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100,714贴子:74,136,815

亚氏王将东侵牍 小臣翟道县西甲二燧燧长簪袅奏报,近有羌戎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亚氏王将东侵牍
小臣翟道县西甲二燧燧长簪袅奏报,近有羌戎至燧下以远掠所获“秦人”换购盐、布帛,臣依鲁国赎人之义,赎之。
不料其人入障,乎吐戎语,神态急切,甚为激动。如此再三,我等皆不识其言,方转用羌语,吾命识羌言者辩之,方知,其意为:汝等莫非不是希拉(腊)人?
其后吾命人数与语,始知其人为西土大国王者书记官,其国命希拉,本西土小邦,然其王雄略,行吴王吞越侵楚故辙,
先并同族诸邦如何,然后行魏氏武卒之法,练劲兵数万,东渡侵邻国波氏者,
波氏者东西万五千里,南北六千里,师百万,车万乘,仅数年竟为其王所并,然后其王西并艾吉,东吞身毒,此数国皆万乘,待回师于大雪山口遇涉沙海翻雪山胡贾,始知雪山之东有东土列国,其王有意东侵,乃遣其率武卒数百以胡贾为向导东行探路,不料过雪山,跨草地,东行近万里,及至流沙,向导死于热风,遂失方向,待出沙海人马折半,又无向导几经转折终为月氏戎所擒,入戎狄数年习得狄语,终为小部送至燧障换以钱帛。
闻其王欲东侵,下吏小臣特冒死上奏,请王上诸卿早做准备。
廷尉牍。
王(更元后)八年,廷尉左监奏:前陇西烽燧奏牍一事已审结,对比军吏、及所谓西国隶臣,供词、行迹等,以为事迹属实。
伏唯王上圣裁。
严君上西王东侵必败牍
臣奉王命数与西王臣语,以为西王不来则亦,来则必败。其因有四。
观西王臣言,西王得数倾万乘,实未托孙武子之臼。何也,盖西王前其国与波氏、艾吉通商贾、行旅数百百载,其言相通,俗相近,几如吴越,虽与身毒远隔万里然身毒与波氏通数百年,可谓知己知彼亦。然我中土,素不与西土通,虽偶有亡命胡贾贩丝帛于期间,然多至长城亭障之外则止,是不足以知我虚实。若来何以胜我?此其一也。
与西臣语,其王以类武卒之策,倾人社稷、数亡万乘,然承魏氏之弊,限于钱帛田宅,兵不过五万,骑不过万,虽并吞数万里得人丁无数,却如昔时吴吞楚一般,未及消化,无从统治,仅以区区钱粮以奉武卒,今虽过数载,料其以小邦临大国,必不敢多用异族之兵,吾料其兵必不足二十万,骑不足三万,多恐其武卒不能制以。而吾大秦行商君之法,力耕尚战,库有数年之积,若其东侵可征发百万,以积蓄与战数年,料以多击少,定能胜之。此其二。
西臣语其东来,越雪山,跨草地,涉流沙,经走廊,期间所过,多绿洲小邦,行牧戎狄,行程逾万里,期间所过邦国、部族无有万人一年之积,若如此西王东侵承不足滤,料其不计代价远涉万里,及至边塞亭障,必以人困马疲,到时精选一师,选一上将依亭障、坚壁清野,则西王辎重无所得,野无所掠,待其困顿或以财物为饵,或待其回师掩杀,则其师可覆其王可禽。此其三。
其王勇锐,常身先士卒,亲冒矢石,为此数被创,此不寿之相,非王者所应为。若其仍行亲征,吾等行勾践故策,伏勇锐之士,待两军交穀,行专诸、要离之事,(决死突击)。则其必覆阖闾之辙,只是其本壮年,未知有子否,若如此,恐非如吴国师败而以,恐有身死国灭之祸。此其四。
如此之三、四以大王之明,司马(司马错)之贤,相邦(张仪)之智,若能再使东方有事数年(连横互掐),则西王之侵承不足滤!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06-07 16:03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0-06-07 16:06
    回复
      2025-05-29 02:22:45
      广告
      矛长6-7米、铍长3米、戟长两米八,剑长89厘米—91厘米,盾高66厘米宽33厘米(底部19厘米)厚6厘米,甲为皮革合甲、夹杂鱼鳞金属甲(铜、铁都有),弩射150多米,车为驷马轻车。武备以足。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06-07 16:14
      回复
        哎,没人关注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06-07 17:09
        回复
          一个人玩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0-06-07 19:21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0-06-08 07:36
            回复
