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普宁市洪阳镇宝镜院村与揭阳学院、仲恺农学院共同完成的“含笑高枝嫁接技术集成及产业化应用”项目通过市科技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的总体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在示范推广方面取得较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这是该村近年来创新发展模式所取得的又一个硕果。
近几年,宝镜院村“两委”班子在第二轮土地承包调整中,对全村近2000亩耕地和8500亩山地进行科学规划,并配套纵横交错的机耕道和排灌渠等设施,把每户几处土地调整成每户1个小花圃,沿南北环村道建成姹紫嫣红的“万花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文标推广种植市场热销的绿化树70多亩,龙眼、橄榄30多亩,为党员群众树立了榜样,在全村掀起 “人人种花卉,户户植苗木”的新高潮。目前,该村农户经营养花育苗的达96%以上,花卉苗木业成为家家户户的主产业,全村拥有花圃2000多个。2007年该村农业总产值达到8000多万元,比2002年增长60%;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比2002年增长56%.2008年,该村农业总产值达到90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5400多元,村民在银行、农信社的储蓄存款逾亿元。
为适应花卉苗木产业逐步向市场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宝镜院村积极探索实践了协会驱动、龙头带动、科研推动、网络拉动、内外联动的“五动”发展模式,从而加快了特色经济的发展。“协会驱动”即组建花卉苗木行业协会,扩大产业规模,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龙头带动”即成立“普宁洪盛园林发展有限公司”,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机制。“科研推动”即与揭阳学院联合建立专业人才信息库以及人才培育基地,省植物研究所、广州军区绿化基地、省果树研究所联合开发研植“一品红”等新品种,以“拳头产品”促进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同时,该村还长期与仲恺农学院和华南农业大学等高级学府进行技术合作,共同研发花卉新品种,并由这些院校的专家为村民做科技指导和技术培训。本次通过鉴定的“含笑高枝嫁接技术集成及产业化应用”就是该村和这些院校合作的结晶。2006年,宝镜院村成功建设开通“宝镜院花卉信息网”,通过该网站开设了供求信息、花卉展示、企业名录、花卉种植等功能,为花农提供了花卉的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市场行情等。同时,收集了该村种花大户信息上网推介,为本地或外地花卉商户提供一个信息发布平台,解决了部分花农信息不灵问题,全方位服务花农的生产和销售。该村及时发布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信息,帮助农民网上促销,拓宽花卉苗木的销售渠道。目前,该村上网的花卉商户已达到300多家,每年新增交易额达2000多万元。“内外联动”即依托“万花园”的优势,主动联络在外乡亲,跑市场,揽业务,做大做强花卉业;同时,打破用地制约,动员村民外出租地种花,其中到普宁市其它乡镇租地达6000多亩,还有400多户花木大户远赴珠三角、海南、江西、福建、云南、广西等地拓展经营花木场,花卉年销售收入超4000万元。
该村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人才培训工作,“今年我村就申报了110名园林园艺工程师。”陈文标说。而该村目前已有园林园艺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数十名,经过培训并取得园艺工证的有80多人。现在,该村还建设“普宁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并准备联合揭阳学院成立花卉研究所,并与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学院、揭阳学院联合成立“产—学—研”一体的花卉研究联盟;最大化地整合现有资源,并聘请日、台、韩等老板加盟,引进外资,提升“万花园”品位,带动周边乡镇的花卉业发展,把宝镜院村的花卉业从普宁向全省、全国乃至打入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