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辉照海月吧 关注:9贴子:933
  • 8回复贴,共1

【第十二幕】赫舍里穆衡、乌苏广开、穆为巘(书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时间:正观七年六|月~八月
地点:淮安漕务总督部院、西千步廊|都察院
人物:赫舍里穆衡、乌苏广开、穆为巘(书信)
内容:穆衡另推“屯田救漕法”,建议在华北地区督旗民如东南圩田式进行耕屯,广招原漕丁,及其他东南习水田法者参加屯田,以屯代漕,以期永罢漕弊。梁文举一干人反|对,推行受阻。穆衡早看梁文举不顺眼,只是不知他为何人牟利,遂写信给穆为巘请他查其来路。另一边让广开继续盯着漕丁,暗中摸出一条利益链来,梁文举是顶端。穆衡疑梁文举只是工具人,极有可能与冯案关连,想继续观望以便一网打尽,又以此复函穆为巘,让他按兵不动,事竟之日再行检|举弹|劾。


IP属地:中国香港1楼2020-06-06 21:47回复
    @李诲 @贴吧用户_7ZUK8XX @穆为巘


    IP属地:中国香港2楼2020-06-06 22:04
    回复
      答漕督书
      初二日接手书,意在屯田利民,窃以为良策也。而梁氏晓晓,恐不能尽体公意,是故修书来告,以期能一窥心境。某甫之京,详加参订,考录无暇,乃得其迹,梁氏早充东南重臣,巡抚江苏,后以考绩为上,迁转两江,总督诸事。大凡臣工迁转,事由种种,皆有笔录,兰台所留,无出怡王之推。私以为,当为怡王廊下臣。今公欲详阅,但为公陈述之。建昌初,赐同进士出身,累迁秘书院检讨,四川合州知府,后以丁忧,三年归丧,迨其毕,仍委原差,沉浮上下,未有晋图,后盗贼滋炽,安民不利,左迁浙江温处佥事,期间多有风骚诗赋,流传江南。又委杭州府教谕,献宋缮本百余卷,助修国史,遂得待诏翰林,充户部主事。十数年间,加兵部右侍郎衔,巡抚江苏。其人履历,大抵如是,至于迁转之速,亦宜有玄妙在兹。希公审之,察之。为巘顿首。


      3楼2020-06-30 10:57
      回复
        穆衡第一封信:
        重湖亲启:
        江南漕弊延绵久矣,且波及甚广,日前你代天子巡查想必已有所感。然漕务之难,无非天灾与人祸。人祸可免,天灾难避,故只能穷则思变,励精图治。黄河常年淤积沉沙,以致河道阻塞不通,是为延耽漕运之大碍。我朝不通海运,今欲行“屯田救漕”之法补河运之弊。此法拟于直隶等地督民如东南圩田式耕屯,并遣散部分漕丁招为耕农,东南习水田法者亦可迁丁至此屯田。
        以屯代漕,可免去因河运不通而导致的回空延误。遣散漕丁为耕民,杜绝扰民之事,更凭田垦衣食无忧。原有漕运事务移交商船行事,受青帮制约,省却许多教导监督之责,于漕务顺行,杜绝陋规,大有裨益。
        然梁文举等人携多人反对,此政令推行受阻。此人自我莅淮安掌漕务,便处处与我为敌,深以为其背后另有他人指示,或类冯敬熙之流,鱼肉江南以营私囊。君在中枢,或可代我一查,梁文举之履历,及同何人往来密切。此事须秘行,万望襄助。顺颂时祺。
        赫舍里穆衡
        正观七年六月初五书于淮安


        IP属地:中国香港5楼2020-07-02 15:15
        回复
          穆衡第二封信:
          重湖亲启:
          来信已收悉,内容详阅,业已了然于心,多谢为此事奔波辛劳。我近日留意漕臣漕丁动向,亦有所获。冯虽落网,然漕弊犹在,上至督粮官下至漕丁皆有层层勒索之举,络绎不绝。所获之银钱,又按五五分,由梁氏抽利。是以两江之暗利,泰半入梁氏私|囊,大致可断定无误。
          梁氏与我从无交集,却自相见之日起大为不和,我百思不得其解,今得君回函,方恍然大悟。梁文举恐非顶端,螳螂捕蝉,另有黄雀在后。梁氏敛财,恐是为他人盈库;阻我益民政令,是因断此财路而含恨在心。
          此人为江山祸|害,来日必除。然今之所见,仅为冰山一隅,未察之罪恐不逊于此。我等尚需蛰伏韬养,静待时机。望你继续代为留意此事,只需观察,无须求问,以免惹祸上身,也免打草惊蛇。纸短言长,珍重。
          赫舍里穆衡
          正观七年八|月初十 书于 淮安


