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吧 关注:139贴子:1,472

一战南京师范大学2020教育学311考研(德育学)考研经验分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战南京师范大学2020教育学311考研(德育学)考研经验分享
最好的年华应该拿来投资自己,而最好的投资就是学习,不要说我不敢、我不行、我年龄太大等,自己的路自己走,一切都存在可能性,有梦,什么时候都不晚!


1楼2020-06-06 14:04回复
    2017年6月毕业于一所双非学校,那时的我还很迷茫,在2年多的职场历炼后,我更加明确了人生方向后,去年5月决定辞职考研,与很多毕业之后再考研的朋友一样,我们压力会更大,当然动力也更强!
    我基础很差,应该说是没有任何基础,专业课完全没有接触过、英语大学后就没有碰过,我是理科生,政治这种东西高二分班后就没有管过了,再加上工作一直很忙,很久没有潜下心去学习了,然后还想考南师大,我家人都说我不要眼高手低了,选个一般的学校就可以了。
    但我依然想选南师大!


    2楼2020-06-06 14:06
    回复
      我为什么要考南师大?
      自从送弟弟去南京读书之后,我就被南京深深吸引了,这样一个城市的历史韵味让我很想在这里求学,生活。南师大又是一所大师云集的师范院校,走进校园,你就会发现学习氛围特别浓厚,在这里学习一定会很幸福。我不想考个所谓的容易的学校来将就自己,我要坚持我的心动,我愿意为它付出代价,包括为了省下钱去报辅导班,考研期间我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没有逛过一次街。
      为了考上南师大,我真的有把南师大的照片收藏在手机里面,要松懈的时候拿出来看看,还蛮管用的,事实证明,南师大真的很公平,只要你努力,就一定有很大的机会。学妹们也可以找一个方式来提醒你哈哈。

      这张图片放了手机封面半年


      4楼2020-06-06 14:10
      回复
        喜欢正能量的学姐 但是我有很多考研上的困惑 想请学姐解答 学姐我想加你


        5楼2020-06-06 14:13
        收起回复
          我的初心也就是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相信每一个考教育学的人都是有一份教育情怀,也都有自己的一份故事,我想在你研途路上给予你一份力量,我希望那些像我曾经一样迷茫,纠结的朋友可以大胆一点,去走你想走的路,虽然一个人可能有点孤独,但是也别样美丽!
          走过一年的考研之路,我也想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作为一个毕业三年、双非三跨教育学的理科生怎样在习半年时间顺利进入复试,盼望你们能够有所收获! 接下来我会从政治、专业课、英语的复习规划上来为你们分享我的经验!


          6楼2020-06-06 14:14
          回复
            一、我首先想分享我的专业课复习规划
            专业课重要性
            学弟学妹们应该都听过一句话,得专业课者得天下,能拉开差距的也是专业课,因此在整个备考过程,我花了2/3的时间在专业课上,去年从考场上下来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选择题考的很细很细,而且还考了19年新增加的知识点,出题挺灵活的,辛亏之前这些内容都有准备过,答题的时候还算比较顺利。我是跨专业,然后南师大竞争也很大,我不能拿自己去试错,查资料的时候留意到用心教育公众号,上面有很多关于教育学考研的干货,也有很多我不能查到的信息,加上它的课程是全程直播,性价比还不错,我觉得比较适合我,因此我决定跟用心学习。


            7楼2020-06-06 14:14
            回复
              从0开始,专业课最终210+,我觉得每个阶段做好规划很重要,我接下来会分享四个阶段的内容。
              基础强化提高冲刺哦


