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3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3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7.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9.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4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3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7.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9.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4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