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测站管理 立足水文发展
近年来,省局就整顿基层测站站纪站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水文测站的面貌大为改观,但仍不容乐观。作为基层测站负责人,我感受很多。在此就测站管理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共勉。
首先,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从测站现状上来正视问题。
水文测站环境比较差,但经过近几年的改造部分站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该配置的基本上已经配置,真可谓硬件硬了。但是我们的职工思想素质是否也与时俱进了呢?我们的管理水平是否跟得上新形势发展要求呢?我们能进行办公自动化工作、能适应水文信息化发展吗?可以明确的说,不能。这就与我省2010实现水文信息化的目标形成巨大反差。所以,在硬件越来越硬的情况下,怎样让软件不软是今天我们测站面临的问题。
目前,测站职工文化层次偏低、结构单一、年龄偏大,其中40岁以上的职工占60%以上。思想不够解放,对于新事物接受较慢,竞争力不强。其中一大部分没经过专业培训和系统的学习,甚至有一半以上的人不会操作计算机。
在思想观念上,缺乏忧患意识。由于大部分测站职工生活、工作在远离城市的山沟里,他们长期以站为家,忍受着夫妻分居的痛苦与不便。说实话,他们敢于面对困难、更不怕与洪水作斗争,很多人以敬业、进取的精神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但是可能由于接触面太窄的缘故,即便是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大部分人还停留在“测、整、报、算”的传统水文上,认为看看水位、测测流量、搞搞整编就OK了,根本没有危机意识、忧患意识。
从精神状态来看,他们呆在单一的环境里,缺乏与大众的交流,久而久之,有一部分人在思想上变得僵化,在行动上产生惰性,失去了参与社会的激情,更失去了加强学习的积极性,好像社会的高速发展与自己无关、水文面临的挑战与自己无关,没有了追求、没有了斗志,严重缺乏战斗力。个别人甚至觉得,反正工资不少,错误不犯,干了几十年,没有功劳有苦劳,你能把我咋样?感觉像“死猪不怕开水烫”。
其次,我们应该站在现实的高度从水文发展上来分析问题。
虽然测站很小、人员也就那么三五个,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工作是一环扣着一环,你必须要面面俱到,不然一步不慎,全盘工作就出现被动。今年是水文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年。作为测站,不仅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搞好防汛测报工作、确保安全度汛,而且要大力配合信息化建设,还要沟通地方关系,如果不加强管理,势必会顾此失彼,出现一团糟的局面,那将严重影响测报工作和信息化建设进程。
少数测站职工的综合素质偏低,单兵战斗能力不强,没有主人翁意识,主观能动性差,很多工作还要靠严格的制度来约束。如果不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工作的开展就没有保障,最后必将变成一潭死水。
在测站管理方面,很大程度上还是测站站长头发胡子一把抓、事必躬亲,有时候是站长不动没人动、站长不干没人干;或者是独断专行、不以身作则,缺乏人文管理理念,导致职工牢骚满腹、意见不断、矛盾重重,严重影响着测站的整体积极性,有悖于构建和谐水文。由此可见,加强测站管理具有现实性。
现在,测站生活条件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测验手段日新月异,“花园别墅新站房,老板桌椅亮堂堂;测报升级现代化,水文未来有希望”。面对如此快速的发展,水文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如果不转变,发展就必然会滞后于其他行业。而加强人性化管理正是促进观念转变的有效途径。
社会发展的优胜劣汰决定了加强水文队伍作风建设的必要性。对于这样一支队伍,唯有以科学化管理来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每一个人意识到自身处境的危机,意识到只有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保住自己的饭碗。
《水文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水文事业进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这样有了很好的法制环境就可以更好地推进规范化管理进程。所以,加强测站管理也具有必要性。
近年来,省局就整顿基层测站站纪站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水文测站的面貌大为改观,但仍不容乐观。作为基层测站负责人,我感受很多。在此就测站管理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共勉。
首先,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从测站现状上来正视问题。
水文测站环境比较差,但经过近几年的改造部分站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该配置的基本上已经配置,真可谓硬件硬了。但是我们的职工思想素质是否也与时俱进了呢?我们的管理水平是否跟得上新形势发展要求呢?我们能进行办公自动化工作、能适应水文信息化发展吗?可以明确的说,不能。这就与我省2010实现水文信息化的目标形成巨大反差。所以,在硬件越来越硬的情况下,怎样让软件不软是今天我们测站面临的问题。
目前,测站职工文化层次偏低、结构单一、年龄偏大,其中40岁以上的职工占60%以上。思想不够解放,对于新事物接受较慢,竞争力不强。其中一大部分没经过专业培训和系统的学习,甚至有一半以上的人不会操作计算机。
在思想观念上,缺乏忧患意识。由于大部分测站职工生活、工作在远离城市的山沟里,他们长期以站为家,忍受着夫妻分居的痛苦与不便。说实话,他们敢于面对困难、更不怕与洪水作斗争,很多人以敬业、进取的精神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但是可能由于接触面太窄的缘故,即便是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大部分人还停留在“测、整、报、算”的传统水文上,认为看看水位、测测流量、搞搞整编就OK了,根本没有危机意识、忧患意识。
从精神状态来看,他们呆在单一的环境里,缺乏与大众的交流,久而久之,有一部分人在思想上变得僵化,在行动上产生惰性,失去了参与社会的激情,更失去了加强学习的积极性,好像社会的高速发展与自己无关、水文面临的挑战与自己无关,没有了追求、没有了斗志,严重缺乏战斗力。个别人甚至觉得,反正工资不少,错误不犯,干了几十年,没有功劳有苦劳,你能把我咋样?感觉像“死猪不怕开水烫”。
其次,我们应该站在现实的高度从水文发展上来分析问题。
虽然测站很小、人员也就那么三五个,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工作是一环扣着一环,你必须要面面俱到,不然一步不慎,全盘工作就出现被动。今年是水文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年。作为测站,不仅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搞好防汛测报工作、确保安全度汛,而且要大力配合信息化建设,还要沟通地方关系,如果不加强管理,势必会顾此失彼,出现一团糟的局面,那将严重影响测报工作和信息化建设进程。
少数测站职工的综合素质偏低,单兵战斗能力不强,没有主人翁意识,主观能动性差,很多工作还要靠严格的制度来约束。如果不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工作的开展就没有保障,最后必将变成一潭死水。
在测站管理方面,很大程度上还是测站站长头发胡子一把抓、事必躬亲,有时候是站长不动没人动、站长不干没人干;或者是独断专行、不以身作则,缺乏人文管理理念,导致职工牢骚满腹、意见不断、矛盾重重,严重影响着测站的整体积极性,有悖于构建和谐水文。由此可见,加强测站管理具有现实性。
现在,测站生活条件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测验手段日新月异,“花园别墅新站房,老板桌椅亮堂堂;测报升级现代化,水文未来有希望”。面对如此快速的发展,水文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如果不转变,发展就必然会滞后于其他行业。而加强人性化管理正是促进观念转变的有效途径。
社会发展的优胜劣汰决定了加强水文队伍作风建设的必要性。对于这样一支队伍,唯有以科学化管理来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每一个人意识到自身处境的危机,意识到只有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保住自己的饭碗。
《水文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水文事业进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这样有了很好的法制环境就可以更好地推进规范化管理进程。所以,加强测站管理也具有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