          IP属地:中国香港7楼2020-07-03 00:52
          回复
            答漕督书
            初二日接手书,意在屯田利民,窃以为良策也。尝闻天下之公理,莫过于利民,此为孔孟之道缘由,亦历代诸贤圣之愿景,是故孔氏门人始著论语,孟子立说,切切于义利之语。而汉之董仲舒,始定天人之根源,莫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此皆入世之儒也。素闻大成至圣先师曾曰:听其言而信其行未若听其言而观其行。是故朝廷举人,文章虽为其要,考绩亦在其中,是两汉之选贤举能——茂才是也。


            8楼2020-07-04 18:26
            回复
              今公来书,大抵东南政之不行,弊在斯人,凡有所过,必有所因,了然梁氏,大抵能洞悉其行也。盖因而梁氏晓晓,恐不能尽体公意,是故修书兰台,以期能一窥其心境。某甫之京,详加探寻,,访古探微,考录无错,乃得其迹,梁氏其人早充东南重臣,巡抚江苏,后以考绩为上,迁转两江,期间总督诸事,颇得圣心嘉赉。余又咨之吏部,闻大凡臣工迁转,事由种种,皆有笔录,而兰台掌监察百官之事,所亦有所留,条条件件,无出怡王之推。私以为,当为怡王廊下之臣。
              今公欲详加参阅,但为公一一陈述之。梁氏建昌初,中第赐同进士出身,累迁秘书院检讨,四川合州知府,后以丁忧,三年归丧,迨其毕,仍委原差,沉浮上下,未有晋图,后盗贼滋炽,安民不利,左迁浙江温处佥事,期间多有风骚诗赋,流传江南。又委杭州府教谕,献宋缮本百余卷,助修国史,遂得待诏翰林,充户部主事。十数年间,加兵部右侍郎衔,巡抚江苏。其人履历,大抵如是,至于迁转之速,亦宜有玄妙在兹。希公审之,察之。为巘顿首。


              9楼2020-07-04 18:26
              回复
                再答漕督书
                上月去书,辄以急递速达,词句多白,略之又略,诚恐公不能尽晓其行迹。某日夜翘首以盼,以图东南安稳,三日五日辄寻门房,急递来否?终于今月十五日,又来公信,具已收悉,览之大快,几欲狂走,知公事将成,余心未尝不与公同气相合也,亦未尝不欣快之至也。若公在京,当与公烹羊宰牛且为乐,与君一饮三百杯。余尝闻咸若时,君臣相亲,君民相乐,乃有文王访太公负之八百步,乃有武丁傅说共耕畎亩之中,乃有周公旦握发吐哺皆以三数,悉可知亲贤近贤之心,诚宜若此类也。方今我皇|上开三代之气象,扫千年之妖氛,朝登明堂垂拱听政,暮坐枢阁负扆而治。与诸王大臣共商国是,厘定国本,于斯来算,业有九纪。


                10楼2020-07-04 18:50
                回复
                  然防微杜渐,未雨绸缪,不可为不慎也。《易》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是言几事不密则害成,以冯贼之贪欲,独揽漕运以为一家之私,上通之以图晋,下通之以害民,诳君蠹国,此非为巘一家之言,实为天欲亡其身也。而冯贼之罪,亦宜死之谢罪,我皇|上宽仁以治国,悲天悯人之心,不下于祖宗。亦念其年迈,改为徒刑而已。今阎王既去,小鬼便来。余恨冯贼之作为,亦恨梁氏之后继。当与公勠力同心,共克时艰。俟大患具去,辄漕河安泰,东南波澜不惊,为巘与公,乃至于有司庶民方能感喟皇恩。而今梁氏权大,公行事不易,前次去信,已列举其履历,荀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而今非一去之机,需另寻时机,以期能使其无反扑之力。


                  11楼2020-07-04 18: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