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招人【温馨提示】提高警惕,求职防骗指南来啦!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些辨别企业是否真实可靠的办法:
(1)查公司的官方网站和全国企业信息公示系统。
(2)上多种大型招聘网站浏览该企业相关招聘信息。
(3)查找企业微博、微信公众号,看往期内容及企业动态。
(4)查看公司联系电话是否被列入“黑名单”。
(5)在网上搜索企业相关内容,看是否有不良报道,包括一些前辈的经验分享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求职陷阱:
陷阱一:招聘传销
招聘传销大多有以下特点:需求数量多,对年龄、学历、性别等方面无要求,薪资为底薪+提成,要求求职者购买产品。面试实习一体化,直接要求带行李;过分打听家庭状况等。或是“跨省招聘”,由于传销组织谎言在当地很难实施,所以欺骗省外求职者。
陷阱二:签订劳动合同
用人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注意:
(1)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以及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
(2)劳动合同字句是否准确、清楚、完整,不能用缩写、替代或含糊的文字表达。
(3)劳动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备内容,包括劳动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
同时还需谨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只有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约定了劳动合同的期限,才能约定相应的试用期。
另外,提醒大家还要注意签约中,签offer和签就业协议的区别。签offer是单位提供给你一个录用意向,是个人与企业签署的合同。签就业协议是应届毕业生与单位、学校签署的正式协议,是正式的签约形式,具有法律约束力。
陷阱三:粉饰岗位
招聘单位在招聘信息上把职位标为市场总监、经理等,故意开出高价,入职后发现其实是一些打杂类的工作。或者是以到基层锻炼为借口,欺骗求职者,让他们继续工作下去。
陷阱四:网络求职
网上平台内容多,信息更新快,便利又节约成本,受到很多同学青睐。但是网络求职也有诸多不确定性。求职者要仔细辨别用人单位是否合法,注意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前往面试地点的时候注意人身安全。最好参加学校、教育部门、人社部门组织的正规网上招聘。
陷阱五:高薪诚聘
没有经验的求职者看到一些高薪职位一时头脑发热就盲目轻信,这种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是该企业和岗位是否真实。
二是弄清楚薪资是税前还是税后,以及除了薪资以外的其他福利制度。
陷阱六:收费
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交培训费用、押金等形式,骗取钱财。这种行为是被明确为不符合规范的。
陷阱七:为企业打广告
用人单位故意夸大自己的应聘条件和数量,利用应聘者免费为自己打广告。经常以微信转发至朋友圈并截图发送至后台等形式。
陷阱八:智力陷阱
特别是在一些专业技术和创新领域,用人单位以招聘为借口,让应聘者进行程序设计、广告设计、策划方案等,无偿占用求职者劳动成果。
应对措施:提交策划案等劳动成果时要准备两份,一份提交,一份自己留存,在留存份上要求招聘单位签字确认,以便将来能够证明劳动成果内容。或是提交策划案时附上“版权声明”,并要求招聘单位签收。
陷阱九:不予转正
某些用人单位利用试用期和正式录取后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区别,在试用期快要结束时以各种借口不予转正,以此来获得廉价劳动力。或是非法延长试用期,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陷阱十:求职中介
号称保你拿xx的offer,要求你交很多钱的中介,都是骗子。没有任何中介能够“保证被xx单位录取”,特别是还要收押金、中介费等费用的,值得警惕。
同学们在找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遇到问题及时与老师反映,并采取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祝愿大家可以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在广阔的实践平台中绽放青春梦想!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些辨别企业是否真实可靠的办法:
(1)查公司的官方网站和全国企业信息公示系统。
(2)上多种大型招聘网站浏览该企业相关招聘信息。
(3)查找企业微博、微信公众号,看往期内容及企业动态。
(4)查看公司联系电话是否被列入“黑名单”。
(5)在网上搜索企业相关内容,看是否有不良报道,包括一些前辈的经验分享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求职陷阱:
陷阱一:招聘传销
招聘传销大多有以下特点:需求数量多,对年龄、学历、性别等方面无要求,薪资为底薪+提成,要求求职者购买产品。面试实习一体化,直接要求带行李;过分打听家庭状况等。或是“跨省招聘”,由于传销组织谎言在当地很难实施,所以欺骗省外求职者。
陷阱二:签订劳动合同
用人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注意:
(1)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以及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
(2)劳动合同字句是否准确、清楚、完整,不能用缩写、替代或含糊的文字表达。
(3)劳动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备内容,包括劳动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
同时还需谨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只有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约定了劳动合同的期限,才能约定相应的试用期。
另外,提醒大家还要注意签约中,签offer和签就业协议的区别。签offer是单位提供给你一个录用意向,是个人与企业签署的合同。签就业协议是应届毕业生与单位、学校签署的正式协议,是正式的签约形式,具有法律约束力。
陷阱三:粉饰岗位
招聘单位在招聘信息上把职位标为市场总监、经理等,故意开出高价,入职后发现其实是一些打杂类的工作。或者是以到基层锻炼为借口,欺骗求职者,让他们继续工作下去。
陷阱四:网络求职
网上平台内容多,信息更新快,便利又节约成本,受到很多同学青睐。但是网络求职也有诸多不确定性。求职者要仔细辨别用人单位是否合法,注意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前往面试地点的时候注意人身安全。最好参加学校、教育部门、人社部门组织的正规网上招聘。
陷阱五:高薪诚聘
没有经验的求职者看到一些高薪职位一时头脑发热就盲目轻信,这种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是该企业和岗位是否真实。
二是弄清楚薪资是税前还是税后,以及除了薪资以外的其他福利制度。
陷阱六:收费
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交培训费用、押金等形式,骗取钱财。这种行为是被明确为不符合规范的。
陷阱七:为企业打广告
用人单位故意夸大自己的应聘条件和数量,利用应聘者免费为自己打广告。经常以微信转发至朋友圈并截图发送至后台等形式。
陷阱八:智力陷阱
特别是在一些专业技术和创新领域,用人单位以招聘为借口,让应聘者进行程序设计、广告设计、策划方案等,无偿占用求职者劳动成果。
应对措施:提交策划案等劳动成果时要准备两份,一份提交,一份自己留存,在留存份上要求招聘单位签字确认,以便将来能够证明劳动成果内容。或是提交策划案时附上“版权声明”,并要求招聘单位签收。
陷阱九:不予转正
某些用人单位利用试用期和正式录取后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区别,在试用期快要结束时以各种借口不予转正,以此来获得廉价劳动力。或是非法延长试用期,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陷阱十:求职中介
号称保你拿xx的offer,要求你交很多钱的中介,都是骗子。没有任何中介能够“保证被xx单位录取”,特别是还要收押金、中介费等费用的,值得警惕。
同学们在找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遇到问题及时与老师反映,并采取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祝愿大家可以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在广阔的实践平台中绽放青春梦想!