              看了很多人对秦人不足四百万人口,动员四十多万(长平)到六十万(灭楚)认为不可能,说粮食不够支持这么大规模战争,怀疑数据是号称假的,实际上我觉得不信的人大概是对商鞅变法耕战理解不透策所致。
              首先商鞅变法后秦国实行的是征兵制(义务兵役制),男子17岁在兵役簿上登记(赋籍),有了爵位56岁从兵役簿上除名,没爵位60岁除名,入籍后每年按规定时间抽调到(一般农闲)县里服兵役(接受军训),服役时间到解散回家(农忙了),在漫长的兵役期中,所有人并非脱产的职业兵(也有但不多),本职
              仍是种地。
              但兵役期间将有三次脱产时
              间,一为赋籍后头年新兵没任何军事常识,他们要接受为期半到一年脱产训练(不光训练,还得负责城防工事的修理等)。
              二为远赴边界戍边,为期一年,期满回乡;
              三要,卫戍京城,为期一年,期满回乡。
              因此秦常备军实际为10-15万,组成为两部分:京城郎卫(皇帝贴身侍卫兼军官团)卫尉(王宫守卫老兵选拔类似于如今志愿军)、卫戍部队(各郡县服脱产役的那般家伙)。
              秦国军费开支只要负责这十几万人就够了。
              那么史书上记载几十万人大战是假的啰。
              呵呵,你忘了兵役薄上那一百万预备役啦(人家每年有六十至九十天军训保持状态)。
              战时,大王拜将,另大将军率领京城卫戍部队(脱产服役的那群人)为核心出发,同时下方诏令各郡县以服军训役的人为核心按兵役策挨个点人头,然后以县尉、郡(都)尉为军官,组成各郡县军团(营),按诏命所定时间出发到指定地点汇合大将军,组成出征军团。
              那么后勤怎么解决:答案:仓储制度,秦实行平籴法,丰年收粮,灾年出粮,平稳物价。问题是秦以商为末业,重农抑商,是不可能存在大粮商和政府抢购农民手里的余粮的(还是有粮商的,但粮商都是大地主代理人,各级爵位大地主按爵授田,享受减税免税特权后粮食售卖)粮食资源集中政府手中,存于仓储。
              战时粮随部属,即各郡县打开粮仓供应本县(郡)军队即可。(运粮的按傜役制度征发上年没出过役(包括兵役)的人就够了,不存在所谓号称百万半数辅兵)。
              等到战争结束,大将军率京戍部队返回上缴兵符,各郡县兵马途次解散,回家后该干嘛干嘛(等待大将军交军功簿后依功劳授予爵位,然后如果有才能依爵位授予公职,没才能的依爵位享受各级特权做大地主兼预备役军官)。
              所以史书上说的府库有数年之积,不是说中央财政给百万常备军提供数年之用,而是战时,各地仓库能为临时组建大军提供数年之用。
              于是秦就在这囤积几年仓储一出兵的耕战体制下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业(耕战之策盐铁官营,一切物质囤仓库,随时准备暴兵)。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0-06-08 09:43
              回复
                亚氏之王力山大,汝来否?孤已命司马错为上将军,魏禳为副将征陇西、汉中、内史之卒,发上苑之厩,开武库之兵,放仓储之粮,备五兵,起六军,侯汝多时亦!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0-06-08 09:53
                回复
                  2025-05-29 02:16:45
                  广告
                  所以亚力山大遇上秦将如德国入侵苏联一样,别拿波斯帝国说事了,波斯帝国内部部族林立,总督如同诸侯,其动员体制如同西周,中央强则礼乐征伐天子出,各行省如诸侯从天子征:大流士、薛西斯伐希腊几十万人、千艘战舰。
                  中央衰,礼乐征伐至诸侯出:大流三镇压叛乱,暮回首,西方行省已经里通外g了
                  如果亚历山大没早死,排除千难万险,率五万马其顿军团东征,马其顿远在希腊,人口又少可以给你亚历山大提供多少后援?新征服地区征兵你确信他们和你齐心?怎么解决语言沟通问题?…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0-06-08 10:19
                  回复
                    啥?你说啥?字太多不看了,水一个。