              8楼2020-06-06 14:14
              回复
                (1)5-6月 基础阶段
                我5月才开始正式准备,比班上很多同学晚了很多,因此除了跟直播做笔记之外,我又回听了2遍基础阶段的知识,重复听我觉得理解更深了,说实话,刚开始学习时我特别不习惯,感觉太孤独了,一天要学习8小时太难了,我坐立不安,很难进入状态,而且老师上课时强调框架式学习,。这个当然不能成为我退缩的理由,我后面就不带手机去自习室,硬是让自己一点一点静下心来学习,随着学习状态的深入,一个月后我慢慢上轨道了。基础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把这些知识点全面掌握,不理解的地方要反复看,不能打马虎眼。

                初期不书写很潦草、笔记很乱、基本上是抄书,可以看出来我是个跨考的理科生了吧


                9楼2020-06-06 14:14
                回复
                  (2)7-9月 强化阶段
                  分为三个部分,画框架做每日训练背诵
                  暑假是一个非常黄金的阶段 我的笔墨也会更多


                  10楼2020-06-06 14:15
                  回复
                    画框架:由于基础阶段学习比较认真,到7月我也能感觉到自己有明显的进步,很多课上重复强调的知识点基本上记住了,然后这个阶段我开始不看老师的框架,也不抄书上的框架,我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把一些比较容易搞混的知识点放在一起,相近的一些表述如果可以合并的话就合并。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整理框架,整完后感觉这些知识点终于可以一块一块的放进脑子里面了,那一刻才觉得这些知识终于可以学完了。(这份框架比上面那个好一些了吧


                    11楼2020-06-06 14:15
                    回复
                      专题训练:因为教育学的题量都很大,对写字质量和速度都有要求,因此8月开始班主任就带我们进行专题训练,那个时候学姐说,只要每天都坚持的人,考试一定可以考上,当时我知道学姐是为了鼓励我们,但是我还是每一天都坚持了,上考场后拼命写,在考试结束前10分钟答完题目,145天没有白练,如果不练的话,我肯定是做不完题目的,更不要说是把字写好。所以你们也要训练哦。

                      这个很重要,孰能生巧,平均一天一支笔芯是需要的,越写越快,越准


                      12楼2020-06-06 14:16
                      回复
                        背诵:9月份我开始背诵了,因为自己画的框架还是不满意,我又花了15天时间重新梳理了框架,背诵的时候也是先背大框架再到小框架再到细节的地方,第一遍背的比较细,也背的比较慢,第一轮背诵花了32天。

                        背诵完一个知识点花多久,我都会计时,节约每一分钟


                        13楼2020-06-06 14:16
                        回复
                          (3)10月 提高阶段
                          做真题:10月,我才开始做真题,前几年的真题选择题比较简单,做到2010年之后就发现难度在增加,错误率也增加了,因此我不再一年一年做,而是一门一门分开做,这样更有针对性,也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没有学好,哪些地方容易出题,出什么题?这时候需要回归课本进行补习。311的10年真题,基本上10月做了1-2遍,基本熟悉了311出题的套路。10月背诵第二遍时你还会发现第一轮背诵的东西会遗忘很多很多,但是你再背一次速度就快了很多,理解又加深了,第二轮背诵我花了25天。
                          吃透真题 吃透真题 吃透真题 吃透真题 吃透真题 很重要!!!


                          14楼2020-06-06 14:16
                          回复

                            10月份开始会做一些对比了


                            15楼2020-06-06 14:17
                            回复
                              (4)11-12月 冲刺阶段
                              11月开始,很多人心态会开始不稳定了,很多人会开始放弃,因为觉得准备的不充分,会觉得考不上等等的,这个时候大家千万不要受到影响,都坚持到这个时候了,肯定要走完全程的,这个时候也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时机,我11月开始每天背诵四个小时专业课,晚上再默写30分钟,然后真题继续做第三遍第四遍,并卡定时间,限时做完,有的题不会做的也得自己编上去,反正一定要写满。11月月底时可以一次性默写整本书的80%的核心内容了,然后也完成了第三轮的背诵,用时24天。
                              每天都要做每天的背诵计划!!!

                              每天背诵计划


                              16楼2020-06-06 14: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