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场“生命化”就是生命的在场。什么“是生命的在场”?举个例子说,比如关于“谦虚”。如果有人写了一部《论谦虚》的书,写好后到处请人鼓吹,让媒体炒作,说这书写得如何如何高明,如何如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样“论谦虚”的人一点都不谦虚,他论谦虚便是生命不在场,谦虚同他的生命状态毫无关系。当然,真正的谦虚也不是那种有意想给人留下一个谦虚印象的行为,而应当是一种生命情调或精神境界的自然而然地流露。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他讲的就是这种生命在场而自自然然的道理。我再打个比方来说什么是"生命化”,各位可当作一个小笑话听听。如果有人写了一部多卷本的《论沉默是金》的书,想想这会是一件多么富于滑稽感的事。作者是主张“沉默是金”的,他却用一部多卷本的鸿篇巨制来论证它,他的生命和他的主张完全是脱节的,这就是生命不在场。老子倡导“不言之教”,他写了五千言的《道德经》不过是“"强”(勉强)为之“言”,并且一开始他就说了“道可道,非常道”这样的话,提醒你千万不要把自己用以领悟“道”的真切生命困在论“道”的言词上。禅宗一向看重在真实的生命体悟中明心见性,因此主张“不立文字”,从不以繁琐的知识性的谈论为能事。我这样把老子和禅宗提出来说一说,不是要大家去信奉老子的学说或禅宗的佛旨,而是要以此说明“生命化”就是真实的生命践行同践行者的所言所信的一致,就是让自己信从的道理活泼泼地展现在自己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