                    IP属地:广东12楼2020-06-08 11:25
                    回复
                      征召兵凑数字并不难,就是持续时间不能长,尤其是农忙时


                      IP属地:上海14楼2020-06-08 11:34
                      收起回复
                        战国诸国军队对战亚帝率领的马其顿军队基本就是这个样子
                        双方布阵,假设战国军队因为本土作战而兵力超过亚帝远征军(虽然按照战国时期各国的动员能力是很难做到的,单一战场上的兵力顶多和亚帝远征军相当)。
                        战国各国会把精锐选卒组成的重装部队放在中央区,这些人士气较高,训练有素,装备尤其是披甲率较好(参考秦俑和魏武卒),但是数量有限,单一战场上一般就是几千人,顶了天可能就是一万人,根据是作为禁卫军主体的秦俑一号坑兵力大概是六千余人,同时参考银雀山汉简,选卒

                        这段文献讲得也是先秦时期选卒的使用案例,其中讲到战国时期的那段,文字残缺较大,但是结合上下文和一些关键字,也是可以推知一下信息,里面疑似提到了齐威王和齐宣王时期某次战役中齐国动用了6000人的选卒,以及秦国在某次战役中动用了8000选卒。
                        两侧和第二线填上大批农民征召兵,他们普遍无盔甲,装备简单的擘张努的士兵是主体,与装备戈戟矛的近战步兵混杂在一起,这些士兵除了监督的军官以外,普遍显得士气不高甚至非常低落,士兵只受过简单训练甚至无训练。
                        由于没有重骑兵,所以战车被列在整个阵线前方,作为冲击敌人军阵的突击力量,少量轻骑兵放在步兵两翼提供掩护。
                        六韬:太公曰:“车者,军之羽翼也,所以陷坚陈,要强敌,遮走北也;骑者,军之伺候也,所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也。
                        亚帝的军队,大帝带着伙伴重骑兵列在全军右翼。在他前面是马弓手和轻步兵,右边是轻骑兵,左边是持盾兵,中军由方阵步兵组成,方阵后面是希腊各个城邦士兵组成的预备队。军阵左翼是色萨利骑兵和辅助的轻步兵和轻骑兵。


                        IP属地:加拿大15楼2020-06-08 11:37
                        回复
                          正式开打之后,由于设定亚帝兵力少于对手,所以亚帝没有直接选择虐菜平推,而是仍旧使用经典的右翼斜击战术,亚历山大集中右翼的优势轻重步骑兵合成部队进攻战国军的左翼,亚帝自己的左翼则延缓接地的时间,牵制对手的右翼。


                          IP属地:加拿大16楼2020-06-08 11:37
                          回复
                            想跟亚历山大大帝对抗,先说说怎么对付大帝的右翼斜击战术吧~别跟我说歼星努哦~


                            IP属地:加拿大18楼2020-06-08 11:40
                            收起回复
                              2025-05-29 02:10:45
                              广告
                              我真呵呵了,看你写的长以为有干活,结果,不用歼星弩了,阁下脑洞已经吞噬星空,宇宙无敌了。 明明上博楚简《举治王天下》你和和我说银雀山汉墓 你当老子不会查内容啊。
                              ————
                              呵呵,我在会吐酸水,纵横家在不可信不如阁下:孙膑兵法:禽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五教法、强兵、十阵、十问、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将义那篇有你图上内容生生造假。
                              ————
                              给楼主扫扫盲,发言之前多读点书,别整天只知道百度网文然后脑补~


                              IP属地:加拿大19楼2020-06-08 15: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