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范围
寺儿沟地处大连市区最东端,东、北两边濒临黄海,西边与荣民街和春和街道为邻,南边连接转山街道,面积5.2平方公里,以寺儿沟有轨电车站为中心。
名称由来
寺儿沟在大连本地人嘴里变成了"刺儿沟"。大连地方史学者韩悦行说,1880年,清军在旅顺招工人修军港,造就了一批熟练工人,他们就住在旅顺水师营附近的寺沟。后来,沙俄租借大连,修港建市,雇佣了许多中国劳工,其中一批熟练工人就是来自旅顺寺沟的工人。他们住在大连港东边,别人问他们是哪里人,他们就说是寺沟人,人们现在说的"寺儿沟"是"寺沟"的口语化音。
居民构成
20世纪初,寺儿沟是华工居住区,有名的贫民窟。解放后,大连染料厂、大连油脂化工厂和大连港寺儿沟作业区曾经是这里的主要企业,居民中有许多人就是这些企业的职工。近年来,随着这一区域的城市化改造,居民身份日趋复杂。
寺儿沟地处大连市区最东端,东、北两边濒临黄海,西边与荣民街和春和街道为邻,南边连接转山街道,面积5.2平方公里,以寺儿沟有轨电车站为中心。
名称由来
寺儿沟在大连本地人嘴里变成了"刺儿沟"。大连地方史学者韩悦行说,1880年,清军在旅顺招工人修军港,造就了一批熟练工人,他们就住在旅顺水师营附近的寺沟。后来,沙俄租借大连,修港建市,雇佣了许多中国劳工,其中一批熟练工人就是来自旅顺寺沟的工人。他们住在大连港东边,别人问他们是哪里人,他们就说是寺沟人,人们现在说的"寺儿沟"是"寺沟"的口语化音。
居民构成
20世纪初,寺儿沟是华工居住区,有名的贫民窟。解放后,大连染料厂、大连油脂化工厂和大连港寺儿沟作业区曾经是这里的主要企业,居民中有许多人就是这些企业的职工。近年来,随着这一区域的城市化改造,居民身份日趋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