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禅录影吧 关注:481贴子:137,695

「雲在青天水在瓶」一讀《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06-02 13:39回复
    「非福田,非不福田。非应供养,非不应供养。非取非舍。非有相非无相。」成了佛可以种一切众生福田,是什么田?都不是。因为什么都不是,所以可以种众生福田。佛不是你求他、供养他才理你,如果佛是这样子的,我第一个不信他。佛菩萨不是这样势利的,真正佛菩萨是你求他也度,不求他也度。所以非应供养,非不应供养。不是抓住,也不是空掉。不是有个相,也不是没有相。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0-06-02 16:12
    收起回复
      「世尊,如来身为若此,作如是观。以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他说,佛法就是如此,有这样的观点,才是真正的佛法;与这样的观点不同的,都是邪魔外道!这里说的如来身是法身,就是形而上学说宇宙万有的本体,本体就是如此。光明、黑暗,善恶,来去……等等,都是现象,不是那个能生现象的自性。所以这一切现象境界都不是佛。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06-02 17:12
      回复
        所以维摩居士再说,舍利弗,你认为有「没」,以为有什么事或物灭亡了,那是骗人的,只是物理败坏的现象而已。相反的,你认为有「生」,以为有什么事或物生出来了,也是骗人的,只是物理相续的现象而已。那个能思有没有生的才是道,就是佛,是不属于生灭的。所以,维摩居士讲,菩萨虽然肉体败坏了,他的法身仍然在此为善。菩萨虽然肉体生出来了,也决不做任何一点小恶。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06-03 20:33
        回复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诸大众:汝等且观妙喜世界无动如来,其国严饰,菩萨行净,弟子清白。」释迦牟尼佛就招呼大家来看,这妙喜世界无动如来国土的庄严美丽,当地菩萨的心地清净,没有染污,以及弟子们的身心清白干净,所以才有这样庄严的净土。这个不动的境界就是《楞严经》中的偈子所说的:「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0-06-04 13:30
          回复
            「佛告舍利弗:汝见此妙喜世界及无动佛不?」佛告诉舍利弗,你看见了妙喜世界和无动佛吗?
            「唯然!已见,世尊。愿使一切众生,得清净土,如无动佛。获神通力,如维摩诘。」舍利弗说,是的,见到了。我愿一切众生都能得到自己的清净土,像无动佛一样的真空境界。也愿一切众生起用的时候,能达到像维摩居士一样的神通境界。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0-06-04 13:44
            回复
              这里提到读经,小时候长辈就说读书要入藏。后来学佛了才理解到,是要读入阿赖耶识,藏识。你能入藏的话,不但一辈子不忘记,下辈子也不会忘记。苏东坡的名言「书到今生读已迟」是真话,有些古书我拿来一翻,内容就了解,也都记得住,就好像以前读过的,可是我知道自己这一生中,确实没有读过。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0-06-05 11:19
              收起回复
                「降伏外学,摧灭魔怨。」能做到避恶开善,就可以「降伏外学,摧灭魔怨」。魔也好,鬼也好,都是怕善人的,做了善事,你的阳刚之气就大了。我有个老朋友,专去传说中闹鬼的地方,甚至还烧香请鬼现身给他看一看,可是个一辈子就没碰见过鬼。因为他的阳气太强,是常常行善之故。你行恶,阴气就重,那魔就会被你所吸引。一个不打牌的人会有人常来兜他打牌吗?这个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在找趣味相投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0-06-06 10:24
                回复
                  「修治菩提,安处道场,履践如来所行之迹。」菩提是觉悟,所有的地方都是道场。很多人埋怨自己没有一个好的修行环境,告诉你,我刚刚来台湾时先到基隆,作点生意,一个晚上一万两黄金没有了。我只有去租个小房间住,一家四口挤在里面,还要放一张公事桌写文章,吃饭也在上面。打坐时把桌面一清,就爬上去打坐,那就是我的道场、饭厅、办公室、书房。富贵贫贱都一样能过。有时知道明天没有米了,今天晚上到明天还有六七个钟头,先睡觉再说,不管明天的米!它自然会来的,算不定半夜一场大地震什么都下去了,急什么呢?这就是「安处道场」。如果要环境对了才学道,我们这里的环境很好,怎么也没有几个人真在学道啊?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0-06-06 10:30
                  回复
                    所以修行不要挑时间和地方,不管在哪里,你心一安定,就对了,就「安处道场」,不用外求。能做到这样了,才是跟着佛的脚印走,才是学佛。如果不能「履践如来所行之迹」,照着佛走过的路线前进,你再怎么听经也没有用。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0-06-06 10:34
                    回复
                      这里提到许多供养的物品,包括用妓乐供养,就是又唱歌又跳舞的。现在很多女士以为去道场不好穿得花花绿绿,我说有什么不好?还要擦口红擦粉呢!诸佛菩萨的像,哪个不穿戴得珠光宝气的?庄严不是在外表,是在心。你心不干净就不庄严了,那道场也不庄严了。所以有人要点香,我说香有八种,你在室内烧香只是一种香,会污染空气,所以最好不提倡。要点香也最好能用卧香炉,直插的香不小心倒了,会引起火灾。这些都是常识。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0-06-06 11:09
                      回复
                        「善分别义,顺菩提法,众经之上。」为什么上面刚说不可以分别,这里又说善分别?其实并不矛盾的。本经开头时就讲过,「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修证到了的人,并不是不可以用分别思想,因为他的分别思想念念皆空,不会停留,不会染污的。第一义是无义,实相之义。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0-06-08 11:20
                        回复
                          「入大慈悲,离众魔事及诸邪见,顺因缘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空、无相、无作、无起。」这段是大法,你不要把它当经或当佛学看,实际上它把佛法都传完了。能够懂得一字皆无的清净大法,才能入大慈悲境界,离开魔事及诸邪见,能顺缘起性空的因缘法。什么是顺因缘法?是遇事不要怨天尤人,一切都是业报,能痛痛快快地还债,就是顺因缘法的表现。所以张拙悟道后作的偈子:「随顺世缘无罣碍,涅槃生死等空花。」一切总归是八个字「物来则应,过去不留。」顺因缘法到底,就是上面说的顺菩提法,就悟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0-06-08 16:04
                          回复
                            「依于诸法实相之义,明宣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之法。」真正的法供养就是真修持,能够见到性空,依诸法实相无相的义理,弘扬无常、苦、空、无我的寂灭法门。但是我们要注意,无常、苦、空、无我,只是佛法的一半,是小乘证入涅槃之道。佛他老人家自己要涅槃时,说了另外一半:常、乐、我、净,正好是相反的。佛这个时候说的是得道的本体,即空即有,非空非有。虽然如此,大小乘都是要以无常、苦、空、无我为根基,连这个都没做到,也不用自我标榜是什么大乘。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0-06-08 16:53
                            回复
                              因为行就生出识,识就是心意识,就会有了别知觉。然后一连串下去,缘就是挂钩,十二因缘就像十二个连环,一个钩住一个。假使能解开其中一个环,其它十一个环就都好办了。
                              佛告诉我们,要了生死,就要了一念无明。能明白了,能悟了,自然会有光明出现,不过不是有相之光,是无相光,佛学上叫常寂光。佛永远都在常寂光中。我们这里不能详细讲十二因缘,否则要拖得很长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0-06-09 09: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