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界一般将汉代中原地区的器物称为汉式器,所谓汉式铁剑,即指两汉时期中原地区流行的铁剑。以前林寿晋先生在研究东周时期的中原铜剑时,提出了“周式剑”的概念。汉式铁剑与东周式铜剑的流行时间相承接,流行地域大体重合而有所扩大。从型式、外装、渊源等也是明显有传承下来的痕迹。

青铜剑的兴盛期约当春秋中晚期和战国时期,但是早在铜剑兴盛之前,铁剑就已经出现了。1990年在河南三门峡市上村岭虢(guo一声)国墓地发掘了西周晚期的2001号大墓,从墓中出土一件铜茎玉柄铁剑,经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史研究室鉴定,其剑身系以块炼铁锻制而成。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一件铁剑,也是最早一件人工冶铁制品,不过在整个春秋时期,甚至到战国早期,铁剑的使用却非常有限。直至战国中晚期,在楚、燕等国才开始较多地使用铁剑,剑型也发展为长1米左右的长剑,从而动摇了铜剑的主导地位。
入汉以后,在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背景下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冶铁业有了很大发展,铁器的使用大量增加,在生产工具和兵器方面都迅速取代了青铜制品。剑也是如此。铁制的长剑在西汉前期就完全取代了战国以来的青铜短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