药理一事,诚然,于紫闼之中,得一技傍身总好过平白天降灾祸,且自己亦毫无防备心。于是闻得小年想法后,嘱咐宫人早早的将平素翻过的医书整理出来,对着一摞书脊发呆时,闻得丽音入耳。】
      来啦?快坐。
      【小婢沏茶的功夫,索性将那一摞书推至人面前。】正盘算着,今日从何讲起。


      3楼2020-05-25 10:09
      回复
        (我借她的笑眼,窥见我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眸——我大抵是敬她的,早在西六宫的甬道下,已知她久处兰室的清雅,尔后经浙贝母一事,更知她的运筹帷幄。)
        (而深宫内的女人,除却算计与筹谋,更该有一才一技之长。)娘娘博览医书,以您为师,是我的福分了。
        (微微一笑,舒眉又一叹。)只可惜我瞧着它十分晦涩,难懂的很。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05-25 16:25
        回复
          【从高高一摞银编的顶端拿过一本,大致浏览着,试图与她寻一本常用的药理等等,太过于偏僻也是无用。一壁闲翻,一壁说着。】好像从来不曾与你讲过,我为何自己翻这医书。
          【将手中册以掌心按压平了,这才又接了话。】儿时阿玛常卧病,家里药味也不曾停过,被熏得久了,也就懂了一些。【久病成医,总是没错的。】


          5楼2020-05-27 12:19
          回复
            (我的眼风停在她手边——似是窥探一般缠绕上那高摞的医书,而其中的些许犹豫,便消散在她随后那一句话里。所谓的轻而易举、信手拈来,不过是曾负重而行。)
            (若要岁月静好,便需终日乾乾。)
            (一时静默,终于又找回自己的声音。)娘娘……(未再多言,大抵无需宽慰,因她披甲执戟,是当敬之人。)娘娘至孝之人,故而名遂身成。(话题一转。)是了,或许便从风寒之症看起?


            6楼2020-05-27 14:04
            回复
              我也是这般想,平日里染上风寒本也是常事。【手边书展平了,方掉了个,递给对面人,想来啃医书本就非易事,且又不能同神农尝百草那般,切身体会了,才习的透彻。】
              风寒本就百病之长,且易于他邪相合。【发热鼻塞喉痛等,症状颇多,须得对症下药,才能好的快些。】症状不同时,用药亦有差别。


              7楼2020-05-28 02:34
              回复
                (提风寒之症,是因她说起自身,我因而恍然,我与周延便是因风寒而知浙贝母,既以它始,便由始至终,皆以它为先。)
                (话音方落,她已接下后话,口中娓娓道来,显是博采众书,与我相应,高下立现。)
                (于是唇边弯了个弧度,眼中却是沉静认真的。)是了,娘娘上回给的书里,我也看到有束表和袭肺的区别。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0-05-28 08:06
                回复
                  若真要仔细区分症候,三两日想是不够的,好在尚算常见病,再结合平日所见的实例,想来比旁的容易记一些。【往年幼时,尚疑惑这医馆的大夫,为何皆是白发老者,且越是有名气之辈,越是两鬓斑白。】
                  不过我懂得这些,也仅是入门,太医大夫们懂得更多的,都是经验之谈了。【疑难杂症遇上的多了,自然烂熟于心。】


                  9楼2020-05-30 13:10
                  回复
                    (闻她细细道来,不由无限怅惘,又记起一句——宜未雨而筹谋,勿临渴而掘井。)
                    (未再多言,只听她感慨,不由应上一二句。)是了,卖油翁沥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便是这般道理了。(而后,便是在柔润的日光里翻动书页。或许岁月静好,便当如是。只可惜手中并非闲情雅致,而是所谓的积谷防饥。)


                    10楼2020-05-30 13:26
                    回复
                      10
                      是这般没错了。【虽说未曾想自己也能同卖油翁那般,熟能生巧至此,然岐黄之术多是为了平日里多留一个心,以防相克之物入口,更于平时预防些如风寒之症一般的病症了。然本就并非必备之技,她有心多一技傍身,我自当仔细相授。】
                      【细细同人讲这风寒之症,不觉几个时辰方过,约好了下回再学,后话不提。】


                      11楼2020-06-01 16: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